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作者丨盧伊 編輯丨孫楊

萬眾矚目下,中國首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正式公佈。

遺憾的是,沒有什麼驚天反轉,結果依然顯示,該藥對重症新冠患者無明顯臨床改善

4月30日凌晨,相關結果由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

該試驗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牽頭,對武漢237名符合條件的成年重症患者,進行隨機雙盲對照試驗。其中,158人接受瑞德西韋注射治療10天,79人則注射相同劑量的安慰劑,以評估該藥對重症患者的療效。

但結果顯示,受招募患者數比預期少等因素影響,與安慰劑相比,使用瑞德西韋既不能加快重症新冠患者的康復速度,也無法減少患者死亡,其有效性仍待進一步研究。

“這不是我們期待的結果。”曹彬說。

但是,就在同一天,兩份來自美國的臨床研究,卻指向另一種可能:瑞德西韋可加快新冠患者康復速度,其恢復時間較安慰劑組縮短了31%。

該研究的領導者——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安東尼·福奇稱,儘管更多數據仍待分析公佈,但該結果“已經證明有一種藥物能夠阻斷新冠病毒”。

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連稱,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事件”,並希望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儘快批准瑞德西韋用於新冠治療。

為何中美同日公佈的結果會截然不同?瑞德西韋療效最終能否坐實?這些喜憂參半的結果,又為解答上述問題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中國首個臨床試驗3月中旬已停滯,實際入組患者數僅為預期一半,藥物對重症患者無明顯臨床改善或抗病毒作用,專家:無法證明是否有效

4月30日,比原計劃遲了3天,中國首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終於在《柳葉刀》上發佈。

自今年2月起,該試驗便採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研究方式,在湖北武漢10家醫院,招募了237名重症新冠患者。他們年齡均在18歲以上,入組前發病時間在12天內,且30天內未參與其他新冠藥物試驗治療。

試驗中,研究人員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患者,158人為試驗組,需接受10天瑞德西韋靜脈注射,其餘79人則接注相同劑量的安慰劑,以評估瑞德西韋對重症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

但與公眾預期不同的是,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組(23天)相比,使用瑞德西韋患者的臨床改善時間(21天)並無明顯差異。類似情況,同樣出現在兩組的輸氧、住院、出院和死亡天數,及患者體內病毒載量下降情況等關鍵指標上。

而在減少患者死亡方面,瑞德西韋也未見明顯效果。22名患者注射瑞德西韋后死亡,病死率為14%,這些數字在安慰劑組中則分別為10人和13%,二者無統計學差異。

此外,該研究還顯示,66%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不良反應,安慰劑組則為64%,還有18名患者用藥後因不良反應提前退出。

研究結論稱:儘管靜脈注射瑞德西韋方案可耐受,但對重症患者無明顯臨床改善或抗病毒作用。

“這不是我們期待的結果。”曹彬說。

但對外界而言,這一結果,顯然已不再令人意外。

一週前,世衛組織網站曾意外披露該試驗結果,已為此次揭盲提前打了“預防針”。

對比網站截圖發現,患者臨床改善時間、風險比、病死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主要數據結果,均與此次正式發佈的數據一致。

那時,世衛組織網站對此結果已有判定:“陰性(negative)”,即可認為治療無效。

儘管事後世衛組織回應稱,數據為“無意間(inadvertently)”發佈,並在發現錯誤後立即刪除,但此事仍使研發該藥的吉利德公司,股價當晚跳水近5%。

吉利德公司隨即曾聲明稱,由於該試驗入組率低而提前終止,不足以得出具統計學意義的結果,研究結果尚無定論。但此次,吉利德方面卻未發一言。

公開資料顯示,該試驗由曹彬團隊牽頭,原計劃招募453名重症新冠患者,同期開展的還有一項針對輕、中症患者的臨床研究。

這些臨床數據將由一個獨立安全委員會分析評估,委員會由5名中外學者組成。記者調查發現,外國學者包括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Thomas Jaki,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院教授Peter Horby,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與病理學院教授Frederick hayden。後者曾公開表示,其認為中國重症患者試驗失敗是“不正確的(not correct)”

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2月6日,試驗在武漢正式啟動,首位受試者開始接受200mg瑞德西韋靜脈注射,此後9天,注射劑量將減至100mg。

幾乎同時,大量臨床試驗也在國內上馬,與瑞德西韋項目“爭搶”受試者。其中既有克力芝、法匹拉韋、阿比度爾等備受矚目的候選藥物,也有豆漿、太極拳、點穴氣功等“令人迷惑”的選項。

由於招募條件略顯苛刻,當時便有業內人士擔憂,瑞德西韋或在華面臨病人招募難題。

2月24日,隱憂得以驗證。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稱,曹彬曾告訴他,由於病人數量減少,且多種“未見得有多麼大的希望”的藥品開展臨床試驗研究,擠兌了試驗資源,招募病人難上加難。

