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提到日本當今知名的圖畫書作家,肯定會想到一個人——

巖村和朗。1983年,他創作的“14只老鼠”系列,至今已暢銷30多年,全球總銷量超過1000萬冊。

2010年,接力出版社引進出版了《14只老鼠》,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孩子們被這套細膩唯美的繪本深深折服了。

從這12本圖畫書的名字可以看出,巖村和朗的創作方向主要體現在自然之美親情之愛兩個方面。當兩者完美融合,為讀者展現出的是一個大家庭的詩意田園世界,自然雅逸,妙趣橫生,其樂融融。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用柔和細膩的畫風展現自然之美

巖村和朗的作品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令人神往的田園之感。和我國東晉時期的陶淵明一樣,他也是一個腳踩蒼茫大地、覓山林中世外桃源的追隨者。

①令人心動的田園之美,源自迴歸自然的生活家

巖村和朗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因對圖畫書感興趣便辭掉以往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圖畫書的創作中。

有一天他徹底厭倦了東京繁華、忙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帶著妻子和5個孩子來到一個叫“益子町”的小鎮居住。新居緊靠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專門開闢了一間畫室兼圖書館。這裡一年四季,景色更迭。

巖村和朗曾說過,“我的畫室在一片雜木林裡,春天有山櫻花,夏天有甲蟲和山百合,秋天有山慄、榛子和蘑菇,冬天有一群群野鳥。一年到頭,畫室周圍都有看不完的風景。”

在他看來,到了春天,山櫻花開滿山頭,一路芬香;夏天,山百合恣意盛開,甲蟲在空中飛舞;秋天,可以和家人去山林中採上一些山栗子和野蘑菇;冬天,一群群野鳥飛過,一派生機勃勃。

每天去林野之間散步,觀察森林裡的花鳥蟲魚,成了巖村和朗的例行工作。閒暇之餘,他還會和家人一起嬉戲玩樂、種田養雞,在院子裡做飯,烤玉米和秋刀魚……這些既是他割捨不下的鄉居生活,也是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素材。

擅長繪畫的人,往往懂得在“快與慢”、“靜與噪”的取捨中做出選擇,也更能體會關於快、慢、靜、噪的修煉過程,保持心中那一份純真,感受寧靜和幸福。

遠離塵囂之後,巖村和朗在山野生活中汲取了無限靈感,同時也將他對自然的熱愛渲染於畫紙上。在這個缺乏“返璞歸真”的時代,能夠拋去浮華、迴歸質樸的人已經不多了。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②色彩斑斕的細膩畫風,是展現自然之趣的很好方式

讓一個詩意的人來畫畫,給人的感覺總是與眾不同的。巖村和朗就是這樣一個把詩意田園融入插畫中的人。

創作《14只老鼠》時,他採用了柔和細膩的水彩表現手法,力圖較好地展示自然童趣和田園之美。在他的筆下,一幅幅畫面細膩,通透,流暢,清靈,呈現出了作品的特色和靈魂。

從水彩技法上看,巖村和朗比較注重乾溼畫法結合、重疊和平塗的表現手法。

在表現場景時,大多以乾溼畫法結合的形式展現,比如《14只老鼠過冬天》中的雪景和夜晚森林,運用了乾溼結合的手法來表現,水彩和線描結合,每一塊顏色和線條相互交織,看上去精彩動人,既有水彩的靈動神韻,又有線描的層次分明。

在繪製手法上,作者一般先平塗一層薄薄的底色,然後再用細筆勾畫出細節,既保持色調統一,又增添了可愛萌動之感。在繪製小老鼠的衣服時,同樣運用了平塗和重疊的技法,讓畫面更加飽滿豐富,清新立體。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從表現手法上看,巖村和朗更傾向於滿構圖大場景和畫面氣氛的烘托。

《14只老鼠》以對頁大場景進行創作,一個對頁描繪出一幅完整的畫面。

作者將畫面細節、遠近虛實的關係處理得惟妙惟肖,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視覺感受。由一幅幅畫面組成通篇繪本的整體設計,看上去富有節奏美感,給予了讀者很好的視覺體驗。

