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如果哪家出了一個天才孩子,其他父母們大多會很羨慕,嘆息人家怎麼這麼走運,得到老天如此眷顧。有些父母還會回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眼光,哀怨地看看自家孩子稀鬆平常的熊樣子,深深嘆口氣說:“人家怎麼就這麼會生呀!”

其實,他們的孩子也許在某些方面本來是自帶過天才特質的,可惜的是做父母的不小心,用過度驚擾的橡皮擦給擦掉了而已。

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講的是天才少年維特的故事。旁觀維特一路成長的歷程,成就少年的天才,“會生”固然佔有一定的因素, “會養”可能才起著決定作用。在少年成長的很多節點上,父母在一些微妙細節中處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孩子未來的人生和生命,就可能會發生 “蝴蝶效應”般不同形狀的風暴,正所謂“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01 天才少年和她的媽媽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母嬰關係是孩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關係。

天才少年維特的媽媽和天下很多母親一樣,為成就兒子彈鋼琴的天賦,心甘情願犧牲了自己人生中很多東西。

因為維特“那孩子可花錢了”,他媽媽在出版社要求增加工作時數,來獲得更多的收入,以便有能力支付維特學鋼琴需要的費用。

當她發現把維特交給保姆看管,對維特的成長不利,毅然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全身心照料維特,陪伴他學習、練琴、長大。

很多媽媽可能說,我和這個媽媽一樣呀,她做的我都做到了,為什麼我的孩子還是越教越差?

那麼,維特的媽媽還做了點什麼呢?

維特在幼兒園裡不合群,不參與老師組織的小朋友的活動,獨自一個人在一旁捧著一本大磚頭的書專心地讀著。

老師向維特媽媽告狀:“他念全球暖化報道給小朋友聽,說他們會死,小朋友都嚇哭了,家長也打電話抗議。”、“他很沒禮貌,他不叫我老師,叫我不倒翁”。(那個老師有點胖)。

這個場景再熟悉不過了,時常會上演在我們身邊隨便一所幼兒園或者學校裡。接下來媽媽會怎樣反應呢?最常見的情景是媽媽為了維護和討好老師,馬上會聲色嚴厲地訓斥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要融入的集體,尊重老師,並用厭惡的表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個大麻煩。

而維特媽媽的所做的,卻是我們不太熟悉的版本。她輕輕一笑對老師簡單地說了一句:“那是讚美,他喜歡不倒翁。”這事就算翻篇了。

從維特媽媽篤定的神情,底氣的十足語氣裡,透著她健康的心理,獨立的人格。她明確知道自己兒子是什麼樣的,心理上不會隨時傾斜到其他人對兒子的評判中。這樣的媽媽,才hold得住不拘一格成長的兒子,畢竟天才一般是不走常人路的。

媽媽給維特傳遞的信息是,他可以放心大膽地呈現自己原本的樣子,不會遭到貶損和評判。維特從媽媽那裡收到的是一份相信和自信,媽媽沒有因為維特很多方面和其他孩子不同,用擔心和不安侵入和干擾他,這說明媽媽自己內心中沒有那麼多負性情緒,自然也不會把也是,它們投射給兒子。

父母對孩子的種種擔心,往往源於自己不敢太成功,或者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太成功的孩子,甚至是因為對孩子太成功的攻擊而形成的。曾奇峰老師曾經說過的“擔心既詛咒”,就是這個理。

溫尼科特說:“孩子是從媽媽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當小維特在媽媽眼裡看到自己是值得被相信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可以被接納的,他內在自由、自主的能力才得以甦醒、發芽、抽絲,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問題又來了,是不是媽媽只要全然地接納和愛孩子,就足以讓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了?

答案是:ON!

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情感中如果沒有感受到恨的成分,就不可能充分地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那種所謂的100%的愛著孩子的媽媽,她們的愛可能摻雜著很多令孩子窒息的控制、代替和評價。

影片中也恰到好處地呈現了維特媽媽對兒子釋放的一定劑量的恨。

當媽媽看到維特和小保姆在家狂歡的場景,十分氣憤,立即辭去了保姆。表面上她是擔心兒子被帶壞了,但在潛意識裡可能有因為看到兒子與另一個女性在一起時,比和自己在一起能更快樂,從而引發出的恨意。於是她用自我犧牲——辭職,無情地切斷了兒子和那一個女性的關係。

影片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場景。維特因為練琴和媽媽討價還價,當看著維特屈從自己的強勢,垂頭喪氣地乖乖去練琴時,維特媽媽帶著得意緩緩端起酒杯,臉上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這個笑容中有迫使兒子屈從的成就感,還有那麼一絲絲解恨後的釋放。畢竟為了這個天才兒子,她犧牲了作為編輯的事業,潛在的恨意在那一刻悄然溜到了她的臉上。

