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雲南省騰衝市龍上寨手工造紙博物館,設計師武軍的紙燈【山石】系列。


重要的不是建築師,是社會設計者;重要的不是建築,是鄉村人的生活。


前段時間,李子柒的後院上了熱搜。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鄉下的院子就像神仙般的存在。院內,有五彩繽紛的鮮花和瓜果蔬菜,木製的茶亭,竹製的鞦韆架和蜿蜒的小石路;院外,是青山綠水,土地荷田,竹林木屋,一片靜謐祥和的景象,讓身處繁華都市的人們感嘆不已。


感嘆之餘,這個院子似乎也喚醒了身處高樓大廈的我們心中一處遺忘的角落:如今的鄉村建築怎麼樣了?


實際上,近十年間,一輪輪的建築師已經走進那些被遺忘的山谷、鄉村、古鎮,渴求在社會關注的“餘光”中,窺探到來自中國深處的寧靜


在新鄉建的熱潮中,青磚瓦片下的一座座古鎮,山巒重疊中的一個個鄉村,又慢慢地以古樸又靈動的面貌重新浮現在忙碌的人們眼前。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杭州邊上被遺忘的“桃花源”,如何搭起新希望?


如今,電商的快速發展似乎讓更多人將對杭州的好奇心都放在了城市中心的互聯網行業上,以致於忽略了杭州本地的景色。


臨安,是杭州的舊稱,地處杭州西部的天目山區,這裡曾是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片繁榮富庶之地,又在今天因竹筍揚名全國。不過,就在此地,還有個險被“遺棄”的世外桃源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在這裡,無論是城裡人還是村民,都要一起勞動。


從臨安出發,沿杭徽高速西行,到太陽鎮後南下,就來到了這個“世外桃源”——雙廟村所在的山谷入口處,再西向而行,便進入稻田層疊、水流高下滋養的狹長谷地。沿稻田繼續西行深入,便會看到外圍重巒疊嶂,內裡精巧竹亭、茅草竹屋、池塘園囿的美好景象。


現在大多數農村面臨空心化的問題,此村落先前也有同樣的困境:人跡稀少,無人建設。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一群有著相同“理想”的年輕人相聚於此。


直到一天,幾個開車進山的年輕人不小心在這兒翻車,當下為美景動容,遂決心喚醒這裡應有的活力。這群城市年輕人裡有一位建築師,叫陳浩如;而他們的鄉村理想化名為公社,叫“太陽公社”。


他們沒有選擇在山野間做收益快的民宿生意,而是力圖建造“理想”,下定決心要通過“務農”復興鄉村文化——因地制宜,做有機農業。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青山之下,低調又豪華的豬圈。


第一步,他們蓋起了具有“解構主義”的豪華豬圈和輕奢雞舍。


多數人印象中的豬圈是陰暗、狹小、擁擠、臭氣熏天,但“豪華豬圈”一定能打破這種認知。整個豬圈屋面是由毛竹搭起的幾何結構,另外建築師們給小豬豬們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分區:“宿舍”區、餵食區、排便區、遊樂區和游泳區。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豪華豬舍內景,住在這裡的小豬豬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豬豬。


輕奢雞舍的外形、結構與豬圈相似,與豬圈不同的是,整座雞舍都用竹子建成。除了竹瓦鋪就的屋面,稍稍從地面架起的竹面樓板更利於防潮。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整座輕奢雞舍都是用竹子建成,就地取材,綠色環保。


最近,他們又帶領村民在長壩上建起長亭,名為“五間亭”或“農夫茶亭”,供村民農忙時歇腳、農閒時聚會話家常。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遠望長亭。


做有機農業肯定離不開綠色有機食品,好在此處並不貧瘠,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木材、竹子、山核桃和藥材,這些都是未來可持續建設的保證。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當地的竹子編織工藝。

在有些人看來,他們的希望不切實際,預期也有些理想化;但是偏偏還有一群人,早在10年前,就秉持著相似的“理想主義”,希望在隱蔽的山溝溝裡能開出一朵花來。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在黔西南,擁抱布依族文化的古村落該何去何從?


雨補魯與板萬,這兩個名字拗口的村寨,深藏在貴州的大山裡,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的院長呂品晶(大家喜歡叫他“老呂”)帶著他的“理想”,走進了這裡。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天坑”中的村落,承載著一群人的鄉愁。

雨補魯的位置很特殊,位於貴州黔西南馬嶺河峽谷和清水河景區之間一巨大天坑中。村寨中的石屋、古樹、營盤、古井等,動輒就有上百乃至數百年的歷史。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貫穿古村的水系經過整治疏通,古樹廣場的微景觀設計不僅滿足村民洗菜浣衣的功能需求,同時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觀。


相傳這裡的居民是明代洪武年間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後人。數百年的遷徙史,使這裡呈現出中原文化與黔西南布依族文化相融合的獨特習俗及建築風貌。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古樹廣場的適度拓寬,與宗祠前階梯空間形成自然的室外劇場。


與文化融合的雨補魯不同,板萬(“卜灣”)有著更為純粹的布依族傳統文化:織布、刺繡、釀酒、布依戲、八音坐唱、啞面戲、布依摩經,但年青一代對此已毫無興趣。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板萬夢想家小學與孩子們。

老呂來了之後,對這兩個村寨中所保留的、源自中原的古幡文化和布依族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和恢復,保留傳統祭祀空間,修復土窯、食堂、戲臺等被遺忘的公共文化空間;並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資源,在板萬村翻新建起一座“板萬夢想家小學”,加強當地教育事業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學校內的“鄉土教室”,展陳村莊中的布依族生產生活工具、傳統禮儀習俗用品等。


老呂的探尋、續接與重構,不是一種作為他者對原鄉的浪漫想象的簡單還原和生硬構造,而是在與原住民的協商討論中,把“此地之所以成為此地”這種貫穿於日常生活,但又隱於生活表象的傳統文化特質,呈現於當代生活。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為什麼要在雲南深山裡,建一座博物館?


