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故事:治風要藥烏梢蛇

鱗部第四十三卷 治風要藥烏梢蛇


《本草綱目》故事:治風要藥烏梢蛇


商州有人患大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屋。有烏蛇墜入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有蛇骨,始如其由。


烏梢蛇的故事


關於烏梢蛇治風疾在《本草綱目》中還載有這樣一個傳說呢:商州有一個人,因患有大風病(相當於現代的麻風病),滿身紅斑、浮腫,手足麻痺,眉發脫落,鼻樑腫大,相貌醜陋,雖經多方醫治亦未見效。家裡人怕其傳染,只好在深山之中為他蓋起一間茅屋,將其送至屋中居住,定期送給糧食、酒菜之類以供食用,由於此人喜好飲酒,家裡人送一罈酒,一條大烏梢蛇不慎掉入酒罈中,被酒浸泡而死。病人並不知情,每天照常飲酒一大碗,半個月後病人感覺病情似有好轉,紅斑消退,但不知其故,一月後病情漸愈,眉發生新,病人頗為驚奇,只是一直找不出原因,幾天後酒喝完了,才發現壇底有一條蛇的骨架,病人懷疑自己的病可能與這條蛇有關,便拿此蛇骨請教捉蛇人,始知是烏梢蛇,從此人們才知道烏梢蛇能治風病癩癬。


烏梢蛇得名


烏梢蛇為遊蛇科動物,無毒,成熟的蛇體全長2.5m以上,因蛇體後半部(尾部)呈青灰色至烏黑色,故稱為烏梢蛇。烏梢蛇藥用為其乾燥的全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或先剝皮留頭尾, 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乾燥而成。為中醫臨床常用藥,有祛風,通絡,止痙作用,臨床應用於治療風溼頑痺,麻木 拘攣,中風口眼喝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等有較好效果。傳統中醫視其為治療風病之要藥,宋《開寶本草》載其:“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痺諸風”,《藥性論》載其:“治熱毒風、皮肌生瘡、眉發脫落、瘡癬疥等”。可見烏梢蛇主要是用於風症,包括風痺、癩癬之類疾病。


藥理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烏梢蛇水煎劑或醇提液腹腔注射能抑制大鼠瓊脂性關節腫脹和二甲苯的致炎作用,對小鼠因熱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並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臨床應用大劑量烏梢蛇煎劑治療癤病、播散性神經性皮炎、素質性溼疹、銀屑病、慢性蕁麻疹等有效,四肢痛癢、結節性癢疹等均有良效。有報道用烏梢蛇炒黃,研粉服,每日3次,第1周每次1克,第2周每次2次,第3周每次3克,治療骨關節結核100例,結果治癒87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達95%以上。


烏梢蛇的皮(烏蛇皮)、膽(烏蛇膽)、脂肪(烏蛇膏)、卵(烏蛇卵)及蛻下的皮膜(蛇蛻)等亦供藥用。烏蛇皮燒灰,麻油調敷可治療唇瘡;烏蛇卵燉豬大腸服食可治脫肛。烏蛇膽有祛風清熱,化痰明目作用,用其兌酒吞服可治眼暈不明、皮膚熱毒及痱子;用蛇膽配麻油調搽可治內外蘭瘡;烏蛇膏外擦可治療凍瘡、皮膚皸裂、水火燙傷等;蛇蛻有殺蟲、祛風、解毒作用,臨床應用於皮膚瘡疥、風疹、小兒驚風、喉痺、腮腺炎等症也有較好療效。由此可見,烏梢蛇的藥用是較廣泛的,而且在臨床上也確有獨到的功效,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民間偏方


烏梢蛇治風病的傳統驗方頗多,宋《太平聖惠方》就載有二種烏蛇丸:


1、治風痺烏蛇丸


由烏蛇肉90克,天南星、幹蠍、白附子、羌活、白殭蠶、肉桂各30克,麻黃60克,防風1克,三粉,煉蜜為丸,每服6克,治療風痺、手足緩弱、不能伸舉。

2、治麻風烏蛇丸


由烏蛇、白花蛇各60克,防風、細辛、天麻、獨活、肉桂、枳殼、苦參各30克,研粉煉密為丸,每服9.12克治療麻風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3、治療一切乾溼癬


用烏蛇肉30克,幹荷葉15克,枳殼1克,研為粉,每服5克,每日二次。


4、治療破傷風


用烏蛇、白花蛇各15克,蜈蚣一條焙乾研粉,用酒煎沸調服,每服6克。


5、治療面上痤瘡、酒刺及皯黚等


用烏蛇60克燒灰研如細粉,以臘月豬油調塗。


《本草綱目》故事:治風要藥烏梢蛇

烏梢蛇實物圖

《本草綱目》故事:治風要藥烏梢蛇

中藥圖

《本草綱目》故事:治風要藥烏梢蛇

歡迎大家底部留言,說說看完中藥故事的啟發。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