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簡史,一文讀懂唐朝的詩人與詩詞

唐詩簡史,一文讀懂唐朝的詩人與詩詞

01

翻開大唐的歷史,在刀光劍影和爾虞我詐之間,卻盛開出一朵旖旎的花,這朵花叫唐詩。

唐詩讓唐朝多了一種神韻,除了見證當時的繁華與衰敗,也能在詩詞之中,吟一曲風花雪月,說一段兒女情長。

從李淵在晉陽起兵的那一刻起,唐詩已經準備好要與我們相遇,當隋朝的大旗一聲貫徹雲霄的倒塌之後,唐朝順勢而為,接過歷史軌跡的轉輪,開啟一個與詩人相關的朝代。

一個個詩人洗漱完畢,從煙雨中走來,要把他們經歷的一切寫成詩。

唐初,詩人們寫詩還帶有齊梁餘風,多是以宮廷體為主,這類詩詞一般都是在皇宮之內的唱和之作,用詞華麗但空洞,又帶有兒女私情,有一種豔情詩的味道。

唐太宗李世民,接過樑簡文帝、陳後主、隋煬帝的衣缽,振臂一呼,喚來初唐的幾位詩人,將這種寫詩風格延續著。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高高的軒亭鋪滿暖暖的春色

而我,將在這深邃的閣樓之中沐浴

滿身的朝光

上官儀見皇帝寫詩,立刻附和一首,飛雲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

雖然也是宮廷詩,不過格律還算工整,創造了上官體,人人跟風模仿。

宮廷詩在唐朝被詩人們悠悠地吟著。

02

此後,文章四友路過,順便研究一下詩律和詩藝,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做了一些創新,推動唐朝往前猛邁一步。

這四友是崔融、李嶠、蘇味道和杜審言。前三位詩人你可能不認識,最後一位我必須要提下,是詩聖杜甫的祖父。

杜審言所寫的五律在當時已是很高的水平,從對式律到粘式律做到新的過渡,代表作是他在江陰任職時所寫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江南的春天再好,也控制不住思鄉的心。

在眾多男詩人中,一位女詩人漸漸露出才氣,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登場。

上官婉兒因為非常善於寫詩文,十四歲時就被武則天重用,開啟她在宮廷的生活。當時的詩人作詩,也交由她來點評,她見詩很多,讀得好詩自然也多。讀詩,她也寫詩,因為後期的不幸遭遇,她寫的宮廷詩多了一種幽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有關悲傷的情緒在這時,開始蔓延在唐朝的宮廷詩中。

唐詩簡史,一文讀懂唐朝的詩人與詩詞

03

初唐晚期。

嗜酒狂徒王績性情闊達,又帶有幾分孤傲,一腳踢翻宮廷詩的綺豔,飲一杯酒,作出質素至情的詩來,開創了唐詩的新形勢。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一首《野望》成為經典,王績的詩極其樸素,寫景的筆觸非常獨到,你能在他的詩中找到共鳴,這種共鳴不庸俗,不矯情,忍不住讓人多讀幾遍。

他被很多文史學家稱為唐朝詩人的開端,而這首詩也是最早的律詩。

我詩寫我心,王績做到了。

王績之後,是初唐四傑的舞臺。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同時作為王績的侄孫,率先接棒,對抗還帶有宮廷遺風的“上官體”,要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好詩歌。

王勃走了兩個方向,寫詩也寫賦。他的詩風磅礴中帶著闊達,慷慨中又帶著明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他寫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千古名句。

我和你無論相隔多遠,只要心在一起,就像永遠在彼此的身邊一樣。

在辭賦方向,王勃應該是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偶像,他的《滕王閣序》留下一直延續的朗朗之聲,賦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被很多人奉為人間妙句。

四傑第二位楊炯也擅長在寫詩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寫市井、寫山川、寫邊塞......將唐詩的風格擴大了一個維度。他最有名的詩要數這首《從軍行》,最後一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是男人立志的典範。

楊炯不但寫詩,寫賦,最有意思的是,他也寫駢文,有碑銘、墓誌、行狀、祭文、表、議、詩序等,所寫範圍極廣,該照耀的地方總會給一點光。

第三位詩人盧照鄰也是寫詩高手,他的詩有很多是描寫唐朝的盛景,取他的代表作《長安古意》來說,用34句寫出長安城內真實的社會生活,寫權貴人士生活的驕淫與享樂,盡顯批判,寫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滿是奢求,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非常深厚,將唐詩提到新的高度。

