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滸傳》裡的方圓八百里梁山現在在哪裡?到底小說真實不真實?

國際觀察師


晁蓋、宋江聚義一事確實是歷史真實,這件事情在《宋史》和《大宋宣和遺事》、《揮塵後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等典籍中均有記載。而且,聚義地點也的確是以梁山泊為中心。施耐庵根據歷史記載和宋元話本、戲劇所創作的《忠義水滸傳》,寫的就是梁山故事。

梁山隸屬山東濟寧市,位於山東、河南兩省的濟寧、菏澤、泰安、濮陽四地市結合部。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水滸傳》並非寫的是“梁山”而是“梁山泊”。

梁山泊,文獻中也作梁山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現在,梁山泊早已不復當年景象,由於黃河泥沙淤積,大部分水泊早已乾涸,只剩下東平湖一處自然水域。

按照施耐庵的描寫,梁山泊方圓八百里,是非常富庶的魚米之鄉。因而,能夠養活晁蓋宋江的好幾萬人馬。但是,歷史學家提出,梁山泊遠遠沒有施耐庵描寫的那樣廣闊,根本不可能容納梁山泊一百單八人及其幾萬嘍囉。那麼,施耐庵寫的梁山泊,就是山東梁山縣境內的梁山泊嗎?

有人認為,施耐庵不過借用了一段歷史而已,寫的故事並不是發生在梁山泊的宋江起義。據記載,宋江起義確實以梁山泊為據點,但並非久佔梁山泊,而是在宣佈起義後離開了梁山泊四處出擊,轉戰于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以此觀之,宋江起義部隊同樣是流寇式。

這樣,施耐庵的《水滸傳》就不一定是完全在寫宋江的故事了。考察與宋江起義前後的其他農民起義,有一次起義與施耐庵的《水滸傳》所寫的梁山泊條件非常相似。這次起義就是南宋初年,即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的鐘相、楊么起義。

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民鐘相率先聚眾起義,抗擊潰兵遊寇集團搶劫,破州縣、焚官府、殺貪官,號召等貴賤、均貧富,得鼎、澧、潭、嶽、辰(今湖南澧縣、長沙、岳陽、沅陵)等州19縣民響應。這次起義以洞庭湖為據點,聲勢浩大,規模甚至超過了《水滸傳》中的宋江起義。

更為關鍵的是,號稱八百里水域的恰是洞庭湖,梁山的八百里水泊其實是虛指。

問題是,施耐庵前七十回原著中,並沒有寫到梁山泊的水戰,書中沒有出現關於大型戰船的描寫。所以,施耐庵是不是把洞庭湖的起義移植到梁山泊,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撐。反倒是兩部續書寫到了與洞庭湖鐘相、楊么起義有關的事情。

其中一部就是通行本《徵四寇》。這部續書在梁山泊三敗高太尉中,專門寫了梁山泊能夠容納大型戰船,可以為水戰提供足夠迴旋的戰場。歷史的真實中,張叔夜征討宋江,也是通過水戰得勝的。這是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的事情。但是,這次戰鬥並非發生在梁山泊,而是在海州(今連雲港境內)。所以,續書的水戰疑似移植了洞庭湖的水戰。因為,在宋江之後的諸多起義中,唯獨只有鐘相楊么的起義擁有如此廣闊的水戰場所。

還有一部續書就是《後水滸傳》,這部續書寫的就是洞庭湖楊么起義。此書承接《徵四寇》往下寫,說宋江等梁山好漢轉世,繼續聚義與朝廷作戰。其中,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託生天柱曜星全義勇楊么;
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託生天任曜星金頭鳳王摩;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託生天心曜星廣見識何能;
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託生天英曜星活神仙賀雲龍;
天勇星大刀關勝,託生牛金牛宿毛頭獅勞捷;
天威星雙鞭呼延灼,託生虛日鼠宿潑天火羅英;
天貴星小旋風柴進,託生天禽曜星小虯髯孫本;
天富星撲天鵬李應,託生亢金龍宿攔路虎沃泰;
天殺星黑旋風李逵,託生天蓬曜星刮地雷黑瘋子馬霳;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託生星日馬宿筋半雲鄭天佑;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託生尾火虎宿沒攔擋隋舉;
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託生箕水豹宿揭浪蛟岑用七;
天巧星浪子燕青,託生心月狐宿鑽心蟲遍地錦殷尚赤;
天壽星混江龍李俊,託生軫水蚓宿癲頭龜侯朝;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託生鬥木獬宿小天王花茂。

青蓮室主人之所以把梁山故事在洞庭湖復活,是因為只有鐘相楊么的起義與《水滸傳》所描寫的宋江起義相匹配,也是因為《徵四寇》中的水戰場面能夠在洞庭湖重演。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施耐庵、羅貫中心目中的八百里水泊,就來自於八百里洞庭呢?或者說,洞庭湖就是施耐庵、羅貫中“借過來”的水泊梁山呢?