艾爾沃德當時非常看好瑞德西韋,呼籲“必須優先進行那些可能幫我們更快拯救生命的研究項目”。

3月初,曹彬在一次線上訪談中透露,瑞德西韋重症研究已招募超230例患者,達到中期分析所需的樣本量。他期待他們都能到達臨床終點,從而出現可讓獨立委員會提前叫停試驗的節點(如證實藥物有效或有害),屆時將無需按原計劃招募大量患者。

但研究論文顯示,中期分析並未如願開展,便中途“放棄(abandon)”了。

3月12日,由於武漢疫情得以控制,試驗團隊無法招到符合要求的重症患者,獨立委員會據此建議,提前終止試驗,並自3月29日起分析數據。

彼時,招募患者數共計255人,但實際入組的,只有237人,再減去一名入組後退出的受試者,最終只剩236人,僅為預計入組患者數的一半,此舉也導致統計功效從80%降至58%。

4月10日,試驗團隊在全球最大臨床試驗註冊庫ClinicalTrials.gov上,將該實驗狀態改為“終止(Terminated)”,理由為:“中國新冠疫情已被良好控制,無法招募符合要求的患者入組。”

一連串的“意外”下,入組人數不足,試驗結果不理想,已是意料之中。

但愛丁堡大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John Norrie認為,該試驗研究設計和執行情況都不錯,但由於試驗提前終止,研究“支持力度不足(underpowered)”,無法為其有無療效提供確切結論,即“既不能證實瑞德西韋具一定臨床效果,也無法排除其可能有效。”

Norrie亦稱,由於該試驗結果無法提供具顯著統計學意義的證據,此前世衛組織網站提前將該試驗結果定為無效的做法是“錯誤的(mistaken)”,他同時期待更多仍在進行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數據能儘早發佈。

美國試驗結果更積極,患者康復時間縮短1/3,特朗普稱讚此事“非常積極”,呼籲儘快獲批治療,專家稱此舉或評判標準寬鬆

令人意外的是,同日,兩份美國主導的瑞德西韋研究數據,卻釋放出與中國結果截然相反的信號。

其中,最積極也最引人關注的數字,出自美國白宮。

北京時間4月30日凌晨,白宮記者會上,福奇透露,由該機構主導的一項臨床試驗,早期結果“非常積極”,表明用瑞德西韋治療可適當加快新冠患者康復速度。

據瞭解,該試驗為美國首個針對新冠潛在藥物的臨床試驗,由NIAID牽頭髮起,全球68個研究中心陸續參與。試驗自2月21日啟動,對美國、德國、丹麥、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招募的1063例患者進行隨機對照雙盲試驗。

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初期結果顯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的中位康復時間為11天,而安慰劑組則需15天。這意味著,瑞德西韋可使新冠患者的康復時間縮短31%。

“儘管31%的改善幅度不是很大,卻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驗證,它證明有一種藥物能夠阻斷新冠病毒。”福奇說。

此外,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病死率分別為8%和11.6%,提示瑞德西韋或能提高患者存活率。不過,福奇提醒稱,這僅是試驗早期數據,完整結果仍待進一步分析,經同行評審後發表,但即使更多數據出來,數字或有變化,而結果不會改變。

這也使福奇回想起34年前,當全球對艾滋感染束手無策時,是NIAID團隊首先完成了抗艾藥物齊多夫定的臨床隨機雙盲試驗,並取得良好效果,標誌著全球首個抗艾藥物問世。

福奇娓娓講述時,特朗普一直在其身側。儘管此前數週,二人就美國抗疫問題摩擦不斷,特朗普甚至轉發過“解僱福奇”的推文,但這次,二人卻在瑞德西韋療效方面達成一致。

作為瑞德西韋的支持者,特朗普連稱“肯定是積極的,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事件”,並希望美國FDA能儘快批准該藥用於新冠治療。

《紐約時報》援引該機構一位高級官員表態的話稱,FDA可能很快就宣佈瑞德西韋的緊急使用授權,使其可用於治療新冠患者。同時,FDA已就患者供藥問題,同吉利德公司展開討論。

“NIAID進行的全球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是積極的。”吉利德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niel O'Day在一份公開信中評價稱。

就在福奇興奮地公佈美國數據前數小時,吉利德公司主導的一項針對新冠重症患者的III期SIMPLE臨床試驗數據也得以發佈。

該試驗評估住院的新冠重症患者中,分別接受瑞德西韋5天或10天注射治療的效果。初始階段中,397位患者按1:1隨機分配治療方案,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臨床改善相似。

“這些研究結果是對NIAID研究數據的補充,有助於確定瑞德西韋的最佳治療療程。”吉利德公司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博士稱,部分患者或可將療程從10天縮短至5天,不僅可使在現有藥物供應量下,能夠接受治療的患者數大大增加,也可幫助醫務人員治療更多急需幫助的患者。

