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年安得長少年》——大唐詩人的少年與人生

隋大業年間,隋煬帝修運河徵高句麗,濫用國力窮兵黷武,各地叛亂紛起,天下大亂。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以尊隋之名起兵,攻取長安,擁立楊侑為帝。618年,隋煬帝被叛軍縊殺,5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自此,一個嶄新的帝國開啟了它的征程。

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唐朝迎來國力最強盛的時期,萬邦來朝,且疆域空前遼闊,成為“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拒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強盛的國力不僅帶來了豐衣富食,更同包容的姿態一起催生出多元化、開放性的藝術和文化,其中尤以詩、書、畫、樂四才最為繁盛,代表人物有“詩仙”李白,“顏筋”顏真卿,“畫聖”吳道子,樂工李龜年等。而此四才中又以詩流傳最廣。

自幼時起,我們便開始學習唐詩,如《春曉》,如《詠鵝》,如《憫農》,雖不解其意,卻琅琅上口。到了學生時期更是如此,幾乎課本中收錄的每一首唐詩都是要求“背誦並默寫”的,這足以體現國家和社會對詩的重視,也表明詩的重要性。少年時接觸到的詩作雖有老師和教材的註解,但其意蘊與精神卻未曾體會到。如今已然而立,在教孩子背唐詩的時候,不覺會細品詩中字句的意蘊、詩人的生平以及詩人寫作時的情緒,思緒也隨之而起伏。

隨著近幾年《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如火如荼的播出,詩詞熱了起來。看著眾選手在臺上意氣風發的身影,仿似看到大唐詩人的風采活了過來,實在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因了對詩和詩人的喜愛,前段時間閱讀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的擂主夏昆書寫的《在唐詩裡孤獨漫步》。作品選取了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唐朝詩人作為書寫對象,對其生平、作品及對詩歌史的影響進行了介紹,讀來甚是喜歡。同樣的緣由,這幾天翻閱了這本《少年安得長少年》。與《在唐詩裡孤獨漫步》相似,《少年安得長少年》也是一本介紹唐朝詩人生平和詩作的作品,只是因篇幅關係,所選取的僅為初唐和盛唐的十二位詩人代表,中唐和晚唐的詩人未有講述,只待下一部接續,不免有些遺憾。


讀《少年安得長少年》——大唐詩人的少年與人生

《少年安得長少年》

讀《少年安得長少年》——大唐詩人的少年與人生

兩部講述詩人生平與詩作的作品,開端部分都是對王勃進行的書寫,可見其成就與地位。在講述王勃創作《滕王閣序》時,兩書對其創作時的心理解讀有很大不同。夏昆說王勃創作《滕王閣序》是因為他年少輕狂,恃才傲物,不懂人情,所以拂了閻都督的臉面。而本書作者則認為王勃此番並非輕狂不通人情,而是“憋不住了”。兩種解讀相比,我更趨向於後者。可知揮灑《滕王閣序》時,王勃已經26歲,如何也算不得年少了。雖少年得志,一舉高中,可王勃的官場之路並不順,一篇檄文帶來貶謫,一個疑惑的收留並殺害官奴的舉動帶來殺身之禍,他的仕途可謂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此時的他是恰逢大赦才保住了性命,年少輕狂、恃才傲物極有可能已經被消磨殆盡,心中留存的應該只有“仕途的失意、胸中的憤懣、滿腔的委屈”了。醉酒後,這些失意、憤懣、委屈一併湧上心頭,所以趁著酒醉,管他人情不人情臉面不臉面的,索性就將心思投注筆端,一吐為快。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即將結束之際,無意聽了一首名為《謫仙》的歌。從歌名便可知其所唱為誰。“謫仙”,即“詩仙”李白。其實若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拋開未來的安史之亂,李白的仕途不說一片光明,順風順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終南捷徑換來翰林待詔,需時為帝王賦詩,閒時便逍遙自在,此外還有眾多名人的盛讚,著實羨煞旁人。可這不是李白想要追尋的,他想要的是一個施展政治報復的機會,可玄宗看中的卻只是他的才華。這便註定了李白終不得志。也許他也曾後悔當初選擇的終南捷徑吧。安史之亂後,李白投入李麟部下,他幻想的仍是施展救國家於危亡的政治報復。這次李麟雖看中的仍是他的才華,但卻給予了他施展報復的機會。可惜這次,李白仍是不得志,因為他跟錯了人,成了叛軍。歌曲《謫仙》中的歌詞將李白的才氣、灑脫、孤獨很好地描繪了出來,極好地映照了李白的生平,堪稱貼切。

讀《少年安得長少年》——大唐詩人的少年與人生

公元762年,“李白身染重病,獨坐敬亭山”,寫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詩完全沒有李白的風格,沒有誇張的比喻,沒有怪誕的幻想,也沒有大氣的意象”,有的只是“一派頹廢絕望、孤獨淒涼……”也許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李白回憶了自己一生的起伏,他“囂張了一輩子”,狂妄了一輩子,最終仍是孤單一人,獨坐幽篁,陪伴自己的只有這年年歲歲都不曾變動的敬亭山。終於,這個驕傲的人,放下了心氣,放下了倔強,向敬亭山露出了柔軟。

讀《少年安得長少年》——大唐詩人的少年與人生

《少年安得長少年》

“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他們都曾是少年,都有滿腔的壯志與熱血,可時代和社會沒有在意他們的熱血,沒有理睬他們的壯志,而對他們橫加摧毀,肆意殘害。然而歷史看到了他們,愛上了他們的勇氣與不屈,並將他們的心性流轉成詩予以保留,如王勃“等中軍之弱冠”的憤懣,陳子昂“獨愴然而涕下”的不遇,賀知章“二月春風似剪刀”的閒適,李白“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積極。這一切都被歷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歷千年時光呈遞到我們面前,讓他們的思想在我們腦海中躍動,讓他們的精神在我們心中復活。

盛唐之後還有中唐和晚唐,有中興之治,更有風雨飄搖。在中興與亂世之中,詩人們又將經歷什麼,又將書寫怎樣的詩卷和人生,且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