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少年的你》,这部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受到广泛关注,豆瓣8.3的高分,15.44亿的票房成绩,更是对此片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少年的你》讲述的是面临高考的陈念,因为受校园霸凌自杀的同学盖上衣服,而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一次偶然中,陈念认识了小混混小北,小北暗中保护陈念免受校园欺凌,两个人在各自阴暗的生活中成为彼此的依靠。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诚然,这的确是一部讨论校园暴力的电影:陈念是被霸凌者、魏莱是霸凌者、小北是用暴力反抗霸凌者。但如果深挖会发现,在“校园暴力”背后,更是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深刻影响。而在这些家庭教育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情感忽视”。

一、 陈念、魏莱、小北,都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

“情感忽视”这一概念,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珍妮丝·韦伯在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础和经验中提出并推广的。珍妮丝·韦伯博士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接纳和回应时,孩子便学会隐藏或者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时,情感忽视的负面影响就发生了。

《少年的你》中,陈念、魏莱、小北,其实都是被“情感忽视”伤害的孩子。

电影中,陈念在遭到魏莱一群人的殴打,回到家遇到正在敷面膜的妈妈,妈妈没发现她任何情绪上的异常,只问了她一句,“你去哪了,这么晚?”当她又一次遭到魏莱的欺凌时,她一边讲电话一边极力抑制自己的悲痛,可电话那边的妈妈依旧自说自话。

在面临人生转折点的高考时又被同学霸凌,陈念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然而陈念的妈妈却毫无察觉。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作为霸凌者的魏莱,其实也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虽然她家庭条件优渥、父母皆有文化素养,但也无法避免他们对魏莱的情感忽视。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电影中有一幕,因胡小蝶跳自杀事件,郑警官到魏莱家中询问情况,魏莱的母亲第一反应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与此事有关,这件事肯定是别人家小孩的心理素质差或者是学校的教育出问题。就像魏莱妈妈说的: “我们不是这样的家庭,我跟她爸平时老教育她,什么事都不能老像个孩子一样随便去做,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怎么交往,这都是学问,别的孩子可以不考虑,但是她不能不考虑,她不一样。”

魏莱母亲的一席话,已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人与人之间不是对等的,与谁交往,要配得起自己的身份;而且人与人的交往,秉承的也不是真诚的原则,而是像她所说的,是一门“学问”,这让孩子在人际沟通,道德品质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扭曲。这种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对孩子的忽视”,也是属于对孩子情感忽视的一种。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混混小北,父亲早逝,母亲为维持生计选择再嫁。然而她再嫁的男人却因为她带着“拖油瓶”小北而抛弃了她。之后,她便把气撒在了小北身上,对小北又打又骂,更遑论估计小北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了。

精神病理学家约翰•鲍尔拜曾提出一个“依恋理论”,在他看来: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生长期,对安全和情感需求是靠父母来满足的,如果孩子成长中有效得到满足,就形成“安全依恋”,这是孩子以后幸福感的基础,但如果得不到,就形成“情感忽视”,情感忽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可惜的是,不管是陈念、魏莱还是小北,他们的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而被“情感忽视”的这三个孩子,他们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父母所造成的。

二、“情感忽视”有哪些负面影响?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的爱德华.特罗尼克博士在1975年发表的一项公益婴儿情感发展的研究中,曾经做过一个名叫“Still Face Experiment”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图片:网络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的注意。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图片:网络

孩子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吸引母亲的注意,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图片:网络

最后孩子崩溃大哭。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图片:网络

婴儿,生来就跟所有人一样,需要与他人互动,建立情感的链接。在短短的2分钟里,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就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那么在我们的家庭中,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使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对孩子的情感、人格以及自我评价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陈念在胡小蝶跟她哭诉被欺凌的时候并没有伸出援手,她的麻木间接导致了胡小蝶的自杀。而当她被魏莱一群人欺凌时,她也不敢跟老师告发,不敢跟妈妈哭诉,她只想着忍过高考。陈念被母亲教导的就是“忍”,所以她以为忍耐就可以改变状况。

陈念的母亲为了躲债留陈念一人在家,而她以后能否过上好生活,全部寄托在陈念能否考上一个好大学。这种类型的父母允许、鼓励或强迫他的孩子表现得像是一个成年的家长一样,而不是孩子。陈念作为一个孩子,承担了自己和母亲两个人的人生。

陈念承担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生活压力,而且还遭受同学的暴力,这使她不仅肉体受伤,心理更是千疮百孔。而最后,她之所以会失手推倒魏莱,酿成悲剧,就是因为她长久以来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当被魏莱触碰到的时候,一时间爆发。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魏莱,老师和父母面前她是乖乖女、优等生,可背后,却是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虽然影片中魏莱与父母相处的场景并不多,但是从不多的话语中,我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魏莱的父母对她是一种望女成凤的心态。女儿在他们心目中是与众不同的,女儿必须是完美的化身,不允许女儿丢他们身为父母的脸。因此魏莱在不得已复读的一年中,她爸爸惩罚她的方法居然是一年都不同她讲话,这种父母永远无法理解或顾及他们孩子的感受,这种情感的忽视,给魏莱造成的是缺乏同理心。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

所以,当魏莱几个人在厕所凌辱胡小蝶,放学路上殴打陈念,她都没有感受到对方的那种恐惧、绝望、害怕,她就觉得好玩,完全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感受、思考。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而小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属于完全缺失的状态。他对于自我价值的评价是极低的,而他用他的叛逆来掩藏心中的恐惧、害怕,用暴力的形式来反抗暴力。影片中非常感人的一段,小北说,“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陈念是第一个关注小北情绪的人,所以,小北最后用生命来保护陈念。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三、从《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做“情感忽视”的父母?

情感忽视是微妙不可见的,它常常被父母无意或有意忽略了。那么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良好的情感连接

当孩子感到难过、不安或者生气的时候,要及时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并且确认他对这件事的感受,帮他找出这种感觉背后的原因,这样就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

“樊登读书会”的发起人樊登曾讲过他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的儿子在学校遭到同学的欺负。因为平时跟儿子有很好的沟通,儿子在遭到欺负后就回来告诉爸爸,爸爸告诉他要懂得说不、懂得还击。但是毕竟儿子一人打不过多人,后来,他在学校附近等那些欺负他儿子的人,见到他们就说,我是某某的爸爸,如果你们再敢欺负我儿子,小心我的拳头。自此之后,这些人没有再找他儿子的麻烦。

因为父母与孩子有一种有良好的情感连接,孩子任何时候的情绪能被父母感知、接受和支持,父母才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2.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你们是不同的个体。孩子不是你生命的延续,所有物甚至负担,更不是你实现梦想的工具,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纪伯伦曾经写过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孩子借由你的身体降临到这个世上,他有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使命。

3.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当孩子任何时候发出情感的需求,父母都能及时给予回应,他们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忽视”的父母?

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作者指出,“尽管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组合起来它们会成为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学习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天性,并使孩子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纽带,使他拥有健康的情感来获得快乐的成年生活。简单地说,当父母关注孩子独特的情感天性时,他们会抚养出情感上很强大的成人。”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而“情感忽视”并不是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没对孩子做什么。

当一个人的情绪是被看见、被确认、被支持的,他就会有复原的能力,能够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当我们身边的人向我们寻求情感支持的时候,不要吝啬去给予,而当我们自己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也不要害怕去寻求。情感支持是人与人在这个世界上产生连接的基础,更是我们感知人世温度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