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早已低於地板價,為何我國油企一季報依然虧損嚴重

每天虧掉4個億!全國過億車主都懵了,"兩桶油"暴虧360億!

4月29日傍晚,中石油和中石化雙雙發佈一季報。其中,中國石油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為5090.98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62.3億元,去年同期為102.5億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97.8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47.63億元,兩桶油虧損超過360億元。

從具體業務板塊來看,兩桶油總計五大業務板塊中,僅勘探及開發賺錢,煉油、化工、銷售和天然氣業務全線虧損。

此時,國際原油價格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早已跌破傳說中的40美元,甚至達到個位數的9美元附近。而即便如此,同樣也未能阻擋兩桶油的虧損。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

國際原油價格早已低於地板價,為何我國油企一季報依然虧損嚴重

官方說法是這樣的: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當國際原油均價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再調整,未調金額將全部納入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

那麼此時,成品油價格不再調整,納入油價的調控風險準備金又是按什麼基數來算這個比例上繳國庫呢?怕是一般人,也還沒搞清楚這個數據是怎麼操作的吧。

比如說此刻原油價格25美元一桶,國內成品油價格5.3元每升,是否是這樣操作的:

上繳金額=5.3*(40-25)/40=1.9875,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車主每加一升汽油所支付的油費中,會有1.9875元上繳中央國庫,是這樣的嗎?

這個問題怕是還得權威人士方才能講明白,反正我是不懂到底是不是這麼算的。

根據上市油企一季度季報顯示,平均每天虧4億

中國石化4月29日傍晚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5555.02億元,同比減少22.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虧損197.82億元,去年同期則為淨利潤147.6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204.44億元,去年同期則為淨利潤143.70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163元。

國際原油價格早已低於地板價,為何我國油企一季報依然虧損嚴重

與此同時,中石油也發佈了一季報。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為5090.98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62.3億元,去年同期為102.5億元。

國際原油價格早已低於地板價,為何我國油企一季報依然虧損嚴重


中國石油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62.3億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97.82億元,兩桶油虧損超過360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損超過4個億。

而在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早已經不再40美元每桶線上,且長時間維持在30美元以下了,這難道就對油企的成本沒有絲毫拉低的意思嗎?

當初,定40美元的地板價的時候,對標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很顯然也不會是一個虧損價格的標準,那麼為何原油繼續下跌,成品油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國內油企虧損局面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還進一步擴大到300多億呢?

在投資者的印象當中,國內油價對國際原油價設定“天花板價格”和“地板價”。“天花板價格”是130美元/桶,“地板價”是40美元/桶。即當國際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桶,國內原油價將持續保持40美元/桶不再降低。當原油價高於130美元/桶,國內默認原油價為130美元/桶不再提價。那麼,為何兩桶油還會有如此巨大的虧損呢?

有關人士這樣講: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當國際原油均價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再調整,未調金額將全部納入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因此,地板價並不能保證兩桶油盈利,這是其一。

我認為,這個講法其實並沒有多大說服力。按如上操作,誠然成本降低部分按規定上繳中央國庫了,那這樣頂多就是和往期持平而已,為何還產生了鉅額虧損呢?更何況到底有沒有上繳,按多少比例上繳的,這個從沒有哪個部門提起過,是不是糊塗賬沒有人清楚。

解釋其二:從具體業務來看,從報表來看,兩桶油總計共有五大業務板塊,即勘探及開發,煉油、化工、銷售和天然氣業務。其中,中石化主要是前四大業務,而中石油則包括全部五項。

這些業務當中,一季度只有勘探及開發是有盈利,其他四項業務全線虧損。其中,煉油板塊經營虧損尤其巨大,中石化在這一項上虧損額度就高達人民幣257.94億元,中石油則在這一項上虧損人民幣62.92億元。此外,中石油在銷售板塊也出現巨大虧損,總計經營虧損人民幣165.93億元。

據此描述,兩大油企鉅額虧損主要出現在煉油和銷售兩個方面。

煉油出現虧損額則是中石化257.94億元,加上中石油62.92億元,共計320.86億元。

很顯然,根據與財務季報對比,此項比例佔據了89%,那麼問題又來了。

既然兩家大佬都在煉油這塊虧損,那麼為什麼呢?

是技術不過關,還是設備不夠到位?還是浪費比例過大?怎麼說,也是中國的老牌大型國企,無論哪方面都不應該這麼被動的,怎麼會經過幾十年的科技發展,在生產環節出現如此大的開支比例?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而且,在目前原油價格暴跌,國際成品油價格諸多低於國內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降低自身煉油量,來直接進口國外的成品油嘛。

為何明知道自己提煉會產生鉅額虧損,而偏偏還要堅持自己大規模的提煉呢?這個我也不是很明白。

而另外一個虧損因素竟然是銷售。

要知道,成品油這個可是獨家生意啊,私人加油站要想獲得成品油指標,沒有後臺,沒有關係基本是行不通的。成品油的銷售又不像普通工廠一樣,還要請龐大專業的業務團隊,還要多方面的應酬等等。他們不僅不需要這些,甚至有加油企業為了獲得成品油配額反而要向他們繳納一定費用。

那麼這鉅額的銷售渠道開支是怎麼產生的?這又成了一個謎。

對於鉅額虧損,中石油表示有三大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影響,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三是天然氣價格政策階段性調整。

4月24日,中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會上表示,集團公司又一次走到了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要緊緊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帶領公司穿越當前的“至暗時刻”。同一天,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也表示,公司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

4月20日,中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會議提出,當前的挑戰前所未有,要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紮實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

雖然兩家公司都說了自己的難處,但都是泛泛之談。比如說受疫情影響,那銷售量下降,也就是需求下降,那你的生產任務也下降了嘛,能有多大影響?

再者,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竟然也成了虧損的理由。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國是原油進口國,並非出口國,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應該是公司採購成本的大大降低,怎麼在這裡就成了虧損的三大原因之一了呢?

這樣的解釋著實難以讓國人信服啊。

對兩大油企的虧損,反而是部分行業分析人士講的比較中肯。

分析人士認為,高庫存可能才是兩桶油出現虧損的重要原因,因為兩桶油的煉油業務都出現了巨大虧損。而據中石化2019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存貨1924.42億元,比2018年1845.84億元儲備有所上升。

當時的國際油價為60美元/桶,現在他們出售的成品油極有可能是當時高價購買的原油所煉化。

這樣講來倒是合情合理,只是國內民眾可能也就享受不到國際原油價格暴跌,而帶來的成品油價格降低的紅利了。

因為我們此刻,大概還是在繼續使用往年60多美元一桶原油時的成品油價格,消耗那幾批高價的原油。

如果按市場經濟來講,過去庫存的高價原材料,並不會影響當下的產出品價格。因為成品價格如果不是市場波動調整,在降價氛圍下,肯定會失去市場。但對油企來說,很顯然他們並不需要這麼做,更不願意這麼做,畢竟他們就代表國內市場,也就是說無論怎樣他們不缺市場。

如果是普通工廠,在這種條件下,肯定是破產倒閉了。但是他們不會。翻譯過來就是,不管他們之前的經營決策對錯與否,所有的成本肯定是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個是必然結果,沒有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