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生,如果重新選擇,你會換科室嗎?看看美國醫生的選擇吧!

不知在醫院工作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周圍親戚一聽說你在醫院上班,第一反應就是“哇,工資肯定很高吧”。殊不知,同樣在醫院工作,不同的科室醫生收入差別卻極大。醫學生間一直口口相傳的“金眼科銀牙科,累死累活內外科”就是這一情況的真實寫照。那麼對於現在工作的科室,你是否滿意呢?

我們不妨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國醫生收入情況。最近美國著名醫療媒體Medscape發佈了2019年美國醫生收入報告。Medscape醫生收入報告是美國最全面、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薪酬調查。此次調查涉及30多個專科近20000名醫生。

美國醫生的收入究竟如何?

根據這次調查,美國醫生2019年平均收入為31.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09萬元)。其中初級保健醫生平均收入23.7萬美元,專科醫生收入34.1萬美元。而2015年,初級保健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平均收入分別為19.5萬美元、28.4萬美元,5年間分別增長21.5%、20%。

作為醫生,如果重新選擇,你會換科室嗎?看看美國醫生的選擇吧!

美國醫生收入情況

在美國醫院,哪個科室的醫生收入最高呢?調查結果顯示,骨科、心臟病科這兩個科室的收入最高,而小兒科、內分泌科、公共健康&預防醫學等科室收入則相對較低。

作為醫生,如果重新選擇,你會換科室嗎?看看美國醫生的選擇吧!

不同科室收入情況

美國男女醫生收入是否有差別?

男女醫生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僅存在於國內,在美國也不例外。這次調查結果顯示男醫生收入明顯高於女醫生,這種差距不僅存在於初級保健這樣的專業中,也存在於其他專業中。即使到了專家這一級別差距仍然存在。女性通常會選擇收入較低的專科,在骨科、泌尿科和心臟科等科室從業人員比例不足1/5,不過其中原因也很好理解,畢竟這幾個科室收入雖然高但是相應地工作強度也很高,這讓很多女醫生望而卻步。

經常聽到醫生抱怨最多的就是病歷書寫問題,這項工作耗費了醫生大量時間。其實在美國也不輕鬆。2012年的時候,53%的醫生每週耗費在病歷等文書工作上面的時間為1-4小時,13%的醫生每週耗費在病歷等文書工作上面的時間為5-9小時。而到了2019年,74%的醫生每週耗費在文書工作上面的時長超過10個小時,其中有36%的人甚至超過20個小時。

作為醫生,如果重新選擇,你會換科室嗎?看看美國醫生的選擇吧!

耗時耗力的病歷書寫

美國僱用制醫生和個體診所醫生收入有差距嗎?

這次調查還對僱用制醫生和個體診所醫生的收入進行了比較。個體診所醫生年收入為35.9萬美元,而僱用制醫生年收入為28.9萬美元,個體診所醫生明顯高於僱用制醫生。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年齡有關,64%的個體診所醫生超過50歲,而只有46%的僱用制醫生超過50歲。不知道國內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

美國醫生對自己的工作是否滿意?

超過90%的醫生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其中42%的醫生非常滿意,49%的醫生滿意,而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者合計只佔3%。不知道這一點是否會讓國內醫生趕到驚詫呢?根據中國醫師協會在2018年會上發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醫師群體的工作滿意度顯著低於參照群體,並且醫師群體在工作滿意度的九個維度上都顯著低於參照群體。

在這次調查的結尾,有一道問題相信會引起各位醫生的共鳴“你工作最大的價值是什麼?”29%的醫生認為他們工作中的最大的價值是患者的感激;24%的醫生認為是專業成就,比如找到病因、得到診斷結果;22%的醫生認為因為自己的工作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相信問國內醫生同樣的問題也會得到類似的答案。畢竟“生命所繫,性命相托”這樣的話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作為醫生,如果重新選擇,你會換科室嗎?看看美國醫生的選擇吧!

工作最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有重新選擇一次的機會,你還會選擇成為一名醫生嗎?你還會選擇現在的科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