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御遼策的破產:柳河之敗

明末不乏人才,尤其是遼東。

遼東局勢崩壞的始作俑者即是遼東總兵——李成梁,沒有李的默許和扶持,努爾哈赤很難在遼東立足。從放虎歸山到養虎為患,努爾哈赤一步步崛起,他抓住了援朝之役的有利時機,繼而蠶食了海西四部。薩爾滸之戰失敗後,明朝徹底失去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面對後金咄咄逼人的軍事挑釁,明廷一籌莫展。

孫承宗御遼策的破產:柳河之敗

很快遼東成為了帝國官員的火葬場。先是楊鎬被下獄,爾後熊廷弼經營遼東,因其性格剛烈,且喜歡“懟人”而被文官彈劾,天啟元年被罷免。他的繼任者是袁應泰,不料志大才疏,瀋陽城破,自焚而亡。此時朝廷再次啟用熊廷弼,同時任命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前者提出了“三方佈置策”:

“廣寧用馬步列壘河上,以形勢格之,綴敵全力;天津、登、萊各置舟師,乘虛入南衛,動搖其人心,敵必內顧,而遼陽可復。”

而王化貞“為人騃而愎,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好謾語,文武將吏進諫悉不入,與廷弼尤牴牾。”一個主守,一個主攻,經撫不和,遼東危矣。天啟二年,廣寧戰敗,“逮化貞,罷廷弼聽勘”。

之後的王在晉因與孫承宗在修山海重關問題上發生了分歧而遭到罷免,很明顯天啟皇帝更加信任自己的老師。孫承宗故而自請為督師,“詔給關防敕書,以原官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諸處軍務,便宜行事。”

孫承宗御遼策的破產:柳河之敗

孫承宗

在明末的官場裡,孫承宗的仕途恐怕是眾人最為豔羨的,《明史》裡記載了原因:

“始為縣學生,授經邊郡。喜從材官老兵究問險要厄塞,用是曉暢邊事。萬曆三十二年,登進士第二人,授編修,進中允……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講官……天啟元年進少詹事。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東事。”

因為“眷注特殷”,孫承宗一路升遷,此後他苦心經營遼東。

後金能夠長期存在,並且不斷攻城略地,其騎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孫承宗督遼期間,明軍和後金軍隊很少發生野戰。但是在天啟五年,孫承宗策劃了一場襲擊後金耀州的戰役,雖然這場戰役規模不大,但其對遼東局勢的影響卻很深遠。在《明熹宗實錄》裡這場戰役的全過程記錄如下:

遼東總兵馬世龍遣副總兵魯之甲等謀襲錦州,渡河敗歿。先是,降虜生員劉伯鏹自虜中歸,聲言四王子見住錦。遂託言東哨接濟難民,調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領兵渡河。而所調水兵遊擊金冠等大船不至,濟以魚船,往返不能多載,喧競於河者四晝夜。奴酋已覺,伏兵掩擊,我軍敗北……”

其中錦州應為耀州,再看後金方面的記載:

“八月間,寧遠、山海關之軍來取河東之耀州城,彼軍皆敗,或落水而死,或被殺。其時因耀州城之殘破,正在修葺,方一人高。明軍渡娘娘宮渡口,夜至,未能攻下。天將明敗走,諸申軍襲擊其後尾,迫入水或殺之。

當時耀州城正在修葺,駐守的軍隊也不多,明軍夜襲,但“敗走”。可以看出這是明軍對後金的一次小規模偷襲戰役,但沒有成功,明軍損失不大,似乎是場微不足道的前線失利。那麼誰應該為這場戰役負責呢?“輕進失事,責在鎮臣”,很顯然天啟皇帝袒護了他的老師,但有人批評道:

“遼廣繼淪奴逞四載,而襲耀州者實挑之,襲耀亦匪失計也,夫在以全軍為掩耳之計,而盜強敵之鈴耳。然濟河者沒矣,未濟之旅一奔數百里。”

其實耀州戰敗事小,但背後卻牽扯出了一系列大問題。在耀州之役中傷亡的人數並不多,可是其連鎖反應絕非小可,前線士卒開始大量潰逃,“一奔數百里不能止”。就好比一座豆腐渣工程出現了安全事故,所幸傷亡較小,但背後卻牽出了大老虎。再看明人的議論:

“……柳河之敗止存兵五萬八千,即如中輔疏以十二萬,此六萬二千之兵歸於何有?非失機陷陣則虛藉掛糧,世龍百喙何能自觧也。

孫承宗御遼策的破產:柳河之敗

也就是說,柳河之敗雖然損失小,但影響極大,“六萬二千之兵歸於何有”?當時很多未出發的士兵都潰逃了,這對遼東明軍的實力和士氣都非常不利。孫承宗曾上奏朝廷:

“臣來關外,止有八里鋪一堡,中前所一城,以安哨馬。

臣與各將吏拮据四年,有四十七城堡,有三十萬遼民,有三萬遼兵,有五萬弓弩火銃手,有六百兵船,有五百兵車,有六萬馬嬴牛駝,有官衙民舍五萬有奇,有盔甲器械火藥弓矢百餘萬……”

這是孫承宗交給學生天啟皇帝的考卷,成績亮眼,令人側目。但是我們通過柳河之戰發現,這十二萬明軍的野戰能力比之之前提高了幾分呢?未上陣就出現了一半逃兵,那麼以後的仗該怎麼打?如同蓋了一棟樓,表面氣派,實則經不起檢驗,不要說八級地震了,就是三級地震怕也要轟然倒塌了。

孫承宗不缺能力,也不缺氣魄,其凜然赴死的氣節就令今天許多人汗顏,然而書生氣未除矣。人要知人情世故,識得人間煙火,官場的陋規不可不懂,林則徐禁菸時對官場習氣並未掃蕩一盡,而是加以利用;軍隊的潛規,亦要察覺,吃空餉、上陣開溜、鬧事譁變等基層軍隊的實際情況要及時掌握。歷經多年戰火的遼東,軍頭遍地,世家聯姻,遼民通敵,譁變倒戈,老兵油子奸猾機敏,新兵蛋子畏敵怯陣,主帥打仗只好用其親兵家丁,其複雜程度不是一個未加歷練的書生就能掌控的。

總之,柳河之戰說明了明軍缺乏野戰能力,士氣低落,作戰過程毫無亮點;相反,其遇敵一潰千里的傳統倒是得到了發揚。尤為關鍵的軍隊士氣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這些缺點可以在一場小敗面前全部忽略,但如果城池告急,野戰部隊以柳河之戰時的軍隊素質進行援助,那就是一場大敗了,甚至連累守城軍,導致城破和援軍被殲。

孫承宗御遼策的破產:柳河之敗

孫承宗督遼四年,遼東軍隊的質量並沒有提高,孫的“關寧錦防線”的核心是“憑堅城”,即使城再堅,守城部隊的質量若不提高,野戰部隊的質量若不提高,那就是空中樓閣。


參考文獻:

張廷玉.明史熊廷弼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朱純臣.明熹宗實錄:卷二十二[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八[M]//李澍田.先清史料.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老檔[M]北京:中華書局,1990.

鄧凱.崇禎長編卷十三[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