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有什么事会让一个女人立马变脸?

我听到过最多的回答是:监督孩子写作业

闺蜜晓丽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是个温柔、优雅的女人,可她一监督起孩子写作业来,就会变得暴躁、歇斯底里、毫无修养……完全不像自己。

“又玩手机,书看完了吗?”

“又要去厕所,你不是刚去过吗?”

“橡皮擦放下!好好写作业!”

“冰箱坏了关你什么事,你的任务是写作业!”

……

打骂吼这样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一天不落,她真的快受不了。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前几天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还特意把她喊去,告诉她孩子上课小动作太多,不专心,成绩一直在下降,希望她能注意一下。

闺蜜跟我抱怨说:“我也知道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能说的,能做的都试过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着闺蜜苦恼的样子,我也觉得很揪心。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成绩提高越快,反之,专注力越差,无论怎么做,成绩都很难有所提升。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前段时间,全国百强中学衡水中学的一位高级教师做了一个试验。

她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成绩较差的,一组是成绩优异的,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


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分神,即使老师和家长在旁边盯着,也无法认真专注学习;

而成绩优异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学习专注力都非常强,往往一坐两三个小时都不受外界打扰。

最后老师得出结论,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学习时的专注力。

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周围“别人家的孩子”,也会发现,他们并不一定更聪明更努力,

之所以能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能学好,绝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够专注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有些家长或多或少都对孩子的专注力存在着误解:

误区一:孩子是故意不专心,所以必须得训斥,发火,甚至打骂孩子。

其实,专注力是一种能力,如果孩子没有大人督促只能专注5分钟,5分钟就是孩子目前的专注能力;如果孩子现在能专注20分钟,20分钟就是孩子目前的专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

误区二:孩子不专心是因为年龄小,贪玩。

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年龄段专注力的正常水平,如果孩子低于这个正常水平就是专注力不足。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越容易改善,如果家长一味等待,想着长大了就好了,只会造成反效果。

大量的案例证明,75%以上的孩子,在专注力训练的最佳期没有得到改善,青春期,专注力的问题会更加凸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加大。

而且,专注力水平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绪的冲动性会加强。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误区三:不爱学习所以不专心,因为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可以专注很长时间。

这是巨大的误会!看电视,玩手机,属于信息的被动输入,不需要刻意的专注,就能轻松的接收信息。

所以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反而是比较涣散的,习惯了这种状态,孩子就很难在阅读书籍或者学习的时候保持专心。

所以刻意的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重要,越早越好。孩子在十岁以上专注力才能达到40分钟以上,在低龄段的孩子每次陪孩子玩五分钟。随着时间,刻意的培养专注力的时长。在这里我价绍一下好玩又好用的贴纸图书,适合0-3岁宝宝,低龄段的孩子对色彩有着好奇,图新各异。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里面有不同形状的动物,交通工具,水果,可以教孩子认图,认物,顺带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数学能力。价格也实惠,

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一套有六删,一个月的亲子活动有着落了,孩子开心,家长也省心,里面还装着专注力。一举无数得,如果觉得合适可以点下方的连接,投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不要把孩子丢给电视,有温度的陪伴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