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唢呐匠 千锤百炼传原声

四代唢呐匠  千锤百炼传原声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说到唢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民间乡里,多少热闹场面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风俗移化,唢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义龙新区鲁屯镇鲁屯社区有这么一个家族,四代人坚守祖传技艺,坚持纯手工制作唢呐,传承民族乡村原声。

“下材料之后,要把它固定好,固定之后焊好,焊好之后打出款式来,要什么款式就做什么款式。”在鲁屯镇鲁屯社区,李氏唢呐第三代传承人李斯跃一边制作唢呐,一边向记者介绍唢呐制作的关键要领。

上午8点,准时开工,这是58岁的李斯跃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敲敲打打,叮叮当当,一坐下去,就是一整天。

“这是我们祖传的,我们看看都看会了,我家里面的这些兄弟,他们根本没有学,但是他们一样能做唢呐,制作的工序他们都懂,而且现在和我一样,都在从事这个行业。”鲁屯镇李氏唢呐第三代传人李斯跃告诉记者。


四代唢呐匠  千锤百炼传原声

李斯跃制作唢呐


没认真学过这门手艺,但是一出手,一切制作程序,他便能得心应手的进行,并且是越来越精益。李斯跃介绍,自己的爷爷辈就开始制做唢呐,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唢呐匠,父亲也理所当然的继承了这门手艺,16岁时,自己也开始独立完成唢呐制作,成了父亲的好帮手。做一行,爱一行,埋头就是40多年,李斯跃也见证了唢呐行业的淡旺季和起起落落。

李斯跃说:“一九八几年的时候,那段时间唢呐的销路还可以,一直到一九九零年过后,生意淡了一段时间,之后生意又恢复了,就一直做到现在。”

唢呐制作主要分为做盘子和做杆子两大部分,其他还有一些细节细活,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制做盘子,盘子要圆,要厚薄均匀,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

“定形的时候是关键,高音低音要凭记忆,而且要锤打。你锤重一点,铜片中间就空了,就打大了,这样不好;你锤得轻的话,就要多锤几下。”谈起做唢呐的手艺,李斯跃兴致勃勃地说。

没有图样,没有标准,每个地方的唢呐又各不相同,面对每一块铜皮子,李斯跃都得仔细斟酌,慢慢修改,要耗上大半天的时间,才出成品。

“我们这个没有模型,完全是活动的,每做一个,都要靠感觉,像这些盘子,垒成一摞,放下去的时候,要一个叠一个,摞得起,不能让他翘边。”李斯跃介绍道。

做唢呐,熬的是岁月细活,是门辛苦行当,担货赶集、熬夜赶制都是常有的事,但家传技艺不能丢,如今,李斯跃的儿子李天龙、李成龙也接过了长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到我们这辈,基本上没有几个年轻人做这个了,我看了下,觉得我们不传承的话,这门技艺就可能失传了,所以我回来接班了。”第四代传人李成龙说。

纯手工制作,匠心打造,李斯跃一家做的唢呐,慢慢有了名气,订做、批发,产品远销西北、西南多个省市。

李成龙说:“有样品就能订做其他的,但是我们自己也有样品,我们做出来也在卖,别人给我们的,我们也会做。”

靠手艺吃饭,不饿肚子,也更洒脱随性,闲时,李斯跃也会去钓鱼溜达,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手艺,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要传承好,更要发扬好。采访中,李斯跃一家表示,会将制做唢呐的工艺传承下去,传递好民间好手艺,传递好民间原声音。

“为什么我说要传承下去呢?唢呐是祖传的一门技艺,学在手里面,就有饭吃,不管走到哪里。”李斯跃说。(文/图 罗小春 张 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