這首詩很長,我把其中我特喜歡的四句拿出來給你看: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他寫的詩很好,只不過命運有些悲慘,任官職期間患風疾,辭職後疾病纏身,終日疼痛難忍,最終投潁水自殺。

四傑的最後一位是駱賓王,七歲能寫詩的他被稱為神童,上來就是一首《詠鵝》,超越很多同齡人。他非常擅長七言歌行,最知名是這首《帝京篇》,其中有一句“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用時間來反思自己的行徑,有一種警醒的感覺。

駱賓王是四傑中留下詩作最多的詩人,他的詩格調和諧,吟誦非常容易上口,後人也多用來吟唱,在傳誦中讓“曲項向天歌”被世人熟知。

四傑在五言律詩上進行改進,讓七言古詩變得成熟,棄齊梁,興唐詩,杜甫特意寫了一首詩稱讚四人在詩歌上的成就:“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唐,是詩人推開的一道閘門,將帶著唐詩的洪流,狂進奔騰。

04

盛唐時期,國泰民安,唐朝一幅輝煌鼎盛的景象,在此時,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詩人,將唐詩推向高潮。

賀知章越過春天的堤岸,提一壺酒而來,筆墨一揮,寫出一首《詠柳》。

在水那頭的張九齡也沒閒著,在夜晚徹底籠罩的時候,海上已升起一輪明月,他望著月色,內心浮現出家的種種情節。

一聲嘆息,海上泛起摧動著魚鱗般光芒的浪花,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低沉中嗚咽。

洶湧壯闊的景,悠悠盪盪的情。

詩仙李白一邊遊行,一邊交友,將時間安排地滴水不漏。在崔顥留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黃鶴樓頂級文案詩作之後,他在黃鶴樓送孟浩然,隨即吟唱一首送別佳作,展示自己對待友情無比真誠的態度。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離開我之後,黃河再也不是黃河,長江再也不是長江。

我的整個世界,已被你帶走。

李白的詩中有很多大好山河的景色,但我愛的是他身上的那種傲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他的傲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又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和李白的性格有直接性反差的詩人是他的好友詩聖,杜甫一心牽掛人民,滿懷都是國家,把自己排在了最後。

他的詩沉鬱頓挫,該揭發的,全揭發一通,要表達的情緒,也盡數露出來給大家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一首《春望》便是這種方式,國家在前,個人在後。

談杜甫,最典型的是他的“悲”,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悲,不過在悲之中,又多了一份憐憫。在他面前,我們都得羞愧三分,杜甫是真詩人。

王維和孟浩然組團,成就了田園詩。王維寫的田園詩如畫一般,富有禪意和空靈。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擅長寫詩,精通佛學,也精通畫畫音樂,是一位全才斜槓青年。如果要推崇一種美學,我希望讓王維來。

孟浩然的詩是一種自然灑脫的趣味,我們所熟悉的《春曉》和《過故人莊》是他的代表詩作,讀讀這句五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能知道他寫詩的初心。

最簡單的,也是最打動人心的。

邊塞詩派的隊伍有點壯大,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崔顥、李頎紛紛登場,這一眾人的邊塞詩都有一種西域地區景色的“涼”和戰爭帶給人們的“苦”。

當邊塞上的荒漠隨著狂風吹過每個人臉頰的時候,那手中握著的刀劍,應該閃過一道明晃晃地滴著血的光,光會讓人怔住半刻,這些人想的是家與和平。

唐詩簡史,一文讀懂唐朝的詩人與詩詞

05

中唐時期。

韋應物和劉長卿扛起田園詩派的大旗,和王勃、孟浩然並稱田園詩四大代表,王孟韋柳。

韋應物的寫詩風格受前人影響很大,寫的田園詩閒逸清雅,有一種恬淡隨性的境界。劉長卿的詩有很多種表達的情景,將田園的根系伸向每個角落。

田園詩在靜謐中散出一段日光,皇朝權貴帶領一眾詩人在唱和詩中豪侈糜亂。

當唱和的讚賞性詩作氾濫中唐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元白”出山,將批判現實抬上桌面。

白居易和元稹的詩中都帶有勵志的精神,白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和元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是讓人們變得更好的志向。