雖身未在一地,心卻不謀而合。竭力守護雲貴山野的村落,這種想法不止老呂一個人有。


2008年,知識產權學者龍文、設計師一岸、建築師華黎來到雲南省騰衝市的龍上寨。三個朋友喝完村裡的米酒,走在月光下的田間石路上,被麥田裡的微風一燻,就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搭個"橋樑",連接城市的資源和遙遠村落的手藝。


龍上寨是一個小而普通的自然村。寨上不到300人,54戶人家的房子也都不新了,最老的梁木都已腐蝕,卻仍堅持保留了許多先祖從中原搬遷帶來的習俗:每年觀音誕,村人會去廟裡燒香;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是迎亡送亡的日子;逢家裡有紅白喜事,或家人得了病、失了三魂六魄,便要請先生來家裡唸經做法事……


出於一種浪漫主義的理想,這些“頭腦一熱”的人,就如火如荼地幹起了工作——建博物館。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從博物館西面拍攝的遠景。


經由時任龍上寨族長龍佔先在當地協調村落和土地,一年後,

手工造紙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博物館的建造施工主要由當地工匠與村民參與,所使用的材料是當地常用的杉木與火山石,人力與建造材料之用皆秉持了實用和可循環的原則


博物館的建築師華黎在提到他關於這個項目的建築理念時說:“這個項目令建築師感興趣的問題有兩點:一是手工製造在機器時代的意義與價值,在建築上如何體現;二是建築的地域性特徵如何體現。”如今看來,兩點在建築中都得到了落實。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油菜花開,掩映其中的博物館。


2011年,博物館建成。村民一開始很難接受建築的外型構造;後來,隨著村民來參觀的次數多了,這幢建築在他們的眼裡也好瞧了起來。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紙作坊員工龍佔亮在抄紙。


如今,建築師在博物館一樓也開闢了一個小區域,專門供龍氏族人祭奠先祖。其實,手工造紙博物館自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與村民的互動和交流還是個漫長的過程,這只是開始。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手工紙成品。


十年裡,從雲貴深處到杭州邊上,一片片被遺忘的人間桃源,在老一輩與新一輩人探尋的腳步中逐漸重新煥發本就屬於那裡的活力。


同時,一座座被遺棄的建築,也在人們的關注中,開始“吞吐”新的氣息,走向新的征程。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現存最早的龍王廟,能否重獲新生?


若在百度中輸入“龍王廟”這一詞條,恐怕會蹦出成百上千、五湖四海的龍王廟,古代民間用來祈求風調雨順的龍王廟,其歷史文化意義不言而喻。


在山西運城中條山南麓芮城縣,有一座中國最古老的龍王廟——五龍廟。在中國僅存的三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中,五龍廟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座,但是最貼近村民生活的一座。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從五龍廟附近的農田北望中條山。


龍王廟,意味著有泉水。因泉水而建的龍泉之祠,與唐代有密切關係。唐代開始,官方每逢仲春都要祭祀青、赤、黃、白、黑五龍。五龍廟建於高臺之上,不僅便於儀式上的祭祀溝通,也在於能夠“四視高曠”,保留眺望北山、遠瞻黃河、環視村落和供村民瞻禮的視線關係。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山西廣靈縣水神廟。


建築師王輝在進行五龍廟的環境設計時,想要提升文物周邊環境,具體落實為“切割”。為了營造觀賞性,在原來與天地山川相接的五龍廟原始環境中,樹立起一面面仿夯土的新材料牆體,使得五龍廟變成了一架博物館中的唐代建築標本。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山西介休洪山源神廟,為標誌水源而修建。


這樣“參訪路線”的設計取消了原先登臺的土坡,觀眾需要穿過迷宮一樣的側方陣列,學習過一套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知識之後,再從建築山牆的朝向進入“展品”所在的空間。


整治工程之後,眺望中條山也有些麻煩,需要離開五龍廟所在的高牆圍合院落,繞至院後的觀景平臺。就這樣,這座千年小廟矗立其間的真山水,被強行切割至博物館圍牆之外。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五龍廟環境整治鋪地。


看似獨具匠心的的改造卻值得深思:一座千年矗立在自己的風土文脈中的小廟,是否通過附加一座教科書式講解建築史的博物館,就能塑造“鄉愁”和“神性領域”?


無論城市現代化的腳步有多麼匆忙,我們都不該忽略的是中華大地有著深厚的農業文明作為根基。值得欣慰的是,奮力激發散落在山河故里間的生命力,已經是一代代的建築師們不約而同的行動,將一個個空心化的山村注入血液,讓我們對鄉村有了新的期待。可五龍廟改造後的重新出現,提醒人們:對傳統事物的傳承方式,可能還有待於探討。


登上熱搜的李子柒後院真的鄉村建築嗎?真正的鄉村建築啥樣?

▲ 環境整治後的五龍廟唯一入口。


以文物保護為前提的建築設計,原本應當是一種與自然之間精神的對話。要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活化,實現山河故園的再造。在古今中外文化激盪的新時代,唯有這樣一磚一瓦的營造,才能真正築起我們這個歷盡劫難,而不斷涅槃的古老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大廈。

- END -


作者丨姜冰、宋修見、劉衎衎、齊曉瑾

編輯丨北方有魚、蘋果、SevenJ

排版丨SevenJ

未標註來源圖片丨《碧山12:建築師在鄉村》、《碧山13:建築師在鄉村續》

內容來源於《碧山12:建築師在鄉村》、《碧山13:建築師在鄉村續》,有增添、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