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在战场上,情绪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说一个军事家在战场上轻易就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战争的决策中去,这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不仅会影响到战术的决策,还会让敌军猜测到你内心的想法,被敌军看透的人又怎么能在战场上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要说到因为情绪管理问题导致战事失利的人,三国时期吴国的权臣诸葛恪就是其中一人。

诸葛恪自小就被称为神童,在取得东兴大捷之后却有了轻敌之心,遭遇了新城之败。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一、新城之战爆发的背景

公元252年,在东兴之战中,诸葛恪被任命为统帅,领兵四万,对阵曹魏的15万大军,在这场战役中,吴国以少胜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战争结束后领导者诸葛恪在吴国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进封太傅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资治通鉴》记载:“恪遂有轻敌之心,复欲出军。”

尝到了战胜曹魏的喜悦,于是诸葛恪就想着干脆乘胜追击,乘着东兴之战胜利的余威,抱着再一次将曹魏将士打的屁滚尿流的想法,主动对曹魏发动攻击。

诸葛恪这完全是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骄傲使一个人膨胀,骄傲使一个人变得太过于理想化。

控制不了骄傲情绪的诸葛恪打算兴兵伐魏,这就有了后面的新城之战。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二、作战前期,诸葛恪的应战准备

1、“强词夺理”,强势决定出兵伐魏

诸葛恪在公布自己伐魏的打算后,朝中的其他臣子都是不赞同他这一决定的。

大多数人认为刚刚经过东兴之战,国力不支士兵疲乏,但是大脑皮层始终保持兴奋状态的诸葛恪可不愿意被人泼凉水,所以不仅选择不听朝臣建议,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以古今事例说明“民无二主,这个时期伐魏是最合适的时机”来说服其他臣子。

由于诸葛恪在取得东兴之战胜利后在朝中几乎属于说一不二的人物,所以那些臣子即便知道诸葛恪在强词夺理却也毫无办法,最终诸葛恪强势又独裁地决定了出兵伐魏事宜。

2、举全国兵力,组织20万大军

在一年前的东兴之战中,吴国虽然说以4万兵力对阵曹魏的15万大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曹魏损失了4万多兵力,但是能够以少胜多,吴国方面不可能一点损耗都没有。而且当初面对主动挑衅的曹魏,吴国仅仅只集结了4万兵力,大致也可以推断吴国的兵力源并不是很充足。

但是诸葛恪为了能够取得伐魏成功的结果,选择举全国兵力,组织了20万大军,这20万大军在吴国更是史无前例的。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3、连同蜀汉大将姜维一同出兵

为了提高伐魏成功的成功率,诸葛恪打算和蜀汉的姜维一起合作,连同姜维一同出兵征讨曹魏。

当时的蜀汉是什么情况呢?公元253年的春天,蜀汉的重臣费祎遇刺身亡,随后姜维开始主持北伐。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

蜀汉和吴国一个想要北伐,一个想要伐魏,这可不就“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么,于是诸葛恪准备和姜维一同出兵,以此来增加胜算。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过渡:

再说到诸葛恪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还要先提一下他在伐魏之前的心态。

因为前不久在对阵曹魏时取得了东兴之战的胜利,所以诸葛恪的内心难免有一点小膨胀,都说“骄兵必败”,这是因为骄傲的人往往会因为过去取得的成就而看不清眼前的作战形势,所以从一开始诸葛恪的骄傲情绪,就不难想到最终的结果。

而为什么北伐的诸葛恪最终选择围攻新城呢?

《资治通鉴》记载:吴诸葛恪入寇淮南,驱略民人。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疆场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恪从其计,五月,还军围新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恪选择围困新城是抱着“守株待兔”然后一举大败曹魏的想法,但是最终的结果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三、吴国军20万为何久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领将诸葛恪情绪管理不到位导致决策失误

1、曹魏使计,姜维梁尽退兵,诸葛恪失去一个帮手内心焦急

眼看着曹魏东西两面分别都有吴国和蜀汉在虎视眈眈,司马师就问虞松应该怎么解决这件事,虞松在仔细分析了诸葛恪和姜维二人的心态,预测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之后,做出了先出兵打败姜维,暂时放任诸葛恪的战略。