他們兩人是高懸在中唐的明鏡,照耀出這個朝代一切的好與壞,昭然若揭,無處躲藏。

詩的風格一直在擴展,孟郊賈島登場,帶著“郊寒島瘦”向我們走來。

孟郊出身卑微,後面的經歷也非常不順,一生困苦勞貧,他的詩不同於其他詩人的豪放與華麗,也不樸素和雅情,是來自社會底層的一聲輕嘆的淺斂。

身為遊子的他,旅行時,“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離家,卻又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當他孤獨於世地走過世界的每個角落,心裡依舊牽掛起自己的母親與家。

生是離寒,活著是愛。

身為孟郊好友的賈島同是苦吟,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他全在寫進詩中,其中一首給韓愈的詩中,他寫道“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淚”、“恨”、“死”、“愁”、“怨”、“悲”、“苦”。

這類字眼遍佈在孟郊和賈島的詩中,正因為每個人有如此不同的經歷和情緒,讓詩人把不同的唐詩帶到我們面前。

烏雲之後,希望盡是晴空。

山水詩人劉禹錫在詩歌的角度上,進行打磨,創造出“半虛半實”的風格,他深研人與自然的關係,批判玄、佛、道教的理論,尊重自然規律,提出“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的無神論。

他將這種理論用於山水詩中,用開放性的樂觀一掃憂鬱,明朗的意志躍然紙上,《秋詞》便是其代表作,改變人們對秋悲的影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任何東西都需要前行,物種如此,文化也如此,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柳率先發聲,主張繼承秦兩漢散文的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

被韓愈誇讚“天才”的詩人李賀,七歲便能詩文,寫下“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這樣的壯志之句。

他的一生是悲慘抑鬱的,不過他的詩卻是和李白一樣的浪漫,和李白又不同的是,他的詩中經常出現“仙帝鬼魅”,《秦王飲酒》中有“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浩歌》中有“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南山田中行》中有“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天不惜英才,詩鬼李賀27歲逝世,成為唐詩抹不盡的一個遺憾。

中唐,讓唐詩呈現出更多的風格,伸展的枝丫,從不同方向都在追逐能夠觸碰雲朵的夢。

06

晚唐時期。

唐朝逐漸走向衰敗,詩人們在為曾經的盛世譜寫一段悲歡離合的輓歌。

清明時節,紛雨微落,杏花村上的煙霧中帶著酒氣,陣陣地襲來,杜牧在酒肆中坐下,揮筆而下,一首《清明》渲染了季節。

杜牧的詩清奇婉妙,而他的賦卻又有警醒的情懷,《阿房宮賦》中的“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以史為鑑,委婉地指出唐朝所面臨的問題,想把世人喚醒。

和杜牧並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是一位深情詩人,在他的詩中,穿插的是他的愛情史,李商隱的情詩寫盡男女之間的風花雪月,相思離別,出過很多名句。

在《無題》中用女性角度寫“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把對情人思念的情緒表達地淋漓盡致。《錦瑟》之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對情感哀怨之苦。

相遇、相識、相知、相惜、相依、相愛、相別、相離。

花間派詩人溫庭筠是婦女之友,極其愛寫女子閨怨,他的詩無比細膩,像曼妙的舞女舞動的春風,潛人耳目。

溫庭筠的好詩不多,不過他的詞在人才輩出的唐朝卻很突出,讀他的詩詞,有一種和女子對話的美感。溫庭筠的詞含蓄中帶有精緻,被稱為花間鼻祖,引領風潮。

在五代後蜀人趙崇祚編寫的《花間集》中,除了收錄溫庭筠的花間詞較多以外,另一外以同等風格被世人稱讚的詩人叫韋莊。

韋莊有一半是寫現實社會的常態,不過他的的詩詞是以男怨女恨而知名,讀其代表作《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就能發現。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的詞直白,所包含的內容豐富,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

秦婦吟秀才。如果說韋莊最厲害的點,就是吟出一首長篇敘事詩《秦婦吟》,以1666的字數,成為現存唐詩最長的一首,走向“長度”頂峰。

晚唐詩人的詩中有當時的縮影,而走向滅亡只不過是萬物更新的規律。詩人成為鑲嵌在時代的齒輪,吟著一句句或是豪放浪漫、或是低沉憂鬱的詩詞,在時間裡行進。

晚唐,是繁華過後,遍地凋零的無奈。

對於唐詩,我們能體會到文字之美,所存在的畫、情、史、魂,無限地對藝術進行昇華,構成獨有的魅力。

詩又有大智慧,是我們讀懂時代和生活的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