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在武漢,一句關於“洗手”的呼籲讓這家企業上了央視新聞。這背後,上演著怎樣的故事?


小心翼翼捂熱武漢的人


1月23日到4月8日,離漢通道關閉了整整77天之後,武漢,終於“解封”了。


迴歸街市的車流、人流,開始讓這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城重新找回體溫。但是,另一方面,疫情的警報尚未解除。在這個至關重要的“窗口期”,如何一邊找回城市的活力,一邊把握好防疫戰的細節,不讓疫情抬頭,是每個武漢人、在武漢的企業,心中最有“份量”的事情。


那麼武漢做得如何?在這個關鍵時間,武漢人又出了哪些奇招、妙招?為此,官媒把鏡頭對準了江城最繁華的街道。


昨天晚間,央視新聞播出了這樣一則報道:《現在去武漢出差是什麼樣的體驗?“不洗手不給吃飯” 》。4月13日,記者以一位普通外來入漢者的視角,分享了復工初體驗,他的鏡頭裡,捕捉到了許多“融冰”期間的“眾生相”。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點開任一手機軟件訂酒店,“嚴格消毒,愛心酒店”幾個字,幾乎是標配。到達酒店,大門是“單向感應”的,入內必須由工作人員的操作。測溫、消毒,一步也不能少。


如果以手機叫車,平臺顯示,網約車皆為“暫停服務”狀態,出租車是唯一可用的。實名登記也是登車的必須。上了車,司機會建議你坐在後座,並以掃碼方式支付——因為這樣,“安全點”。


武漢,正在恢復它的生機。而串起武漢生活的各個環節,傳遞著一種勇敢堅定,又不乏著有條不紊的細緻。武漢人的態度、思考,像是一塊又一塊有份量的磚,一點點壘起了家園的堡壘。


在整條新聞中,壓軸的是一家餐廳。記者到達時,儘管這家餐廳還沒開放堂食,它門口的廣播,卻不厭其煩地循環播放道:


“我們老闆說,不洗手不給吃飯,不洗手不給吃飯,不洗手不給吃飯……”一連三遍之後,才是那句熟悉的“祝您用餐愉快。”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此後,央視新聞還在微博發佈了“不洗手不給吃飯”的微博話題。截至今天下午,話題的閱讀量已經爆了:超過4000萬次。相關新聞,還相繼被三聯生活週刊、環球時報等媒體轉載。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這家餐廳是老鄉雞。2019年,這家堪稱中式快餐全國第一品牌企業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800家。在這之中,超過100家,就坐落在這場疫情風暴的中心——武漢。


據新聞披露,老鄉雞2016年起進入湖北,而武漢,更是老鄉雞的重點佈局的陣營。如果說,在過去的4年,老鄉雞帶給湖北的,是“一碗好湯的溫度”;那麼,此時此刻,老鄉雞奉上的點滴細節,則詮釋了中式快餐的“一種高度”。


“不洗手不給吃飯”的背後


根據老鄉雞官方披露的新聞,從4月14日開始,老鄉雞在全國800多家店,確定不接待不洗手的顧客——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網友質疑:


作為一家餐廳,老鄉雞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事實上,老鄉雞的每一次發聲、每一點動作,都不算“炒作”,確實和這家企業的價值觀有關,和它所呼籲的內容相連。


回溯若干年前,老鄉雞進行品牌升級,從“肥西老母雞”更名為“老鄉雞”時,便確認了“乾淨衛生”的口號。而在一個月前,即3月18日老鄉雞2020戰略發佈會上,董事長束從軒更是再次高調錶態:全面升級,將“乾淨衛生”上升為首要戰略。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孟子言:“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這家餐廳,開始了死摳自身細節之路。這一摳,把企業越摳越活,越摳越有影響力。


先說說洗手這件事——不得不承認,就算是洗手這件小事,大部分企業也沒有條件這麼做,畢竟這產生不了收益,還會浪費面積。而據束從軒說:經過多次的升級的老鄉雞“第五代店”在全國範圍內都得配備進門洗手檯。