因为诸葛恪采取的是“守株待兔”的方法,如果曹魏的士兵长时间不应战,吴国的阵营里面一定会出现人心浮躁的情况,到时候不管他是自动退兵还是要双方交战,对曹魏来说都不会有坏处;

而姜维虽然拥有重兵,但是因为孤军深入,后方还没有运粮部队,粮食的补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能以大麦为食。

对于生活在南方地区以大米为主食的蜀汉军队来说,这是绝对是不能接受的,南方人吃不惯北方的面食,所以曹魏派郭淮、陈泰领着全部大军加速赶至洛门,姜维已经粮尽,最后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撤退。

对于诸葛恪来说,和蜀汉的姜维一起出兵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合力对付曹魏,以增大成功率;另一方面双方合作可以分散曹魏的兵力,一人负责一半,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所以,对于依然在新城守株待兔的诸葛恪来说,姜维的退兵意味着他要以自己20万的兵力正面对决曹魏的兵力,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失去一个帮手的诸葛恪内心焦急心里冒火也是很正常的。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2、张特守卫新城诈降,诸葛恪情绪更加崩溃

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守株待兔”之后,原本只有4000人的新城在支撑这么长时间之后,其实也快感觉撑不住了,“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

于是守卫新城的张特就就对诸葛恪说,我撑不下去了,所以我打算向你投降,但是我不能代表所有人,城里还有一半人不愿意投降,所以我要回去劝说他们,第二天将名单给诸葛恪,并以印绶为信物。

但是诸葛恪太过于自信,断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特百分之一百是想要对自己投降的,就放松了警惕,加上他带领20万大军守着这方小城,完全没没有想到这个小城还是一个硬骨头,这么难啃,诸葛恪的心里憋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所以在面对选择投降的张特时,成功近在眼前的感觉也会使得诸葛恪轻易相信张特愿意投降的信息。

张特争取了这一晚上的时间后,加紧壮大己方的硬件设备,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使得城内有了双重防护,变得更加难以攻取。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已经加固完毕城墙的张特对吴军说:“我就是战死也不愿意对你们投降!”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对诸葛恪来说,这无疑是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愤怒之下,他下令攻城,却发现此城已非彼日之城了,最后20万大军硬生生没有攻下这个当前死伤过半的小城,诸葛恪内心就变得更加崩溃,也更加急躁。

3、新城久攻不下,诸葛恪的无名火打开“烧死自己人”模式

诸葛恪发动战争的时候正值阳春三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到了炎热的六月份。而吴军很不凑巧地喝了不干净的水,导致一个个上吐下泻,引起了浮肿病,没过多长时间20万大军就病倒了一半,死伤无数。

有人向诸葛恪报告伤亡数量,诸葛恪觉得是部下在大题小做,寻自己的晦气,于是就想要杀掉那些生病的人,吓得再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这件事情。

诸葛恪围攻 新城三月却久攻不下,守城人张特说好的投降转身就翻脸让自己空欢喜一场,加上早期姜维的过早被淘汰使得他变得孤立无援,又想不到什么好的方法攻下新城,使得诸葛恪内心变得更加急躁。

《资治通鉴》记载:“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而上司心里有一股无名火,又不能通过惩罚自己的方法去舒缓,那么倒霉的人就只有下属了。

所以当时将军朱异与诸葛恪在军事上观点不同时,立马就被剥夺权利,驱逐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给诸葛恪提意见都被刚愎自用的诸葛恪否决,气得蔡林直接跑去了曹魏的阵营......

新城久攻不下,加上情绪管理失败,诸葛恪的无名火打开“烧死自己人”模式,使得他变得众叛亲离,而曹魏也借着诸葛恪情绪不稳的时机出兵,最终将原本就因为生病而战斗力下降的吴国士兵打的落花流水,斩杀数万人。

诸葛恪领军二十万,为何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战场情绪管理很重要

总结:

吴国军20万为何久攻不下四千人的新城?我认为是主要因素是身为主将的诸葛恪本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太差导致的。

从他刚开始因为取得东兴之战的胜利而变得骄傲膨胀准备伐魏开始,到最后因为失手援将姜维、新城守卫假降新城久攻不下的事情,整个人的情绪都没有很好的控制,真的是“胜就骄,败又馁”的典型。

所以说,在战场上的人,尤其是领导者,将情绪管理好真的非常重要。


参考书籍: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