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2020年,我們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

因為疫情,全民被隔離在家,“家”突然間成了禁錮我們的“牢籠”。

在印度,有上百萬印度人在封城後忍飢挨餓步行數百公里,有人扛著孩子,有人死在路上。

他們是為了回家;

因為疫情,不能出門聚餐,很多人已經不再想吃自己做的飯。

在孟加拉國,服裝廠的工人們抗議要求復工,寧可冒著感染的風險。

飢餓比病毒更可怕;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90歲的卡約迪(Kajodi)和她的家人一起步行回100公里外的拉賈斯坦邦老家(圖源:BBC)

因為疫情,防疫物資到處都脫銷,很多人都為此擔心發愁。

在肯尼亞,貧民窟地區沒有肥皂,甚至沒有乾淨的自來水,洗手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這樣的人口全球有30億。

如果你覺得難,總有人比你活得更難。

並不是比誰活得更慘,生活的真相往往在它的背面。


01

疫情是一場浩劫。

它不僅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也毀滅了無數人活著的希望。

有人沒了工作,有人斷了前程,還有人原本困頓拮据的生活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生活本來就不易,即便沒有疫情。

有人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卻升職無門,終日鬱鬱寡歡;有人起早貪黑,終年無休只為一份微薄的薪水;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有人看著高油高鹽的外賣難以下嚥,無奈於健康的每況愈下;有人則長年經月餐風飲露,身體是他們唯一可以拿來損耗的資本;

有人為孩子的課業和前途東奔西走,仍懊惱無法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有人拿著學費單掩面哭泣,因為即使傾盡所有也湊不出孩子下一年的學費……

不管你是哪一種人,你也許都曾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活得這樣難?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也許,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浩劫。

生活的“難”不會眷顧本來就可憐的人,也不會繞開人生的低谷。

它會用一個個赤裸裸、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你:

生活從來不是公平的,你可能永遠都等不到天平向你傾斜的一刻。


02

《我是餘歡水》裡呈現出來的是一箇中年男人“喪”到極致的生活窘境。

餘歡水,沒錢沒車沒地位;因為業績差在公司受盡冷眼和排擠;在家裡得不到溫暖反而被妻兒嫌棄。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餘歡水生性良善,卻懦弱膽小;他處處討好,忍氣吞聲,只為息事寧人,平安度日。

但他的百般隱忍並沒有得償所願。

他曾創業失敗,痛失好友,又在走投無路之時發現自己身患絕症,時日無多。

故事情節雖說有點荒誕,但我們都或多或少能在餘歡水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餘歡水一直這麼“喪”嗎?他也風光過。

他出身寒門,憑一己之力飛上枝頭變鳳凰,曾經“一個人住的房子比妻子一家住的房子都大”。

當然,餘歡水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好人。

他撒謊成性,愛耍小聰明。因此嚐到一些“苦頭”也是理所應當。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但,生活提前給他判了死刑。

餘歡水選擇以一種自暴自棄的方式接受了“審判”。

餘歡水的經歷其實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他們其實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但選擇以隱瞞、妥協甚至得過且過的方式求得與生活的和解。

有時行得通,有時適得其反。

餘歡水的故事後來出現了“反轉”。他被誤診了。

生活並沒有給他判死刑,而是給了他一線生機。

經歷這場“大難不死”之後,他陰差陽錯地開啟了生活的新篇章。

對於這種戲劇化的結局,我們可以一笑置之。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但其實生活就是如此,不到最後時刻,它不會揭曉答案。

而誰又能保證,這就是餘歡水最終的結局呢?

03

不得不說,餘歡水對生活“消極”的接受,確實能達到“止痛”的效果。

雖然只是暫時的。

那麼,堅持不懈地迎難而上,是否就能徹底擺脫生活的困境呢?

在肯·洛奇“現實主義”的鏡頭之下,刻畫了這樣一個拼盡全力在與生活抗爭的父親。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瑞奇和妻子艾比生活在英國紐克斯爾。雙雙失業之後,他們靠做零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

他們租住在狹小的房子裡,經常搬家。

眼看一雙兒女逐漸長大成人,瑞奇決定另尋掙錢的出路,他想存夠房子的首付。


瑞奇賣掉了家裡唯一值錢的轎車,貸款買了一輛貨車做起了快遞。


他每天工作14小時,一週六天。

而做護工的艾比因為沒有了代步車,只能靠倒公交車輾轉七、八戶人家;她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才能回家。

原本以為只要肯努力就會將希望握在手裡,但生活回報給他們的卻是接二連三的意外和打擊。

正處於叛逆期的兒子因打架被學校停課,又因為偷竊被送進警局;

