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我們總聽到一句名人名言:

“有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句話是在很多時候都會給予我們一些指導,在我們受到外界質疑的時候,我們感受到嘲諷和誤解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這句話。所以,漸漸的。我們開始把這句話變成我們生活的座右銘。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事實上,我們真的能做到不在乎他人評價麼?


我們真的不必為此感到太過於奇怪,也不用刻意譴責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這是人作為社會屬性的正常心理狀態。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會在乎別人對我們評價反饋。


當我們牙牙學語對著父母微笑的時候,父母會以微笑來反饋。我們就知道笑容會帶來笑容。當我們推翻了桌子咬壞了玩具,父母會發出嚴肅的呵斥聲。我們就知道破壞會帶來憤怒。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很介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青春期臉上的痘痘,會讓我們介意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們難看。成年後找不到工作家裡蹲的尷尬,會讓我們介意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們沒用。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如此種種都是因為,我們會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

之所以會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樣的名人名言。其實是因為,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介意別人的眼光的,人是社會屬性的人,我們沒辦法做到完全的與世隔絕,所以我們才會渴望有種狀態,一種無法完全達到的目標。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很敏感,但我們也需要清晰的認識到,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不僅僅來源於他人,也來源於自我。

我們不僅需要他人對我們的判斷

我們也要時時刻刻對自己進行判斷。

所以,一個理性的人,往往能夠從他評以及自評中,找尋一種微妙的平衡。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當他人對自己評級,與自己的評價,出現了矛盾的時候,就需要我們自己來調節。讓自己達到對自己客觀而穩定的自我認知。


我們經常會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完全放棄了對自我內心聲音的信任。我們總是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在這種盲目追求他人肯定的錯誤信念中,就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往往過度敏感自卑的人,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樣長期的心態下,人就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很多諮詢者來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如果被他人評價困擾的煩惱,那麼他們之前一定都做過一些人際關係嘗試,但是往往這些錯誤的方式,讓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加艱難了。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特別敏感,特別容易幻想自己被惡意評價,特別恐懼自己處於各種他人的嘲諷中的時候。我們突然感覺到自己好像不對勁了。


我們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刻意的去管理這種情緒,但往往結局都是南轅北轍。


比如你在機場感覺到了焦慮。你覺得人多渾身不自在,你想要自己冷靜下來,於是你就開始一個人在機場打坐冥想。但是,你自己內心裡另外一個聲音又會告訴你,機場好像是一個人來人往的地方,你這樣子閉著眼睛打坐,好像不符合機場人設……

因為大家都在忙著起飛和落地,而突然有這麼一個人,他雙目緊閉在那裡坐著,會不會很奇怪呀?

當然會了!


人都是害怕偏離大眾路線的……


我們會把自己和這個環境下的其他人做對比,如果我們不符合這個特定環境下的常模規範,那麼我們內心裡理性的思維就會跑出來提醒自己。

你好像做的不太對……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這個時候,你內心會出現了兩種聲音。而這兩種聲音必然會導致你思想的矛盾。你越努力想讓自己平靜下來,越告訴自己“走自己的路吧”,你越覺得不對勁。然後你當然就更焦慮了。


朋友,你不是一個奇怪的人,人總是會在內心世界裡不停的博弈。


因為人腦有自己的運行機制,它會客觀的提醒你,在這種場合下如果你的行為不符合情景設定,那你就會有概率出現被嘲諷的情況。這是你的腦子對你發出的善意提醒。

我們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焦躁不安的情緒。

別害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成長過來的。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我們都會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是往往我們過度想要克服這種想法,我們就會越來越強化。

大概率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並不夠了解。所以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的表現牽著走。因為我們總是容易被情緒所左右,所以無法產生鑑別別人態度是否客觀的能力。


要克服評價焦慮,就需要認真的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然後努力的找到自己對自己的定義。在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的時候認真而冷靜的傾聽,然後客觀的提取真正的有效的信息。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我們要學會自我內觀。在聽從別人對你的看法之前,先學會自己評價自己的真實情況。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定義是模糊不清的,那麼我們當然會很敏感於別人的態度。所以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反覆的思考,自己到底是誰?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特徵的人?有什麼能力?有什麼短板?這些都必須要自己很客觀的去找答案。


瞭解自己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我們內心渴望之間的差距。


只有清晰的理解到,這些關於自己的真相,才能夠給自己具體的改變和執行的方案。才有機會對自我進行科學客觀的定義。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控制,懂得分析情景。


自己需要不斷的自我訓練。慢慢的讓你的內心成長起來。當不安的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馬上就沉浸式的被情緒帶著跑,而是進行理性的情景分析。

你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場合,這個場合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樣的人客觀存在著,這些環境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你應該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表達那些行為?才能夠讓你不至於更加焦慮。


走哪個山頭唱什麼歌……


我們不能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突然站起來咆哮,也不可能在電影院裡蹦迪,我們不能在圖書館裡唱歌,當然也不可能在公交車裡做俯臥撐……


因為我們潛意識裡知道,這些環境和一些行為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這種矛盾不僅僅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體驗,還會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聲音裡面。


我們的人生每天都有很多觀眾。

我們會介意觀眾的回饋。

我們會在意每一次的掌聲和唏噓。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也會因此而懊惱焦慮,我們想要隔絕一切外界的干擾,但往往用力過猛,我們就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也讓我們失去了這個世界給我們傳遞的溫暖的信號。


不要妖魔化別人的眼光

也不要失去對自我的認知。

客觀理性的認識自己。

勇敢地擁抱這個世界吧!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呀!


總是過度在乎別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消極心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