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民國及其前後的歷史波詭雲譎。就像命運捉弄人一樣,本來許多看似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一個個偶然的因素改變了航向。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辛亥革命的成功就是這樣。武昌起義成功的時候,國父孫中山還在美國餐館裡忙乎,一切都來的太突然、太意外。面對勝利,他說,怎麼我沒在就起義了呢?所以,起義成功了,身為統領的黎元洪是被逼著當上湖北軍政府的都督的。

武昌起義的勝利,對餘威尚存的清政府來說,並不是致命的,從大清的軍事力量來看,鎮壓當時的起義軍還是富餘的,可問題是強大的北洋新軍有些不聽招呼,清政府不得不請出在家賦閒的袁世凱出山,擔任總理大臣。

袁世凱是因為勢力太大才被清政府出缺養病的,此番捲土重來,慈禧太后不在了,已經沒有人能夠制約袁世凱了。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袁世凱出山了,新軍很快壓住了起義軍的勢頭,但袁世凱並不真打,他維持一種均勢,等待時機待價而沽。

對革命黨來說,真打還真不是個兒,很夠南北議和,推行共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才有了後來孫中山讓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勸清帝退位的事情。

袁世凱的新軍不賣力,清帝因此遜位。對黎民百姓來說,沒有血腥的戰爭就實現了共和,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從當時的情況來說,只有袁世凱有收拾時局的能力,所以,說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有點偏頗,當時最有實力的就是袁世凱,他要保大清朝,基本上沒有革命黨的什麼事兒。如果說,共和是革命的果實,那也是袁世凱成全的。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這就是一個歷史的花絮,因為袁世凱的待價而沽,誕生了民國。也可以說是歷史的一個意外。

接下來的意外就是袁世凱的稱帝,不管什麼原因和背景,老袁走錯了這一步,群小誤國也好,一時糊塗也罷,搞得罵名滾滾來。這個意外影響最大的是袁公的身後評價。他本來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

不過袁世凱能夠及時止損,看著“順民意”而改變的國制不妥,馬上覆任總統,如果老天再給他一些時日,相信他還是能做出新的歷史貢獻,淡化自己的嚴重錯誤的,無奈,上天沒有給他機會,57歲,是他的終點,袁世凱就這樣退出了舞臺。

袁世凱的過世,結果就是北洋的分裂,北洋的分裂,革命黨的北伐才有了成功的機會,這是後話,北伐的成功,才有了形式上統一的民國。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在國民黨建立統一的政權之前,大軍閥馮玉祥幹了一件至今還飽受詬病的事情,就是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如果沒有這一荒唐的事件,也許至今在頤和園裡還有一個國中之國的清王室。

馮玉祥此舉最大的危害是對契約精神的背叛,清帝的退位詔書和清室優待條例是民國的出生證的兩面,馮玉祥以暴力摧毀了民國的根基,也開了背信棄義的惡例,導致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家政治的契約精神蕩然無存。直接後果就是在東北搞出了一個滿洲國,給中國的抗戰找了大大的麻煩。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共之爭是當時的主要戰亂,經過五次“圍剿”,蔣介石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已經把紅色革命壓縮在西北高原的彈丸之地,不料,出了西安事變,國共攜手合作抗日,歷史的走向再一次改變。

不能不說,西安事變是那個時期最大的偶然。

抗戰的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關於抗戰的前途之爭,出現了兩種前途的代表,蔣介石和汪精衛。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汪精衛以短期的精明搞曲線救國,投敵成立南京政府,在淪陷區過了一陣好日子。他只看到了日本的強大。死後被挫骨揚灰。

蔣介石在重慶領導抗戰。蔣介石的視野是全球性的,他認為英美必然支持甚至參與中國的抗戰,結果,英美和蘇聯最終都參與了對日作戰,兩顆原子彈讓勝利的日子提前了不少,蔣公以對國際時局的洞察,贏得了全局的勝利,併成功廢除了一系列西方列強的不平等條約。那個時期,他的威望達到頂峰。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抗戰勝利是必然,國際的反法西斯陣營的大聯合也是必然。但,偷襲珍珠港這一偶然加速了蔣公國際大格局的實現進程。

抗戰勝利後,“雙十協定”曾經讓國人振奮了一陣子,但很快就硝煙再起,墨跡未乾的協議只是雙方的權宜之計。這事,從馮玉祥驅逐溥儀時根兒上就壞了。對各種政治勢力來說,沒有人相信契約,只相信拳頭。

20世紀上半葉,太多的“偶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假若,雙十協定得到貫徹,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但歷史沒有如果。就像足球比賽裁判錯判一樣,偶然就是結局,時光不能倒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