據瞭解,該研究正在全球180個試驗點進行,覆蓋美國、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意大利、日本、法國、德國、韓國、荷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等國,且近期將加入擴展階段,額外招募5600名患者入組。

不過,由於該試驗並未設置安慰劑對照組,該結果無法為該藥是否有效,提供明確證據。

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針對中美臨床試驗為何結果迥異,曹彬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稱,這主要是由於二者研究終點不同,相當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研究,不具有可比性。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指標為臨床改善所需時間,即28天內,患者出院或實現臨床改善所需的時間。

為此,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套六級評分系統,出院為1分,死亡為6分,分數越低,狀況越好。經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觀察後,若患者得分減少2分或康復出院,即視為臨床改善。

而美國研究則為29天內患者臨床恢復時間,患者恢復僅限三種情形,評判標準比中國更為寬泛。

據報道,曹彬舉例稱,臨床試驗就像高考,由於要求和評判標準不同,同分不見得能考入同水平的大學。

“瑞德西韋也算是個好孩子,一開始我們想象它是清華北大的苗子,但實際上它上不了,家長對它要求太高了。”曹彬說。

這一觀點,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觀點相近,後者曾公開表示,“瑞德西韋可以算是有效藥物,但不是特效藥。”

“人民的希望”能否成真,仍待時間檢驗

至今,人們仍未能找到足以攻克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甚至都沒有任何一款藥物,被證實有效。

從克力芝、雙黃連、到阿比度爾,希望一再破滅。其間,新冠病毒迅速佔領世界每一個角落,至今,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320萬,並致近23萬人死亡。

我們真的太需要一款靈丹妙藥,掃清瘟疫。

瑞德西韋的出現,的確一度帶來很大希望。

這種從未被批准用於治療任何疾病,也未在任何一國獲批上市的藥物,原本是為抗擊埃博拉而生,但在非洲,臨床試驗失敗了。

直至此次新冠疫情暴發,多項體外和動物研究顯示,該藥可阻斷病毒複製,隨即一躍成為最有希望的潛在療法之一,甚至曾被世衛組織點名“可能有預期效力”。

由此,全球陸續啟動7項臨床試驗,其中兩項由中國團隊發起。吉利德則在月中公佈稱,已備足150萬劑瑞德西韋,可滿足14萬個療程的使用,並預計今年年底供應量可滿足100萬個療程。

社交網站上,瑞德西韋一度被稱作“人民的希望”,取自其英文名稱“Remdesivir”的諧音,承載著人們的厚望,也伴隨著諸多不切實際的傳言與傳說。

有人說美國總統特地給中國送藥,有人說用藥才24小時內就讓病人起死回生,類似傳言,一再流傳於網絡世界。

剝去這些“粉絲濾鏡”,真實的科研成果也在回應著人們心中的期待。

自1月3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美國首例確診新冠患者住院6天內,病情不斷加重,注射瑞德西韋次日後,病情極大改善,不再需要吸氧等情況以來,有關瑞德西韋或有效治療新冠的積極信號不斷。

尤進入4月,有關消息更為密集。

瑞德西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特效藥?中美兩國臨床試驗數據同日公佈,結果大相徑庭

如4月10日,一份採用同情用藥的方式,為53名重症患者注射瑞德西韋的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患者獲得臨床改善。其中,68%的患者在氧氣支持水平上得到改善,過半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可以拔管,還有近半患者出院,病死率低於以往研究,提示瑞德西韋對重症患者“可能有臨床益處”。

4月17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意外洩露的一組試驗數據同樣顯示,125名新冠患者經治療後,多數在治療6天后出院,且接受瑞德西韋治療後,患者高熱和呼吸道症狀可迅速恢復,部分使用呼吸機的患者用藥僅1天,就能夠恢復自主呼吸。

儘管這些數據結果令人振奮,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且接受的科學事實是,目前仍未有任何經同行評審後正式發表的臨床試驗結果,能夠證實該藥應對新冠疫情有效,甚至是“神藥”、特效藥。

即使是已公開發表的研究,也存在未設置安慰劑對照組的侷限性,否則正如曹彬團隊所言,“我們無法得知患者病情的改變是由於瑞德西韋本身的療效,還是Covid-19本身疾病自然轉歸的作用或瑞德西韋的安慰作用。”

而瑞德西韋的研發者——吉利德公司坦言,過去兩個月裡,大家都滿懷希望,等著用科學解讀瑞德西韋,儘管過程中有一些線索,但唯有通過臨床試驗,才能為該藥能否安全有效地攻克新冠病毒提供答案。

“今天,我們僅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答案。”吉利德方面表示。

“人民的希望”能否成真,仍有待時間檢驗。

在此之前,再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觀象臺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