02 天才少年和他的爸爸

在家庭的三角關係中,父親和兒子作為家庭的兩個男性,天然形成了潛在的競爭關係。他們會競爭家庭中唯一女性的愛,他們之間還有兩個男人從智力到各種能力上暗流湧動敵意的抗衡。

維特十分幸運,他的爸爸是一個內在有足夠力量,外在顯現出很有彈性的男人,這個柔軟溫和的爸爸,在和兒子的相處中,有能力為兒子的成長和發展留出充足的空間。維特爸爸給兒子最寶貴的財富是,讓兒子知道超越爸爸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用父親身份暫時的強大和優勢,去打壓和貶低他,使維特從心理到智力的發育,都在不受阻礙的環境中自由自在肆意伸展。

維特還是幼兒的時候,爸爸很興奮地和他分享自己發明的助聽器,炫耀中帶著希望被兒子肯定的期許。當他說自己的助聽器比人類的聽力強5倍,兒子酷酷地說:“蝙蝠的聽力是人的10倍”,爸爸用一句:“真的嗎?”承認他原本是不知道的,欣然接受兒子給自己上的這一課。當爸爸說要把他的助聽器叫做“貓耳”時,兒子再一次酷酷地說:“叫蝙蝠耳比較好。”父親立即認同了兒子的建議,並在後面給兒子的介紹中,都使用了蝙蝠耳,並把它真的用在了自己的產品上。

當爸爸神秘兮兮地對維特說起,自己可能馬上要當CEO了,他如孩童般有的地對維特說:“給你說一個秘密……”

被兒子讚歎後,他沒有掩飾的小得意、小害羞、小不安反過來把兒子襯托的更高大,爸爸身體力行地告訴兒子,他對維特的超越和突破無所畏懼,讓兒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盡情地強大,爸爸是接得住的。

當爸爸事業上出了麻煩的時候,12歲的維特發力了,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挺身而出,應用他超乎尋常的數學天才,成為“股市幽靈”,為爸爸買下了他工作的公司。拯救和超越了他的爸爸,成功上位,成為真正的一家之主。

天性沒有受打壓的孩子,他們天花板的上限真的不知道在哪裡。

03 天才少年的爸爸和媽媽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科胡特說:一個男孩能夠喘口氣的時刻,就是爸爸拉著媽媽去談情說愛。

影片中維特的爸爸和媽媽,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在兒子面前親親我我地秀恩愛。維特時常看到的是,父母有事、或者製造一點事情,就相互親吻、調情、說“我愛你”,甚至在兒子面前毫不掩飾地做一些曖昧的小動作,維特爸媽用在他眼前無所顧忌地談情說愛,陪伴著他整個長大的過程。

維特爺爺臨終遺書中寫到:“海倫、里歐你們是模範夫妻”, “世界因為你們相愛而轉動,難怪能生出這麼棒的孩子。”

在維特爸爸事業上遇到了危機,爸爸媽媽黏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這正好給維特留出空間和自由的時間,維特有機會在父母的視線之外,如魚得水地運做自己的事情。他給自己創設了另外一個生活、學習、工作的空間,在自己的地盤上盡情地彈著熱愛的鋼琴,在網上操縱著股市風雲和公司的買賣,為他們的家庭創造了驚天大逆轉,期間還捎帶著追了個女孩子。

孩子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從維特身上可以看到,他們有能力什麼都不耽誤,把方方面的事情都妥妥地擺平。

03 天才少年和他的爺爺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成就天才少年,維特爺爺絕對功不可沒。

作為天才少年,維特從小就沒有可以交流的小夥伴,他的話題已經超出了同齡人的理解範圍。就是在同學都比他大幾歲的高中裡,也因為他在學業上超常的智力和反應能力,被同學排斥和嘲弄。

孤獨的維特幸虧有個老頑童的爺爺。在爺爺的遺書中說“維特,我忠實的摯友,無論此刻,或者每次想起你,我都好開心”,“請原諒我經常把他留下身邊”。

因為有爺爺的陪伴,在這個世界上才有了是一個真正懂得他的人,只有爺爺知道他的苦悶,爺爺說“這個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爺爺用自己終生沒有放棄的飛翔夢,喚醒了維特想飛的願望,讓他成為了“想飛的鋼琴少年”和真正在藍天上翱翔的飛翔少年。

