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降魏被骂、吴越归宋却被夸,同样是投降,咋差距这么大呢?

公元263年十一月,后主刘禅自缚出降,并诏令姜维率军降魏。至此,曹魏一战成功,存在了43年的蜀汉政权灭亡。

七百多年后的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把吴越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献给宋朝,要求削去吴越国号,吴越灭亡。

对于这两次投降,人们对其观感和评价却大不相同。蜀汉投降被人骂为懦弱无能,而吴越投降被传为佳话,同样是投降,为什么给人印象却如此不同呢?

这个问题,有以下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蜀汉和吴越两者的立国思路差别很大,因此当两者采取投降举动时,给人的观感反差也就极大。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为汉丞相、魏王。十月,曹丕登坛受汉献帝“禅让”,称皇帝,以魏为国号,以洛阳为都城。

曹丕称帝建魏后,以汉室继承人自居的刘备在指责曹丕为“汉贼”的同时,自己也于次年三月称帝,以汉为国号,建都成都,史称蜀汉。

蜀汉降魏被骂、吴越归宋却被夸,同样是投降,咋差距这么大呢?

刘备认为自己是汉的继承人,其目标是克复中原、兴复汉室。

而到最后人们发现,这个汉家正统居然向一个篡位得国的政权投降了!这个反差太大。

吴越与宋朝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吴越的建国者钱镠,在唐末乱世时期,其立国思路一直是保境安民。

吴越一直奉北方中原王朝为正统,并没有统一中国平定天下的雄心。吴越一直就是想要保一方土地和人民安居乐业。当初钱镠和董昌、陈晟三人,在黄巢起义军进攻浙江时,为保境安民的目的,他们共同组织军队抵抗黄巢,没有让黄巢军深入浙江境内。

后来钱镠称王之后,一直对中原的正统王朝采取事大策略,谁称帝,他都去称臣纳贡。吴越还跨海去与大辽结交,双方交聘往来不绝。

钱镠立国的思路被其后代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因此,当最后大宋逐一平灭南方割据政权时,吴越政权也就顺应大势,纳土归降。

吴越纳土归降的举措,使吴越地区和人民避免了战乱,这与其立国思路是一致的,是真正为一方人民的福祉着想。因此,吴越的纳土归降,让人们感觉顺理成章。

一个反差极大,一个顺理成章,当然对两者的评价就大不相同。

蜀汉降魏被骂、吴越归宋却被夸,同样是投降,咋差距这么大呢?

其次,客观原因让人觉得蜀汉无能、令人惋惜。

由于姜维率先回军占据了剑阁,钟会率10余万大军到达后,屡攻不能下,粮食渐至匮乏,钟会打算暂时退兵再谋他途。司马昭一举灭蜀的战略计划面临破产。

此时,邓艾向司马昭提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

邓艾认为:蜀军已经遭挫折,应乘势进攻;可以从阴平小路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趋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北),出剑阁以西百里,离成都三百余里,以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守敌一定会还赴涪城,那样钟会便可长驱而进;而如果剑阁守敌不还,则涪城敌军兵力薄弱,就会被我攻破。司马昭同意了。

邓艾于是率万人走阴平小道去突袭成都。万余人在荆棘山路上奔袭了近400里,到了成都城下时,已经人困马乏,盔甲不整。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不是奋起抵抗、反击,竟然就决定开城投降了!

城中还有几万兵力也不用,周围的援兵正在赶来的情况也不考虑,以逸待劳的疲敌策略也不采取,竟然就这么草率地投降了!

这让人觉得蜀汉太窝囊。

好歹蜀汉也主动出击人家曹魏几十年了,如今别人第一次打过来你就投降,这算怎么回事?空有力量不敢用,被一股疲敌吓破了胆,妥妥滴无能、投降主义!

这让人又气愤、又惋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蜀汉降魏被骂、吴越归宋却被夸,同样是投降,咋差距这么大呢?

而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逐一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到公元975年时,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先后被北宋平定,南方的政权仅剩下吴越一家。

在公元975年,钱俶奉北宋命令,出兵帮助攻打南唐,与北宋会师于金陵。当年十二月,钱俶入朝表贺。

公元978年三月,钱俶第二次到开封朝见时,此时的皇帝已经是宋太宗,结果钱俶被宋太宗扣留。钱俶无奈,只得纳土归降。

吴越与北宋和平统一,这与它保境安民的立国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吴越纳土归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蜀汉降魏被骂、吴越归宋却被夸,同样是投降,咋差距这么大呢?

结束语

蜀汉从公元228年开始到234年,诸葛亮五次伐魏;之后从公元238年到261年,姜维又多次伐魏。这期间的曹魏政权,除了公元229年进行过一次半途而废的主动进攻之外,其余时间只是进行抵抗和反攻而已。公元263年这次进攻,是曹魏第一次真正的进攻;并且其大军被挡在剑阁之外。刘禅在区区万余疲敝之师面前就吓破了胆,其懦弱无能显露无余。

刘禅如果坚持抵抗的话,邓艾这万余军队将难以持久。当时南中的军队已经驰援成都,剑阁关城也没有丢。两边坚守,邓艾先垮;钟会大军在剑阁前缺粮不得进,也必然退军,蜀汉立刻转危为安。

这正是后人觉得蜀汉后主无能胆怯的原因。

而吴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南方全境只剩自己一家割据政权的情况下,如果用小小两浙的兵力对抗大宋,那就太自不量力、自讨苦吃了。况且吴越的立国思想一贯是“事大、保境安民”,因此吴越顺应全国统一大势,主动纳土归降,这符合人们对其期待。

因此,同样是投降,蜀汉被骂、吴越被夸。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今天的原创首发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