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論”浩如煙海,你認為哪些可以為當代書法學習提供幫助?

心源書法


我們常說:“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千百年來無數先人把其在書法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加以整理和推廣,形成了比較系統和完備的理論體系,對後世書法的演進、繼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但是,這其中也有故弄玄虛的,唯心的,脫離實際以及晦澀難懂的,這些都是應該揚棄的,”去蕪存精”。對待浩如煙海的巨量書論也要與時俱進,吸取其有益的“營養”為我所用。

如論書法創作前的心得有:“今意在筆先,字居心後”,“精思熟定,然後下筆”。

論結體的有:“小字展令大,盡筆勢為之也。大字蹙令小,遏鋒藏勢,使間架有餘也”。

談用筆的:“用筆之法:言篆宜緩,隸宜疾,”。“如屋漏痕,如拆壁紋,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等等。

論各書體用筆特點的:“學楷由唐而晉,學隸非漢不可。學漢,魏,晉,唐諸碑帖,各個還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

一般論書的有云:“太嚴則傷意,太放則傷法”。有云:“心正則氣定,氣定則腕活,腕活則筆端,筆端則墨注,墨注則神凝,神凝則象滋”……。

以上是我在學習書法時摘錄的部分書論語錄,這對於書友們的學習或許能提供幫助。拋磚引玉的一家之言,敬請指正。








申正義文


古代關於書法的經典論著浩若繁星,且各有特色。那麼我們怎麼從中選擇學習呢?我覺得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體系的、被大眾所認可的就可以!

給大家推薦孫過庭的《書譜》。《書譜》一書概括了篆、隸、今草、章草等多種書體的基本特點,及其具體要求:“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並揭示了各體之間的相互聯繫:“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認為學習楷、草也應從其它各體中吸取營養,以致“旁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其次,以“執、使、轉、用”四字概述了書法技巧原理上的核心問題:“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所謂執,即執筆,有執得深、淺、長短之分;所謂使,即運筆,有左、右、提、按之類。所謂轉,即運筆中的縈紆迴繞,曲折呼應;所謂用,即用點畫來結字,有向背相讓等。揭示了書法入門的要領。再者,分析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等和諧與變化、守法與創新的關係,又提出了“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凜”與“溫”相濟,“鼓”與“和”互補,以取得剛柔結合,枯潤並舉的藝術效果。凡此種種,都充滿了藝術辯證法。

《書譜》還提出:“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以及“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過程,道出了學習書法“由平至險,再由險至平”的三個階段。在這裡書譜間接給我們回答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問題,比如我不想學楷書,想直接學草書可以嗎?

此外,孫過庭認識到:漢唐以來論書者“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故撰是書,“窺其根源,析其枝派”。於運筆之道詳加闡述,因此,後人亦有稱之為“運筆論”的。可見,《書譜》一書也是是一部囊括了書法技巧理論的著作。

孫過庭,浙江杭州人,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書譜》從古至今無不被書法研習者視為精典,是一部無論初學還是已窺奧妙的達人都值得一讀的好書!

另外,袁昂的《古今書評》,項穆的《書法雅言》,王羲之的《書論》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讀的佳作!


墨染酒歌


隨著書法藝術的發展、成熟,專門研究書法的理論著作也伴隨著發展完善,真的和問題中說的一樣“浩如煙海”。

每個有記載的歷史時代幾乎都有代表性的書論,而且這些書論都是先人經驗心得的精髓,所以對我們學習書法很有指導意義。

漢代

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的初創期,如趙壹的《非草書》、大書家蔡邕的《筆論》和《九勢》,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的成熟期。這一-時期, 是書法藝術發展的高峰期,“尚韻”書風形成,也帶動了書法理論的研究,不僅書論傳世較多,而且覆蓋的方面也廣泛。如世傳衛夫人的《筆陣圖》、王羲之的《題後》、《書論》 、《筆勢論》等,王僧虜的《書賦》、《論書》 、《筆意贊》 等書論,著意探求書法創作的過程和特徵,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隋唐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的興盛期。這一時期,應該是書家、書論整體數量是歷史上最多的。如智永的《永字八法》、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孫過庭的《書譜》、顏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等等。尤其是張懷瓘的書法理論《書議》、《書斷》 、《文字《論用筆十法》等很成體系。

清代是古代書法理論值得我們重視和學習的一個時期。由於帖學與碑學明顯分流的格局,碑學日漸興盛。故書法理論前期重視對筆墨技巧的闡發,對碑學理論的探討豐富起來。如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 、包世臣的《藝舟雙揖》和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揖》是這方面的代表著作,並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輕南的風氣。劉熙載的《藝概書概》對南北書風的特色分別作了概括,還對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歷史、書體演變的歷史和書法藝術的技巧、風格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而精要的理論總結。

這些論著在中國古代書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近現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樣籠統的看這些書論,似乎對學習的意義還不夠具體,從內容上去分開應該會更有幫助。