除此之外,與傳統中式快餐不同,老鄉雞在空間上採用了開放式透明廚房,讓“每一步烹飪看得見”。


就以抹布分類、餐具洗滌、餐桌消毒的細節為例。在老鄉雞,有三種顏色的抹布:黃色在後堂使用,藍色在大廳使用。另一種紅色的,則被明令禁止拿廚房餐廳,專門用於洗手間。廚房裡,每1個餐具將經5道洗滌工序,採用德國進口溫特豪德洗碗機,清潔程度是普通洗碗機的6倍。餐廳中,每1張餐桌都使用的是藝康消毒劑,全方位有效除菌>99.9%。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而關於菜餚,束從軒則要求老鄉雞的“每1道菜都經過嚴格檢測,選用一線品牌食用油及調料,菜品超時報廢。”


你發現了沒,束從軒的老鄉雞越看越不像我們心裡的那個“中式餐飲”。這背後的“矛盾點”,是,中式餐飲“標準化”,多年來一直是行業發展的“死結”。


一步步地,從細節落地入手,老鄉雞把這個“死扣”解開了。


知易行難。“這隻雞”領先行業的背後,是對餐飲管理深刻的學習、雕琢。據束從軒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他的企業有24本厚厚的管理手冊,涵蓋了從生產、採購、服務、開店、衛生等快餐經營的方方面面,每一條都極為詳細,甚至對每一步的具體操作都有詳細介紹和界定。手冊最初有6本,由束從軒親自執筆,後經團隊不斷完善和擴充達到24本。現在,公司每年還會花一個月時間修訂這些手冊。


“出圈”的,為什麼偏偏是老鄉雞?


2020年,堪稱老鄉雞的“出圈”之年。財經無忌有心去搜索了一下:在今年的2月20日、2月25日、4月11日和4月18日,老鄉雞已經以正面案例的身份,四次在央視新聞節目中出現。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問題來了:一家默默無聞的餐飲企業,憑什麼能反覆成為官媒的關注點,成為大眾樂此不疲的話題?


盤點一下這一年,老鄉雞做了什麼,我們心裡有了數。


2月8日,束從軒手撕員工聯名信。當疫情為實體經濟按下了暫停鍵,束從軒邊“罵”邊表態,“不管白貓黑貓,能活下去就是好貓。”“哪怕賣車子房子,也要保障員工的工資。”


接著,是抗疫大戰。老鄉雞閉店400多家、虧損5個億,卻不計成本地支援醫護人員愛心餐。防微杜漸成了企業的習慣,老鄉雞至今無1名員工感染。


3月18日,老鄉雞2020年戰略大會。束從軒的土味發佈會“土到極致就是潮”,再次實力“出圈”。會上,他請人才、請旺鋪,秀資金,宣佈企業要佈局全國、衝擊千店。


4月14日,束從軒再發聲:14-16日,100萬份老母雞湯免費送。不僅如此,束從軒還向消費者喊話:不洗手不給吃飯。


束從軒對老鄉雞的定位是,“做中國人的家庭廚房。”在一連串的組合拳之後,以實力、以行業初心,他已經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但是在此之外,財經無忌還觀察到了一點——這就是這家看起來有點“土味”企業的前瞻性,即高瞻遠矚的力量:要知道,老鄉雞“乾淨衛生”呼籲的誕生遠在疫情之前,在此之後,才發生老鄉雞在疫情期間、在重疫區的崛起和走紅。


新聞背後的故事:這家企業,正在陪伴武漢悄悄“融冰”


“乾淨衛生”——表面上簡單的四個字,實際上,落到了企業對中式快餐發展方向的思考上。這是一種對中國人快節奏生活方式的洞察:相比於饕餮的美食,對於國人而言,快餐更重要的價值,是“填飽肚子”,為自己充能、讓生活乃至於全社會高效地運轉下去。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在疫情期間,還是疫情之後,乾淨衛生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所帶來的“放心”的砝碼,這種安適感,才是穩穩推進人們生活的第一要素。


孟子“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的下一句是:“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從這個角度看,四次登上央視新聞、熱門話題、老闆“出圈”,或許只是過眼雲煙。對於那個刷新了餐飲行業衛生新標準的老鄉雞而言,“歸心”,才是它不變的方向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