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視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

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諮爾多方,宜悉朕意。"

此為《平倭詔》,系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在明軍兩次入朝,勘定倭亂,再造朝鮮後,由明神宗頒佈。"恭順者無困不援,跳梁者雖強必戮"與西漢名將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同樣霸氣。

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大明疆域全圖

這是明神宗漫長統治生涯中最為光輝燦爛的時刻,但很快,他又重新消失在皇宮內苑之中。直到十七年後,從遼東傳來的殺戮聲才把他驚醒。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大明王朝的劫難才剛剛開始。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左衛指揮使努爾哈赤叛明自立,偷襲遼東撫順、清河堡(今本溪)等軍事重鎮,東州守將李弘祖,撫順守備王命印,清河副總兵鄒儲賢等戰死,撫順遊擊李永芳、范文程投降,史稱"撫清之戰"。震怒的明神宗,令曾經巡撫遼東,熟諳虜情的楊鎬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楊鎬也決心大張撻伐,以壯國威,就此拉開明金薩爾滸之戰帷幕。

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薩爾滸是明朝的傷心地,也是後金的五座都城之一

一、罪人

淮海戰役時,蔣介石派劉峙任徐州剿共總司令。悍將邱清泉嘲諷道:"徐州是南京的北大門,應該派一隻虎來把守,即使不能,也應該派一條狗來看門,現在卻派了一隻豬,眼看大門快守不住了!"如果說劉峙是"豬將",那楊鎬就是"豬將"中的極品。

楊鎬,河南商丘人,萬曆八年進士。萬曆二十五年,明軍二次援朝,擢右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與總督邢玠、提督麻貴共同指揮抗倭援朝戰爭。蔚山戰役時,明軍大敗倭軍,遊擊陳寅連破日軍二柵(築於城外的營寨),第三柵唾手可得,楊鎬卻怕陳寅搶了遲到的李成梁之子李如梅的戰功,下令停止進攻。逃過一劫的倭軍趁機逃入城中,據守待援,並用煮過毒藥的炮彈轟擊明軍,明軍損失慘重。但明軍克服天寒地凍的不利條件,連續攻城十餘天,彈盡糧絕的日軍詐降,楊鎬大喜,下令暫緩攻城。不料,倭寇援軍突然趕到,楊鎬大吃一驚,第一個狼狽而逃,日軍趁勢掩殺,明軍大敗。

蔚山之役,明朝謀劃多年,耗費大量的軍費,朝鮮更是舉全國之力配合明軍,卻被楊鎬毀於一旦,官兵死傷近兩萬人,膽大包天的楊鎬隱匿不報,只說傷亡了百餘人。贊畫主事丁應泰聽聞楊鎬敗績,與楊鎬核實情況,楊鎬出示內閣大臣張位、沈一貫的手書,以及內閣擬呈給明神宗替楊鎬請功的票擬,表示其有功無過。丁應泰大怒,立即上疏明神宗,彈劾楊鎬、張位、沈一貫相互勾結,作奸犯科,罪在不赦。知曉實情的明神宗震怒,下旨嚴懲楊鎬,卻被首輔趙志皋所救,罷官了事。更滑稽的是,明軍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的犧牲最終取得援朝戰爭勝利後,給事中楊應文上書為楊鎬請功,楊鎬竟然官復原職。萬曆三十八年,楊鎬再次巡撫遼東,向朝廷力薦使用李如梅,被忍無可忍的言官交章彈劾,終於老臉掛不住了,申請退休。

二、寇首

"太祖天資智勇,神武絕倫。蒙難艱貞,明夷用晦。迨歸附日眾,阻貳潛消。自摧九部之師,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

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威風凜凜的努爾哈赤雕像

《清史稿》裡對努爾哈赤的評價,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對我最初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是辮子。這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頭,這才種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卻了歷史,反以為全留乃是長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須剃一點,留一點,才可算是一個正經人了。"所以,對於"比於岐、豐,無多讓焉"之語,我也就只能用"呸"來回應了。"呸"完,繼續說說這個"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頭"卻"比於岐、豐,無多讓焉"的努爾哈赤是如何打敗楊鎬的。

三、貪功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楊鎬領兵出征。他的戰略部署是兵分四路,直搗後金老巢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日,努爾哈赤在此建立後金政權,年號天命。)總兵杜松、劉綎反對在天氣條件不利於明軍,將領之間協作不夠,士兵訓練不足,地形不熟的情況下倉促開戰,楊鎬卻貪功自用,怒喝:"國家用士,正為今日,若復臨機推阻,有軍法從事耳!"懸一劍于軍門前,杜松、劉綎等不敢再請。

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薩爾滸之戰示意圖

北路由開原總兵馬林率軍出開原,西路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率軍出撫順,南路由總兵李如柏(李如梅之兄)率軍出鴉鶻關,東路由遼陽總兵劉綎率軍出寬奠,輔以朝鮮、海西女真葉赫部,號稱四十七萬,實際作戰部隊約十二萬,約定三月二日會二道關並進。四路大軍,表面上浩浩蕩蕩,聲勢嚇人,實際戰爭的過程卻乏善可陳,就是努爾哈赤帶著六萬人左衝右突,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明軍的時間差,從而對每一路明軍都保持著絕對的優勢,將各路明軍逐個擊破,五天之內結束戰鬥。

作戰經過大概是這樣子的:杜松欲立首功,渡過渾河,進至二道關,被努爾哈赤伏軍擊敗。馬林聽說杜松失利,紮營駐守,卻頂不住後金兵的衝擊敗下陣來。楊鎬急令李如柏、劉綎停止進軍,李如柏本來出發的時候就拖拖拉拉沒走出多遠,接到命令後立即後撤,但是在後撤的過程中,二十名後金士兵在山頂上吹螺號,作出大軍追擊的樣子,就把李如柏嚇得心膽俱裂,帶著軍隊狼狽逃竄,自相踐踏死了千餘名士兵。此時劉綎已經深入後金腹地三百里,三路潰敗後已呈孤軍深入之勢,但劉綎畢竟是從朝鮮戰場撕殺過來的名將,依然正面硬槓努爾哈赤。久戰不下的努爾哈赤讓後金士兵披上明軍的盔甲,打著杜松的旗號,讓劉綎軍誤以為是杜松的潰兵不加防備,待接近劉綎軍後,後金突然發起衝鋒,劉綎戰死。此戰,杜松、馬林、劉綎全軍覆沒,加上李如柏部,共有三百一十餘名將官、四萬伍千八百餘名士兵戰死。

從薩爾滸到廣寧:不堪卒讀的遼東史(一)

薩爾滸與赫圖阿拉相距甚近

楊鎬慘敗的消息傳到北京,京城震動,御史楊鶴(楊嗣昌之父)上疏彈劾楊鎬喪師辱國,竟然無人理睬。直到開原、鐵嶺相繼失守,言官交章彈劾後明神宗才將楊鎬打入詔獄,處死罪。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楊鎬直到崇禎二年才伏法!

經此一役,遼東局勢日趨不堪,站穩腳跟的努爾哈赤野心日漸膨脹,在遼東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明軍戰守無策,節節敗退。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