一、關於“用筆”的書論。在諸如李斯《用筆法》、歐陽詢《用筆論》、張懷瓘《書斷》、姜夒《續書譜》、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等著論中都有闡述。比較經典的如王羲之《書論》“夫書字貴平整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欹有側有斜,或大或小,或長或短。”

蔡邕《九勢》“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一段被廣泛地應用學習,經典中的經典。

二、關於“點畫”的書論。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歐陽詢《八訣》、孫過庭《書譜》、趙構《翰志》、陳桐《內閣秘傳字符》、朱履貞《書學捷要》、劉熙載《藝概》

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等。尤其是衛夫人在《筆陣圖》中的“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等論述影響非常大。

三、關於“結體”的書論。見諸蔡邕《九勢》、蔡希綜《法書論》、陳棲《負暄野錄》、陳繹曾《翰林要訣》、董其昌《畫禪師隨筆》、馮班《鈍吟要術》、劉熙載《藝概》等論著。

四、關於“章法”的書論。如王羲之《書論》、釋智果《心成頌》、饒自然《繪宗十二忌》、項穆《書法雅言》、包世臣《藝舟雙楫》、劉熙載《藝概》等。

孫過庭《書譜》中“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為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現在被視為金科玉律般地學習。

五、關於“意境”的書論。王羲之《述天台紫真傳授筆法》、歐陽詢《八法》、李世民《筆法訣》、張懷瓘《書斷》、蘇軾《論書》、米芾《海岳名言》、陳繹曾《翰林要訣》、梁獻《學書論》、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等等都有這方面的論述。比較經典如範縝《神滅論》:“形者,神之質也;神者,形之用也。是則形稱其質,神音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


古代的書論,固然精彩,但直接學習,沒有比較完善理論知識做基礎,自己的理解難免會不夠深刻或全面,同時古文的晦澀也讓理解會有限度,所以建議針對自己的學習內容,有的放矢的看一些現代的書家理論家對這些書論的解讀評論性書家,可以幫助自己更好更直接地學習其中的精華,僅做建議。



趙國林


崔瑗《草書勢》:放逸生奇。

蔡邕《九勢》:下筆用力,肌膚之麗。

鍾繇《用筆法》: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王羲之《自論書》:點畫之間皆有意。

孫過庭《書譜》: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懷素:自言轉腕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陣圖》

蘇軾: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黃庭堅:凡書要拙多於巧。

米芾:歐、虞、褚、顏、柳,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

朱熹:字不求好,卻好。

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董其昌:作書須提得筆起。

沈尹默:腕力遒時字始工。

以上是13位書家的經典語錄,基本包括了關於書法認識和方法的各個方面,背熟、理解、做到,必能成家。

注:是關於書法的學習理論,不包括實用書寫,實用書寫把字寫端正就可以了。








王乃棟說書畫


研究學習古代"書論″對筆墨技巧、審美情趣和創作方法的論述。對我們學習書法來說確實有益。

現例舉幾條:

一,傅山《霜紅龕集》中說:"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於大巧若拙而己矣!不信時但於落筆時,先萌一意,我要使此為何如一勢,及成字後,與意之結構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為能,邇言道破。王鐸四十年前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成大家。″

大意解釋:寫字正極則奇生,巧極則拙生,有物極必反之意。書法貴自然,整體風格和諧統一。學書先講規矩,再求變化,要取得自然效果,先心中有意,熟能生巧。

二,盛熙明《論書》中說:"點畫既工而後能結體,然佈置有疏密,骨格有肥瘠,不可不察也。″

大意解釋:點畫要精到,精於八法後能結體。用筆生結構。

三,劉熙載《藝概》中說:"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若馳而不嚴,剽而不留,則其所謂曲直者誤矣。

大意解釋:寫字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彈性、力度、曲線美。

四,王羲之《筆勢論》中說:"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

大意解釋:上下字應呼應貫氣,章法顯安好。如果點畫無勢道,字形失裹束,像離群之馬,則孤露形影。

王羲之書草書《十七帖》,(見下圖)。從容有度,上下顧盼生情,氣韻生動,字的大小、疏密錯落有致。











神韻軒書法


古代書論浩如煙海,是我們學習書法創作實踐的指導,幫助很大,可以說如果想繼續深入研究,創作出更高水平的書法作品沒有理論支撐是不行。本人覺得有兩位大家的書論對本人書法的理解影響的很大,一是,松雪道人:書法以用筆為上,蓋結字亦須用工,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就智慧總結了書法的核心,用筆!本人自幼就在祖父的指導下練習,也得到旁人的讚許,現在感覺那時只是把字的結構寫得尚可,沒有體會到書法之用筆之妙,上初中時曾迷戀龐中華的鋼筆字,覺得龐字不得了,臨寫得很象,94年到海口上中專,就喜歡到海口的大街巷上去欣賞招牌書法,當時最為欣賞的書法名家是,當地的名家黃強先生行楷招牌,認為結構很美,現在看來黃強先生的書法確實能夠雅賞共賞,其篆書篆刻在當代書壇絕對有一席之地,(黃強先生系海南文昌人,首任海南書法家協會主席)但是出時對學校對面的吳雲漢先生題的巴萊大酒店的招牌,沈鵬先生題的長升大酒店,黃金海景大酒店,海南財貿等招牌都感覺很醜,筆畫歪歪扭扭的,結構也不好看,但是當畢業的時候就感覺其倆位書家的行節更是有牛B,因為當時也讀了一些書法理論書籍,其中就有松雪道人上面的那句話,對書法的審美有了一定的提升,體悟到書法用筆之妙,所以經常在網上評論沈鵬先生草書為醜書的朋友,請別急下結論,待歲月增長之時,也許會認為沈鵬先生是當代草書大師。二是,孫過庭:真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書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這句話讓本人對理解創作書法可以說有茅塞頓開之感,先前都是用鋼筆字的寫法來寫毛筆字,毛筆字的韻味盡失,或用楷書的寫法來寫行草,也總是感覺沒有毛筆韻味,當本人讀到孫過庭上面的話時就對書法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草書一定要用使轉的筆法,用楷書的提按筆法作行草,不能體現草書之質妍,以上是本人對書論的淺陋理解,敬請各方家不吝教正!



