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創投圈發生了什麼|投融資見聞⑧

2020年過去了1/3,創投圈發生了什麼|投融資見聞⑧

2020年過去了1/3,創投圈發生了什麼|投融資見聞⑧

“從商業模式到技術驅動,硬科技成為當仁不讓的關鍵詞。”


終於可以當面談項目了。

在經歷一段時間密集的電話溝通後,某項目的領投方終於在四月中旬帶隊南下,對項目進場訪談盡調。儘管四月中旬的北京,疫情響應級別被升級為“一級”,但凡出京回來必須隔離14天,但這位投資人說,“想不了這麼多,去,就是了!”

時光飛逝,想到2020年已經過去了1/3,不禁讓人心頭一顫。捫心自問,過去四個月都做了什麼?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恐怕對於大多數企業和個人來說,2020的開頭,心情都是複雜的。

最近接觸了一個珠三角項目,本來是做智能工廠,結果疫情襲來,公司緊急啟動了口罩機生產業務,一個月驟增了幾個億訂單,提前完成了未來兩年的業績——這樣的例子,是另一個極端了。

一個創業的朋友今年年初遇到了一個大麻煩,前幾年投資機構和公司簽了對賭條款,由於業績沒達標,今年投資機構找上門來,要幾個股東承擔連帶責任,回購公司股份。這個朋友抓破頭——當年籤對賭協議時腦子沒轉眼睛沒眨,現在卻是隻有乾著急的份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前幾年公司業績不錯時,老闆賺了不少錢,作為股東之一的他卻沒分拿到分紅,現在想起要跟老闆追溯,卻發現自己連股東協議都丟了。要說倒黴是真的,但也彷彿是偶然中的必然——無論對外的投資協議、還是內部的股東協議,都有學問講究,一個閃失,都換不來後悔藥。

再說投資協議,雖然投資機構在簽訂時經常附有對賭條款,比如要求達到一定的收入利潤要求,在幾年時間內做到上市或被併購,但是當機構投資成功,雙方成為一家人後,也往往在特殊情況下放寬要求。

不過這兩年,投資機構的日子並不好過,新的募資沒完成,老的基金到了退出期,由於不少項目打了水漂,越是業績不好的機構,越得要執行這些條款。所以,當年的埋下的定時炸彈,也就在這時引爆了。

疫情是一場大考,讓企業和投資機構都開始重新思考價值。對創業者而言,最大的感慨就是現金流才是王道。而對投資機構而言,更是加劇了行業的洗牌,有人稱過去的二八原則變成了一九原則,強者恆強——一些頭部機構在過去幾個月頻頻出手,在行業低迷時低價抄底了不少項目。張磊在和黑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對話中就說,“現在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所以現在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而對另一些機構來說,疫情則讓募資工作變得更難。

如果以2020為起點,回顧過去的四個月,投資界發生了哪些變化?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 不少早期投資機構在向中後期項目偏移,Pre-IPO項目成了所有機構追逐的重點。


2、 從重投資到重投後管理,新項目的投資數量和投資質量都被嚴格把控。


3、 項目的單輪投資週期拉長,一個項目從初步接觸到作出投資決策,往往會被反覆論證,機構會把行業企業都看一遍。


4、 企業盈利能力是核心,現金流是王道。


5、 從商業模式到技術驅動,硬科技成為當仁不讓的關鍵詞。


6、 馬太效應明顯,頭部機構愈強,中小機構洗牌、甚至被淘汰。


7、 半導體、新基建、5G、產業互聯網是硬科技關鍵,也在疫情中呈現出了更多價值。


8、疫情是一把雙刃劍,危機與機遇並存。(作者為凝視諮詢創始人王丹,若需與她溝通請聯繫塗鴉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