可能《後水滸傳》的作者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這樣的靈感促使他把梁山的故事在洞庭湖復活。

不管怎樣,《水滸傳》及其續書雖然取材於歷史真實,但畢竟是文學創作,可以有移花接木,乃至於虛構的藝術加工。所以,也不必糾結方圓八百里的梁山到底在哪裡。


綠野萍蹤01


從題主說的小說《水滸傳》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讓我想起小時候曾經同樣問過我老哥這個問題,當時不知道是我老哥也不清楚,還是他故意想留給我點純真,說是存在的。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就知道了這只是虛構的東東,不過小說中所呈現的人性卻是真實存在的。


“方圓八百里梁山”即說的是梁山泊,在小說中,作為宋江創業起家之地,當時朝廷屢派千軍萬馬前來圍剿,但圍而不能剿,剿了死不了,反而讓梁山愈發做大做強。其中除了宋江統兵有道外,至關重要的是梁山泊的地理位置,小說中說的梁山是三面環水,只一面連著陸地,當真是固若金湯、堅如磐石般的易守難攻。

而現實中確有存在這個地名的地方,是在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約3.5平方公里,而橫跨東平、梁山、汶上三縣的東平湖和梁山縣馬營鎮的溼地等水域現如今已經乾涸。

那這個“梁山泊”到底是由一跪就翹屁股的宋江聚眾在此鬧事而得名,還是這個地方本來就存在呢?那當然它自己本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施耐庵先生寫《水滸傳》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不經意之間為這個“梁山泊”免費做了幾百年的廣告,我看施氏後人可以前往索取一下廣告費,積累了這麼久應該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為什麼我會有此一鬧?因為“世上本無事”的梁山泊現在變成了一個難免俗套的旅遊景點,巧立各種名目,什麼忠義堂、聚義廳、水滸寨等等,山寨的景點越來越多,而名著的歷史文化韻味早已蕩然無存。


筷說吧


《水滸傳》的梁山泊“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宋江等好漢憑藉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成就一部《水滸傳》名揚天下。

梁山縣建立於1949年8月。梁山海拔197.9米,既不雄偉,也無雄關險隘。筆者專門去過樑山,結果大失所望,別說梁山數十萬軍隊,就是一個營幾百人的兵力,都難以在梁山生存,更不要說戰鬥力的形成了。

文獻中梁山泊也作梁山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據說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溼地)為原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梁山泊"最早見於《資治通鑑》,其形成從五代石晉開運初至北宋,《宋史》卷九十一載:"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黃河又從滑州決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注梁山泊。"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闊、水勢最大。與源於梁山東南的張澤泊(後稱南旺湖)連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為中心的巨濼,統稱為梁山泊。明代官修地理《大明一統志》記載:“宋江為寇,嘗保此中”。因此,林沖雪夜上梁山,到梁山泊看到了“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也就不足為怪了。

北宋時期,黃河決口、改道進入高峰期,三五年就要改道一次,每次黃河氾濫,梁山泊湖面就不斷擴大。如元豐五年八月,“河決鄭州原武埽,溢入利津、陽武溝、刁馬河,歸納梁山泊”。正是由於黃河多次決口,使得北宋時期梁山泊規模達到最大,而梁山亦成為湖心島。《水滸》中說其“八百里水泊”,這不算誇張。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有人建議他填平梁山泊,可得耕地八百里,王安石大喜,只是發愁把梁山泊的水如何安頓,這時劉攽(劉貢父)在座,說這好辦,在旁邊再鑿一個八百里的池子不就裝下了嘛。雖為笑談,但足見梁山泊的確存在過。