瑞奇為了處理家裡的事情耽誤了工作接連被罰款;

妻子也因為丈夫對兒子“動手”而與他大吵一架後離家出走……

瑞奇說自己“整天忙得像一隻蒼蠅,連口飯都吃不上”,而他不知道艾比也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晚飯了。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即便每天這樣累死累活,他們的生活卻還是看不見曙光。

甚至,還要更糟。

瑞奇在送貨途中遭遇搶劫,一車的包裹被搶走,還被打得遍地鱗傷。

因這場意外,沒有保險的瑞奇不僅要自付醫藥費,還要支付1500英鎊的賠償。

在醫院裡,看著滿臉鮮血,一瘸一拐的丈夫,一向溫和的艾比崩潰了。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她自認是一個善良正直又守規矩的好人,可生活為何總是薄待她?

滿身傷痛的瑞奇整夜輾轉反側。

他徒有滿腔鬥志和一身力氣,卻仍然無法擺脫那些該死的與生活的纏鬥。

而他最擔心的還是如果明天不去上班,還要被罰100英鎊。

瑞奇忍痛爬起來,他的一隻眼睛被打腫了;但他覺得用另一隻眼睛仍然看得清路。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他甩開了攔在車前面的家人,疾馳前進。直到看不見身後的妻子和兒女,才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

瑞奇和艾比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也沒有因為辛苦而放棄追求更好的生活。

有一次,小女兒把瑞奇的車鑰匙藏起來,她以為只要父親不去送快遞,他們的日子就會回到從前的平靜。

但事實是,生活沒有回頭路,更不會告訴你前方的路在哪裡。

瑞奇別無選擇。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他只能一邊開車,一邊哭著對自己說:“加油。”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瑞奇因延遲送貨在給客戶的道歉便籤上寫下的話。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也是,他們一直對生活說的話。

04

有的人心有不甘,不斷與生活“撕扯”,有的人自顧自活著,什麼都不做。

電影《處子之山》裡的男主人公弗西,活得像一座移動的孤島,但卻實實在在地撼動了生活的壁壘。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弗西,一個40幾歲的單身男人,體重200多斤,禿頭。從沒談過戀愛,至今還和母親住在一起。

對於這樣一個相貌醜陋母胎solo的單身狗,生活會讓他好過嗎?

顯然不會。

母親的男朋友嫌他礙事,對他冷嘲熱諷,弗西心裡明白,裝作視而不見;

同事嘲笑戲弄他,經常滋事挑釁,弗西不去理會,他認為“那就是他們開玩笑的方式”;

他陪伴和照顧沒有朋友的鄰居小女孩,但女孩的父親卻把他當“變態”報了警。

面對生活拋來的種種惡意,弗西沒有埋怨,也從不怨恨。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任何時候,他的眼神都是平靜溫潤的。沒有那麼多光彩,也沒有波瀾。

弗西只有一個要好的基友;每日與他為伴的就只有令他著迷的軍事沙盤。

他每週末都一個人去最愛的泰國餐廳,吃最愛的炒麵;然後獨坐在海邊,打電話給電臺為自己點播一首最愛的搖滾樂。

然而,弗西白開水一樣的生活還是被一個偶遇的女孩攪起了波瀾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因為愛情,弗西的生活有了顏色。不過,那也意味著“痛”的開始。

弗西愛上的是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女孩。

正如對待任何人都報以最大的善意一樣,無論女孩如何自暴自棄,如何喜怒無常,弗西都默默守護,不離不棄。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在這個看似龐大丑陋的軀體裡,實則住著比絕大多數人都純淨美好的靈魂。

弗西不糾結何時生活可以厚待於他,但他始終願意對生活溫柔以待。

他幫羞辱自己的同事修車;他把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誤會自己的鄰居;

即便最終沒有得到女孩的愛,弗西還是替她實現了夢想,為她買下傾心已久的糖果店。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弗西不善言辭,其實是個溝通高手。

他沉浸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卻可以和周圍的人,以及生活和諧共處。

因為他接受平凡的自己,也接受生活待他的方式。

弗西還是一個人,但是和以前不一樣了。他還是孤單的,但他從不孤獨。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難”,或許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是溫柔的力量

其實,在試圖“改變”之前,“接受”才是最難做到的。

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接受自己的全部,接受生活的一切?

生活的“難”也許只是它待你的特別方式,先試著擁抱它,或許會發生些什麼。

改變或抗爭從來不需要驚天動地。

生活最先感知到的,或許是溫柔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