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徵中明軍屢戰屢勝, 為何在薩爾滸被後金打的大敗?

萬曆三大徵和薩爾滸戰役有區別也有類似點。

前者分別是明軍內部的叛亂,民族部落衝突,和域外援助戰爭,雖然戰爭的規模不算小,但卻是不足以動搖大明統治根基的癬疥之疾而已,明廷只需要多砸點軍費,耗上個三年五載,敵方就會因供給不足而不戰自潰了。

所以在財力充足的情況下,萬曆即便躺著也能贏三大徵,但儘管如此,萬曆朝的三大徵依然打的不是很理想,損兵折將,財政枯竭才勉強壓住了場子。

萬曆三大徵中明軍屢戰屢勝, 為何在薩爾滸被後金打的大敗?

後者與三大徵對象不同的是,後金的實力要比那三位強的多,尤其是在軍事上,實力不可同日而語,萬曆想當然的把後金當做如寧夏之役一樣的小敵,嚴重低估了後金政權的實力,結果在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自然是要吃大虧的。

另外明軍雖然在兵力上達到了十一萬,是後金軍的一倍以上,但萬曆對指揮官的選擇卻是識人不明,樣鎬、杜松之流本就不是將帥之才,而且人生履歷中汙點不少,完全是在明朝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才有幸上位,並被萬曆委以重用,“廖化作先鋒”的效果,直接導致了薩爾滸戰役中被軍事天才努爾哈赤輕易打敗。

萬曆三大徵中明軍屢戰屢勝, 為何在薩爾滸被後金打的大敗?

薩爾滸戰役對後金來講,可以說是國運之戰,金軍五萬精銳傾巢而出,並且集中兵力逐個聚殲了明軍的多路部隊,僅僅五天時間明軍就死傷五萬餘人,遼東鐵嶺、開原相繼失陷,明朝元氣大傷,財政枯竭,再也無力主動向後金出擊。

與三大徵對象類似的是,後金政權相對明帝國而言畢竟還是個小國,即便明軍是硬碰硬打不過女真人,但明朝如果打持久消耗戰的話,後金依然是耗費不起的,但是不幸的是,明朝有防守的心,但沒有防守的力了。

萬曆三大徵中明軍屢戰屢勝, 為何在薩爾滸被後金打的大敗?

三大徵以及明緬戰爭中耗盡了張居正給明帝國積攢的大量財富,無奈的萬曆皇帝為了籌措遼東軍費,只好把戰爭負擔轉嫁到民間,增加了各種徵稅渠道,百姓不堪重負,最終釀成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外患引發的民變連鎖反應令明帝國無力招架,陷於長期內憂外患的境地,直到滅亡。

綜上,明朝薩爾滸之敗,一是敗在兩軍戰力不等,金兵戰力整體強悍明軍;二是敗在明軍將帥無能,指揮頻頻失誤;三是明朝文武內部不夠團結,黨同伐異,矛盾重重;四是三大徵把財稅耗盡,沒有充足的財政支援遼東戰場,這跟三大徵時的情況迥然不同,萬曆死後,明帝國的危機愈發嚴重,積重難返的明帝國二十多年後就被歷史所淹沒了。

文章取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