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中國古代聖賢提倡的"仁"才是真正的自由?

費惡潑嘞


仁字它的含義很廣泛,以下就有幾種說法:

(1)代表數目字,複數。指“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

(2)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從二不從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即有博愛心、包容心,自會產生仁愛心。這是個人自我提升之道。

(3)作”丄“字用,為上。代表崇尚、提升、昇華。

儒家的仁

1、仁: 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人若心中永遠包含著兩種人,一為善,一為惡,則此人心中必有至愛,當能與人和睦相處,化干戈為玉帛。故古人言:仁者無敵;或雲:仁者愛人也。確實人若有恕人之心,容忍之心,則所到之處,莫不如春風化雨般,處處見一片和煦之氣象故仁誠為立身處世之根本。

仁字由一人兩橫組成。橫指土,為薄土,較貧瘠;兩橫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萬物;若為三橫,則為厚土,厚土埋下,萬物無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樣可融萬物之汙、可生萬物之命、可養萬物之靈的美德。1.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愛。~政。~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義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至義盡。一視同~(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內部分或其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兒。 3. 姓。

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厚德載物仁為首。上善若水孝為先


鄉村閣老


為啥說中國古代聖賢提倡的"仁"才是真正的自由?這裡就牽涉到什麼是真正的“仁”?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把“仁”跟真正的自由等同起來,那是因為他們把“仁”等同與倫理關係的仁愛,其實這是對“仁”以偏概全的理解。其實"仁"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

一 、人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在追求自由。

不可否認,沒有一個人喜歡被別人約束和管制,人所有的追求無論是才是財色名利、亦或是某些人眼中所謂的修行得道,說到底就是其實都是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更大的自由。

二、什麼是自由?

很多人說自由的意思就是“由著自己”,為所欲為,不受拘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其實這是對自由一種極為狹隘的理解。

既然是自由,首先要有“自”,“自”是一種自我保持的特性,也就是自我的意識,既然是一種自我意識,趨利避害這是生命的一種本能,每個生命都會盡可能的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而不受他者束縛和傷害而產生自主選擇的行為,也就是我們稱之為自由,所以自由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本能。

三、自由的層次至少有兩個層次

1、自由的初級階段是處於一種生命本能的初始階段,這個是時候的自由往往直接等同於慾望,而最能代表這一階段的自由特徵的就是動物

植物的雖然會根據本能自由的生長,但植物更多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自我意識,所以植物很少能有自己的情緒,有植物進化到動物,生命的自我意識就開始完全具備,所以動物有很強的情緒和自我意識,動物具備初步的自由意識,但是動物的自由行為是由本能所支配的,它沒有能動性,也沒有創造性。動物的自由行為可以有選擇,有任意性,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認為的為所欲為,不受拘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

2、而高級階段的自由只有人類才能真正具備的自由,人具有超越自我慾望的理智和自律,從而具有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是人和其他事物的一個本質的區別

如果說初級階段的自由是一種本能的慾望衝動,而進入人類社會以後,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對初級階段的生命本能慾望有理智進行剋制,從而進入到一種高級階段的自由:自律。真正的自由其實是一種自律,這也是人與動物性的自由最大的區別。

四、真正的自由是一種自律

俗話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實只有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對的,最簡單,植物和動物的在我們眼中無拘無束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而沒有絕對的自由,最基本的他們離不開自然環境的約束和限制。

而對人而言,恰恰是人具有剋制慾望的理性,從而讓人有了更大自由空間和餘地,在理性的範圍之內可以做很多事情,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和超越生命本能慾望的超越性,這種超越就是真正的自由,所以真正的自由恰恰是對慾望的剋制和自律,而古今中外所有的古聖先賢都是這麼告訴我們的。

黑格爾說,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康德講: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也不是爭取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意志自律,自己給自己立法。

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只有符合全體生命共同利益的自由,同時又不損害他人自由的自由,才能最終實現自己自由的最大化,有點繞,總的來說,人類社會能實現真正的高度自由是建立每個人都嚴格自律而不損害它人自由的基礎上的,否則人類社會就會被墮落退化成受本能慾望所驅使和奴役的"動物世界"。

其實這個不就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的大同社會嗎?所以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古代聖賢提倡的"仁"才是真正的自由了。

五、古代聖賢提倡的"仁"的本質是一種自律。

古代聖賢提倡的"仁"不單單是我們現在所指的仁愛道德,仁愛道德,仁者愛人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外在表現的根本就是每個人自我的內在自覺和自律,一個人只有嚴格的自律自己才能真正的對他人真正是仁愛, 孔子說“克己復禮曰仁”,仁的本質就是一種自律,而自律就是真正的自由。


結語: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那是自由的最初級階段的慾望驅動,真正的自由是一種基於自律而利他的仁愛,實現自身慾望的超越和創造,從而方能實現真正的自由,無論黑格爾的“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還是康德講的“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其本質就是古代聖賢提倡的克己復禮為之"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