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經典《拯救大兵瑞恩》——戰爭中那一抹希望,戰爭永不降臨

前言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週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回顧經典《拯救大兵瑞恩》——戰爭中那一抹希望,戰爭永不降臨

戰爭的反思

這個世界總是有著太多的悲歡離合,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愛你,而你卻不知道。但比它更遙遠的是生與死。

在影片的開頭,瑞恩緩慢的走到上尉約翰·米勒的目前,回憶起那一段往事。

戰爭的殘酷,總是讓人不寒而粟,在那一場諾曼底登陸戰上,後期高超的剪輯手法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殘酷的年代,令我印象最深刻是登陸戰結束後,士兵不知怎麼的痛哭起來。

而為什麼要拯救大兵瑞恩?

瑞恩是個大兵。可是為什麼要拯救瑞恩呢?在戰場上生命似乎不值得一提,尤其經歷了上面那段恐怖如地獄的諾曼底登陸之後。在戰場上沒有誰比誰高貴,生命在那裡似乎已經沒有了意義。但直到看到一位母親痛失三子,所展現的那種令人感到心酸、無奈的場景後,這無關生命,而是對希望的守護。一個家庭至少要有個年輕的生命,去延續家族、國家的血脈。即便戰爭再殘酷、國家再危難,但如果有了希望,至少還能給我們以活下去的勇氣,給在戰場上廝殺的士兵以慰藉,給在後方提供保障的女人們以安心。

而影片的成功,不僅僅因為他有酣暢淋漓的畫面,更取決於他所表達的主題,將戰爭的殘酷以及家庭的脆弱展現在你面前。戰爭自一開始就站在了人性的對面,但人們的慾望滿足不了時,戰爭便開始爆發,而在影片中,那八人小隊,去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希望,給予戰爭對瑞恩母親的彌補,更是熒幕前每位觀眾對拒絕戰爭的希望。

無論身處哪一個的年代,我們仍需要對戰爭進行反思和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在我眼中米勒上尉是一個冷靜、有頭腦的人。雖然在戰場上,他會因為炸彈、炮轟,出現放空的狀態。但回過神後,他卻能迅速的組織隊伍,巧妙的運用戰術,引導敵人在己方有利的地形作戰。米勒上尉在戰爭爆發前是一名教師,但戰爭改變了他。戰爭屠戮的越多,上尉就越回不去。記得他說“我說我是當教師,那裡的人多說像,但在這裡,卻成了一個秘密。”也是這樣的一個角色,溫情、理性、憐憫,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對每個人的摧殘。

回顧經典《拯救大兵瑞恩》——戰爭中那一抹希望,戰爭永不降臨

每個人的脆弱

厄本下士,一個未上過戰場,懦弱的人而善良的人。在推掉德國機槍後,放走了德國人。有人說厄本是我們普通人在戰場上的寫照,在最後關鍵戰役中因為膽怯沒有及時給隊友送上彈藥。在戰友面臨危險的時候嚇得不敢去幫忙,眼睜睜看著隊友被刺死。他甚至放走了殺死梅利的德國兵,德國人看到他懦弱的樣子便擦身而過。而那位德國人就是厄本放掉那位。人性總是脆弱的,沒人能想到自己在戰場上會是上尉還是厄本。

回顧經典《拯救大兵瑞恩》——戰爭中那一抹希望,戰爭永不降臨

結尾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偉大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戰爭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每個人心裡都有脆弱的一面,希望戰爭永遠不會降臨,而人性永遠不被人考驗。

回顧經典《拯救大兵瑞恩》——戰爭中那一抹希望,戰爭永不降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