瓊珍閣文玩工藝廠


以古為訓,博採眾長,結構天然,筆力雄健,自由放縱,自然率真,不矯不燥,不呆求變。這就是我的書論。😜😜😜



鑑水漁翁


古代書法對現代書法的影響一:館閣體與文人書法

在展開對“館閣體”書法的談論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一下清初的遺民書法,因為遺民書法直接影響到“館閣體”書法的發展。說到遺民書法,自然離不開在傳統書法領域取得過驕人成就的王鐸、傅山兩位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文人。

清代“館閣”對現代中國書法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因為在當代中國書法發展之初,“士大夫文人書法”依舊是條主線。建國初期,能在書壇佔據一席之位的書法泰斗們,絕大多數也在文學領域享有相當高的聲譽,個別的甚至還是文壇的一代宗師(如郭沫若)。而且在他們當中,書法的創作大多又是以“館閣體”書風名世而領盡書壇風騷。

古代書法對現代書法的影響二:隸變,碑學中興的第一次浪潮

很顯然,清代書法由帖學向碑學過渡的轉型期,始於嘉慶、道光年間,但在此之前,也就是乾隆盛世,書法的發展已經有了“復古求新”的態勢,那就是“揚州八怪”的崛起。此外,基於以往帖學“館閣體”柔弱的書風已經難以滿足時人的審美要求,加之事物本身發展到某地特定歷史時期,必然會受到“物極必反”自然規律的驅使以及因受到包世臣《藝舟雙楫》問世的影響,一時間尊晉卑唐之風驟起,這樣,我們就無法不相信當時的書壇會走上反叛之路。

古代書法對現代書法的影響三:碑學中興的強櫓

清嘉、道年間,阮元《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的問世,為清代碑學的中興豎起了第一面鮮明的旗幟,實為功不可沒。但話說回來,此時阮元對北碑南帖進行研究的根本目的,僅是想讓碑學能與帖學在書壇上享有同等的地位。直到包世臣《藝舟雙楫》的出臺,才把碑學的地位真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緊接著,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問世,更是將碑學的地位推上了極至。這樣一來,由於兩部“雙楫”的誕生皆以“尊碑抑帖”為主旨,致使經歷800年(宋淳化至清乾嘉)之久的帖學不得不徹底地退出清代書法發展的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碑學一統天下的書法新局面。

古代書法對現代書法的影響四:從《書概》到《書法學》掀開系統理論建設的序幕

書法之本和書法之用,劉氏在《書概》中率先提出並堅持了“意”和“象”兩者在書法創作和欣賞中應相輔相成的觀點,“既強調了書法創作中書家心理與思想的重要,也指出了書法應具物象形態之美的特徵”。(王鎮遠《劉熙載的書法理論有何特點》),繼而還將“意”和“象”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論述。另外,《書概》全文自始至終具有極強的辯證統一思想,諸如在論各種書體一則中,運用了對立統一的分析比較方法,根據書體發展源流逐層深入地剖析了各種書體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同樣,在論述用筆及章法時,辯證地闡釋了自己對歷史上有關書法運筆中種種提法的心得體會。至於對書法風格的論述,更是指明瞭書法中“意”與“象”兩者本應異中有同,同中存異且互為補充、互能轉化的辯證關係,從而進一步體現出劉氏本人那種既客觀辯證又對立統一的治學思想。





冷識


我個人認為王羲之書譜當為翹楚之首,無論是從筆畫,字的結構,用筆,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用筆之精,用筆多變無論到了何時,在書法這一塊對後人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時是說事


書論確實是浩如煙海,然學習書法的人需要謹慎。

我不提倡學習書法的人過早地接觸書論。因為古人的書論也有良莠之分,書法認知不高的人盲目大量地接觸書論,得到的結局往往是疑惑不解,無所適從!

比如康有為的書論就很害人,自己本身對書法的認知不高,仗著多看些書,枉自評書論道,結果是,讀他的書論者很容易會不如歧途。

我推薦的書論是孫過庭的《書譜》,很樸實,很實用!不過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