祖孫倆一直沒有停止過的共同活動,是一邊談論著各自的夢想和心事,一邊製作著各種可以飛行的物件,從飛鏢到蝙蝠的翅膀,還有木質的飛行器。

從爺爺那裡得知家中的經濟狀況堪憂時,維特開始研究股市和金融消息。爺爺帶著對維特的愛和朋友式的信任,把自己全部的財產交給維特,為他提供了弄潮的第一桶金。維特也讓爺爺因此可以從買得起模擬飛行器,到擁有了一架貨真價實的小飛機,並享受了“我飛了”的夢想。爺爺告訴維特“我發動引擎,螺旋槳開始轉動,……你就可以衝上雲霄,連鳥兒看了都嫉妒眼紅。”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歐文亞隆說,真正活過的人,是不那麼害怕死亡的。爺爺因為享受了夢寐以求的飛翔,心滿意足帶著滿滿的愛意離開了人世。他臨終送給親人最有價值的禮物,是在人世間平凡而生動幽默地活過,這讓死亡變得沒有那麼恐懼和傷感,甚至還可以是溫暖和安詳的。

爺爺的存在,為維特提供了一片綠草茵茵的心靈棲息地。在維特不知何去何從陷入迷茫時,他和爺爺來到了小河邊,爺爺摘下自己的帽子拋了出去,帽子劃了一個優美的弧線,飄落到河的對岸,爺爺說:“如果下不了決定,就得先捨去一些東西。”為維特指點了迷津。

當維特為了維繫他的腦子被摔壞的彌天大謊,倍感沉重和壓力時,是爺爺伸出援手,願意為維特共同承擔這個機密,併發誓只要自己活著,就替維特保守秘密,這種夥伴式的兩肋插刀的支持,給了維特莫大的力量去堅持做自己。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成就天才少年健康成長,夥伴和朋友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爺爺擔當了孤獨的維特所需要的這個角色,讓維特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滋養,他們在心靈層面跨越了祖孫的界限,成為一對忘年摯友。

05 天才少年成長的煩惱

維特過5歲生日時,乾媽給他送的一架玩具鋼琴,他立即就彈奏出了剛剛唱完的《生日歌》,從那以後鋼琴就成了他生命中的最愛。每當他觸碰到鋼琴的鍵盤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忘我投入其中,順著飛奔在琴鍵上的手指,一串串音樂音符自然地流淌出來,他是一個為鋼琴而生的精靈。

但當他被貼上“天才”這個標籤,關於鋼琴的很多事情似乎都變了味道。這個標籤不但成為父母得意洋洋炫耀資本,還是承載父母高期望的砝碼。維特的鋼琴學習從純粹自然的喜愛,變成了被要求、被剝奪、被施加壓力的利器,彈鋼琴已經不再是維特曾經喜愛的那個滋味了。

在學校裡,因為超常的智力,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眾怒,讓他在學校無法待下去,12歲的維特就面臨著被上大學,選擇出路的境地,讓他不堪重負,無所適從。

維特苦惱地對爺爺說:“我想當別人”,“隨便,就是普通人”,“比你更普通”。從維特的話語中,感受到被“天才”的光環壓得有點喘不過氣來的少年。

進入青春期的維特,自主性在他的身體裡發酵膨脹,讓他不甘心再在媽媽的壓迫下彈琴了。他不再像小的時候,即使有憤怒,最終還是順從媽媽的意願。成長的力量遏制不住地讓他要從和媽媽的融合關係中掙脫出來,完成和媽媽心理上的分離。

媽媽帶維特去會見世界級的鋼琴大師,逆反中的維特卻說不願意再為媽媽彈琴,強硬地說自己只想做獸醫,迫使媽媽在抓狂中無功而返。

沒有被過度驚擾的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當媽媽不再全情關注和要求維特彈琴時,他卻開始懷念鋼琴了。在爺爺家裡他情不自禁打開鋼琴彈奏了起來,暴露了他的偽裝。在他自己創設的獨立空間裡,房間裡唯一醒目的是一架大大的三角鋼琴,他終於可以不受干擾地享受彈鋼琴那種單純的樂趣了,維特又找回了童年時對鋼琴的那份投入和熱情。

其實維特拒絕的不是鋼琴,而是對抗在被控制和被利益化,拒絕的是父母在鋼琴上附加的那些世俗之物,是它們敗了維特彈琴的胃口,讓他選擇了逃避。他要做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的存在,而不是成為媽媽自我價值體現的工具。他製造了假摔,把智商故意從180拉低到120,偽裝成一個普通的孩子,逃避頭頂“天才”光環帶來的種種憤怒和苦惱。

從維特的身上,看到了現在很多逃避學習孩子們的影子,他們和維特一樣,不是不聰明,也不是不熱愛學習,他們是在逃避父母在學習上投射的那些成人們自己沒有消化的焦慮和不安。

當維特超越了父母,擺脫束縛有能力單飛的時候,終於明確了纏繞他很久的問題:“我想做什麼?”

他毅然決然自己駕著飛機,掠過一片雲捲雲舒美麗的天空,來到那個世界級鋼琴大師的家中,用最張揚的方式向全世界宣佈:“我想成為一個可以飛翔的鋼琴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