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好夥伴》教學賞析,把重點變成亮點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好夥伴》教學賞析

把重點變成亮點

——聽《好夥伴》一課教學有感

張敬義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好夥伴》教學賞析,把重點變成亮點

特級教師於永正在上課

在省小學語文教材實驗培訓會上,有幸聽了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好夥伴》一課(第一冊課文),感到在教材處理和教法設計上頗具創意。

新課伊始,於老師給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朗讀、背誦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二是根據課文插圖練習說話。這兩個學習任務既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又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於老師是怎樣逐項落實的呢?

一、讓兒童的活動推進教學過程

《好夥伴》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猴子、蜜蜂、百靈鳥等小夥伴們到醫院看望小熊的故事。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其教學過程是這樣推進的:

師:(故意問)同學們,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這項任務應該由誰完成?

生:(不甘示弱地說)我們自己來完成。

師:請同學們練習朗讀課文。

(生放聲朗讀課文)

師:讀課文有沒有遇到不懂的詞?

生:沒有。

師:很好。請同學們再練讀課文,跟於老師比賽讀課文好嗎?

(生放聲朗讀課文)

於老師請一位同學到臺前朗讀。這位同學讀得很賣力,做到了正確、流利。讀後,累得氣喘吁吁。

師:這位同學讀得很好,但有一點於老師能超過他,下面聽於老師朗讀,同學們當評委,聽於老師哪一點比他讀得好。

生:正確。

生:流利。

生:有感情。

師:都不對。再聽於老師朗讀第一節。

(學生仍然聽不出來)

師:第一節共兩句話,使用了一個逗號和兩個句號。當讀完了第一句話時(小熊生病了,住進了醫院),停頓稍長一些,想象一下小熊生病痛苦的樣子;當讀完第二句話時(小夥伴們都來看望他),停頓也要稍長一些,想象一下都有哪些夥伴提著什麼東西來看望小熊。請同學們再練讀第一節和第三節,要注意第三節中兩個感嘆號的讀法。

師:誰會背誦了,請舉手。

於老師落實第一個訓練目標以激讀、賽讀為手段,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通過讀書理解詞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標點符號是語言文字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教學時如果直接告訴標點的作用和讀法,直來直去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於老師採用“聽哪一點於老師比他讀得好”的辦法,新穎別緻,一箭雙鵰,成為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好夥伴》教學賞析,把重點變成亮點

特級教師於永正

二、讓兒童快樂地學說話

課文是載體,其內容為學生學語文提供了情境。老師的責任是藉助情境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於老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留下的空白,“借題發揮”訓練學生說話——還有誰來看望小熊的?如何去看望的?他們走在醫院病房的過道上應如何走、如何敲門?見了小熊會怎麼說?於老師分別發給“小松鼠”和“小白兔”一個頭飾,然後進行表演,進行對話,最後要求學生圍繞“過了一會兒,小松鼠和小白兔也趕來了”為總起句練習說一段話。

世界上的許多事物,在道理上都有相通之處。課文的第二節為學生的說話提供了範例,小猴子、蜜蜂和百靈鳥是如何看望小熊的自然成為學生練說的基礎。於老師訓練學生讀說結合、讀寫結合的意識是非常強的。比如教學《新型玻璃》之後,讓學生寫“新型玻璃的自述”為自己做廣告,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對課文語言的表述能力;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之後,讓學生寫“飽經風霜的車伕”,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對“飽經風霜”一詞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馬背上的小紅軍》之後,讓學生寫“陳庚會怎麼責備自己,會怎麼做”,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合理的想象能力……

有道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好夥伴》一課的讀說結合又不失為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好夥伴》教學賞析,把重點變成亮點

特級教師於永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