在這套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巖村和朗筆下兼具詩意和溫馨的畫面氛圍,若想在繪本插畫中做到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難得的。他以水為媒介進行調和使用,把握好水彩透明性較好這一特性,更容易帶來細膩柔和之感,讓畫面新鮮溫和,溫馨快樂,不至於沉悶凝重。

比如《14只老鼠挖山藥》這本書以暖色調為主,又用溼畫法將黃色、褐色、灰色、橘黃等作為基調色,技法簡潔卻又恰到好處。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場景,彷彿身臨其境般融入到當前畫面中,和小老鼠們一起品嚐豐收的味道,一起體驗辛勤勞動的喜悅,一起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生活因愛而美好,家才是幸福的源泉

《14只老鼠》的故事情節圍繞小老鼠一家的日常生活展開,大家一起搬家、吃早餐、挖山藥、過冬天、去春遊賞月,一起洗衣服、種南瓜、搗年糕、去秋遊,一起生活,一起睡覺。濃濃的親情之愛躍然紙上,扣人心絃。

波蘭居里夫人曾說,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這個老鼠家庭的成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10個兄弟姐妹,大家相親相愛,相依相守,自由快樂地生活在溫馨和諧的世界中。

好的教育並不是單向的道德評判和人生說教,而是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他們往更好的方向成長。當你不清楚該怎麼教養子女,不知道該怎麼向孩子表達愛意,可以嘗試和他們一起讀繪本,一起感受故事的意義,明白那些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大道理。

巖村和朗通過14只老鼠的故事,向我們傳達了很多更深的寓意:

第一,彼此負責。

例如在《14只老鼠吃早餐》這本書,大家起床洗漱之後一起做早餐。有的劈柴,有的燒火煮飯,有的出去採樹莓,有的揉麵團,有的烤麵包,有的準備果汁和果醬。為了這頓早餐,每個家庭成員責無旁貸都出了一份力。

吃早餐本來是一件平淡無奇的小事,但大家一起動手製作早餐的過程,處處洋溢著家庭的濃濃溫情和趣味歡笑。

它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家,我們才有了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共同參與家務勞動,不僅會讓孩子在勞動中得到成長,還能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第二,團結友愛。

在遭遇困境之時,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團結協作,守望相助,一起披荊斬棘,克服困難。巖村和朗筆下關於家人之間的團結友愛,主要體現在《14只老鼠大搬家》一書中。

14只老鼠為了能在森林深處安家,冒著被黃鼠狼、貓頭鷹等天敵發現的風險,爬山涉水來到目的地。大家一起用竹子和木頭造新家,一起解決水源和交通的問題。

即使是一家人,每個人的性格、個性和能力都有所差異。如果能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分工合作,齊心協力解決共同的難題,那麼彼此會更加友愛,也更能體會來自家人的愛護和包容。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第三,感知幸福。

作家畢淑敏曾說過,一定要讓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感知幸福,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因為能夠感知幸福的人,通常是一個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的人,如此才不會對生活失望,對人、對事失去信心。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逐漸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如果家長不具備這種能力,又如何讓孩子學會感知幸福?

巖村和朗筆下這14只老鼠的故事,可以幫助啟迪孩子的心靈,在他心中種下一顆關於幸福的種子,給他一雙發現平凡生活之美的眼睛,領悟到幸福到底是什麼。

幸福,其實就是每天一起醒來,一起看清晨的陽光,一起聽窗外的鳥叫蟲鳴,一起和家人開心地吃飯,一起坐在沙發上嬉戲玩耍、嘮嗑聊天……

自然越來越遠,親情越來越淡,《14只老鼠》帶來的感動受益一生

結語:

巖村和朗攜妻兒遠離繁華都市,回到山野之間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在這裡創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創作了“14只老鼠”、“7只老鼠”、“森林裡的小松鼠”、“小猴子坦坦”等經典作品,先後被譯成英、法、韓、中等15種文字,多次榮獲大獎。

《14只老鼠》作為他的第一部“自然系列”繪本,深受世界各地小讀者的喜愛,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兒童閱讀推廣人、童書編輯都對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2本書,全部圍繞一個老鼠大家庭的隱居生活展開,讓人嚮往,讓人感動。

如今,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每個家庭養育的孩子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多看看這套書,可以體會自然之美和童趣之樂,也可以樹立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相親相愛的概念,讓孩子體會到親情的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