北宋滅亡,金人南侵,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東京留守杜充在李固渡掘開大堤,意圖“以水當兵”。此一決堤,黃河偏離河道,奪泗入淮開始長達727年的南流時期。因此梁山泊來水減少,湖面開始萎縮。公元1161年,黃河東流完全斷絕,全流入淮,梁山泊從此徹底斷絕了來水,逐漸乾涸。公元1344年,黃河再次氾濫,挾帶大量泥沙湧入殘存的湖中,水去沙沉,湖面被完全湮滅,從此之後,八百里水泊再無蹤跡。公元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決口之後,溢出的洪水在原安山湖地區彙集,新生成的湖泊大部分位於東平縣境內,故名“東平湖”。摸清梁山泊的來龍去脈,我們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如今的水泊梁山了,且當做“莫須有”。

故此,上海學者何心截取《大清一統志》作為梁山泊歷史沿革結論:梁山泊在壽張縣東南梁山下,是古代大野澤的一個支流,汶水與海水在梁山東北交匯成湖泊。宋代黃河匯入其中,梁山泊水勢變大,所以宋江等人在此嘯聚。後來河水改道,淤泥漸漸填滿湖泊。元代開通匯通河,引汶水,隔絕濟水。明代在此修築土壩,防指汶水向南流動。時間長了,梁山泊成為陸地。現在附近的湖泊,都是梁山泊的支流。


郝建看天下


去過樑山的人應該知道,梁山乃彈丸之地,進不可攻退不可守,別說戰略縱深了,更不要說108將,還有成千上萬嘍囉兵怎麼生活,還有戰時的後勤保障都是問題。

再者就是水泊面積問題,八百里的概念,就是說以梁山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四百里,東到今山東沂源,西到今河南修武縣一代,南到今安徽亳州南,北到今河北邢臺以北,如果真的是這樣,肯定不會發生怒殺閻婆惜,鬥殺西門慶這些故事了,因為八百里水泊裡面根本存在不了縣城。

其實很多專家學者都心裡明白,只不過不願意說而已。我只是說了實話的那個皇帝的新裝中的那個小男孩罷了。


平淡人生htywhj


《水滸》是筆者誇大的再現當時年代的政治社會狀況,為反抗封建統治的壓迫,民間武林智士聚集成團的於官府對抗的情景和劃枝添葉的敘述。

水泊梁山據悉現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現己是景區,幾百年事一直傳頌著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悲奮精彩故事。

真假不用評說,要的是精華所在;英雄莫問出處,俠肝義膽不分年限,都會受到歷代人民大眾的尊頌和愛代。這就是精華所在。真假無法考證,正義和非正義鬥爭是萬代不變的歷史體材。

宣揚正義,心繫勞苦大眾,作者的正義感休現完美,添油加醋也是必要之舉,運筆恰道好處是代代悅閱的根本。……


張師傅5107


書中描寫的梁山確有此地,它地處黃河下游,在山東西南部濟寧境內,粱山本名良山,故名梁山。它由四主峰七支脈組成,主峰海拔200米,歷史上與粱山為鄰的黃河多次決堤,水匯山麓,圍成大澤,水面遼闊,形成"八百里水泊梁山",北宋末年在這裡廣結英雄豪傑,憑藉此處天險,劫富濟貧,威震天下,其因漢文帝之子粱孝王在此圍獵,死後葬于山麓汶水和濟水匯聚地,古稱澤國,梁山泊形成於五代,河岸綠柳,粉荷滿地,風光宜人,隨著歲月的流逝,滄海成了桑田,梁山周圍的大片水面,因黃河氾濫,泥沙淤積,經過改造成為農田。

如今梁山已成為旅遊聖地,其文物較多,如水滸寨,杏花村等,興建新的旅遊勝地,忠義堂成為旅遊建築。


物語情歸


同意樓上觀點,宋江起義的規模沒有《水滸傳》描寫的那樣大,但那時水泊梁山的範圍,是不小的。方圓八百里,應該差不多。


東疆珠


水泊梁山是在現在的山東省梁山縣東平縣一帶。故事有影子,歷史上確有宋江一夥嘯聚山林,但是規模小得多!現在的水滸傳以小說情節看主要是編的!


麟州捉鬼


梁山現在還在山東梁山境內,八百里水泊是誇張了,湖或許有,但決沒那麼大。除了客觀世界裡的梁山,其實人心裡也有一座梁山。剿山中賊易,剿心中賊難啊!!!


磊子先生獨白


都什麼時代了,竟然還有你這樣的人問這樣的問題!你是不是植物人四十年剛甦醒?告訴你,山東的所謂“水泊梁山”,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任何起義軍呆過,宋江確有其人,也從沒有去過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