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自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8年),宦官鄭和曾七下西洋。每次都有260來艘海船以及27000多名船員組成的龐大船隊,共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及地區,加深了我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

直到1433年的4月(最後一次),鄭和率船隊返程至古裡國(今印度南端)時,在船上因病過世。這位不平凡的宦官為我國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明初,北方遊牧民族被逐至長城以北,王朝政權已比較穩固。社會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此時的明成祖自有“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想法。希望通過彰顯國威、炫富手段讓海外諸國來大中華朝拜以提高個人威望

當然,也有說是為尋找建文帝朱允炆(侄子)的下落。“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下落不明。疑心很重的明成祖成功奪位後一直擔心著這件事。疑心他在海外避難,將來構成威脅,故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行蹤,以絕後患。

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鄭和下西洋船隊

鄭和下西洋是帶著巨量禮物,沿途贈送賞賜,跟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它於哥倫布燒殺搶掠海盜船隊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鄭和船隊也不只有笑容與豪禮。鄭和是大明的和平使者,也是一個手握利劍的集團軍司令。《明史卷304·鄭和傳》明確記載,鄭和率領著“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這可是個集團軍的規模建制啊。要知道漢代名將李廣徵伐匈奴時,通常就是五千人馬。而鄭和的27000多名將士,分乘260艘大船。當時,算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個海軍編隊了。旗艦長達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排水量達八百噸。船上除有27000多軍人外,還匹配有大量軍馬、兵器。這些兵、馬就是大明帝國的利劍。

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鄭和下西洋連環畫

顯然,大明鄭和的船隊雖沒有屠殺異族的企圖,但絕不能沒有防範別人屠殺的實力,只有如此這些豪禮才能具備協和番邦的屬性,否則就可能成為送貨上門的獵物。

例如,當鄭和來到南海區域時,搶劫範圍曾涉及日本、中國、越南、菲律賓、暹羅、蘇門答臘、爪哇等整個東亞地區,當時又佔領了馬六甲海峽的酋長陳祖義,又瞄上了這支船隊的巨量財富。此人本來就是明政府懸賞50萬大洋的通緝犯。鄭和剛到,就設法招撫。陳一邊與鄭和周旋,一邊周密部署劫持整個船隊的計劃。然而,鄭和以27000兵馬兵器的實力,將陳的武裝殲滅並將陳祖義抓捕歸案。兩年後返回國時將其押到至北京,被大明政府給凌遲了。

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鄭和

還有,在錫蘭山島國(即今斯里蘭卡),亞烈苦奈兒國王在得到一份禮品之後卻貪慾膨脹,企圖霸佔船所有財富,就派大軍直奔海邊劫掠船隊。鄭和率領2000精兵,佔領其都城,並生擒了亞烈苦奈兒,還把國王及俘虜帶至北京。後來大明朝廷法外施恩,將其全都釋放了。可以說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特有的度量。

至於人們一味地強調鄭和下西洋帶著豪禮一路賞賜、賠笑,這是有失妥當的。若沒有手握利劍的集團軍保護,這支外交使團最終會成為一笑柄。

鄭和七下西洋,那些不為更多人知道的事

鄭和 01

對此,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