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關注 河南的飯不香?你可拉倒吧!

網上總有人攻擊河南是美食荒漠,說這話的人恐怕不知道,河南生產了全國二分之一的火腿腸、三分之一的方便麵、四分之一的饅頭。拋開農業大省的定位,河南還悄咪咪地幹啥了?

你與水餃湯圓的100種恩愛瞬間

都是河南拉的紅線

我疑惑過一個問題:為啥滿大街開餃子館的都是東北人?我河南人包的餃子不香還是咋了?

直到多年後的一天,我在福州永輝的冷櫃裡隨手抄起了一袋三全,豁然開朗:河南人太會包餃子了,所以手工餃子館才開不下去的。

說起來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食品業一直管河南叫“速凍之都”。

每年中國冷凍食品產業大會,都固定在河南的省會鄭州舉辦。

中國的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個速凍粽子,如果可以落款,都應該打上一行小字——MadeinHenan。

就說餃子,中國每10包速凍水餃,就有7包來自河南。

三全是河南速凍餃子的老大,沒有之一,年報顯示,2018年三全的產量是569248……噸。

賣得多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直接參與起草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這意味著,大江南北,你隨便走進一家超市,隨便抄起一包餃子,70%的概率,你那拿到的是河南貨,河南貨裡,又有極大概率拿到的是三全。

剩下那30%,也是按照河南人起草的標準做的……

物美價廉,省時省力,手工水餃果然沒啥活頭兒。

河南不僅是速凍餃子的大本營,也是速凍湯圓的老家:第一顆速凍湯圓誕生於此。全國每10顆速凍湯圓裡,就有6顆是河南產的。

寧波人可能要哭了,阿拉引以為傲的湯圓,居然被外地人發揚光大了。

河南湯圓的巨頭是思念,據其CEO透露,速凍湯圓只是思念的一部分產業,他們還悄咪咪地承接了肯德基蛋撻麵皮、冷凍油條的部分業務……

河南,不僅讓13億國人在元宵節吃上了湯圓,冬至吃上了餃子,還撫慰著海外遊子的思鄉情。

2018年春節,當全國人民準備歡度元宵,河南人正忙著把308噸速凍湯圓出口到國外各大唐人街。

據河南省食品辦統計,2019年河南速凍米麵食品賣了300個億,年產量佔全國2/3以上。

我就想問問那些口誅筆伐聲討河南飯的人,河南的餃子和湯圓,你們哪個少吃了?

中國第一根火腿腸

是河南人做出來的

河南的火腿腸

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30多年前,洛陽肉聯廠的老闆高鳳來突發奇想,從日本引進了一臺加工肉類的機器,然後和同事們一起,蹲在地上搗鼓配方。

彼時,尚處在計劃經濟餘波中的老職工恐怕想不到,他們看不上眼兒的產品有朝一日征服了絕大多數國人的味蕾,甚至為中國締造了一種全新的行業——加工火腿腸。

很多年後,高鳳來被稱為“中國火腿腸他爹”,肉聯廠改名春都後,也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做火腿腸的廠家。

火腿腸耐存放,有營養,還管飽,最重要的是,非常方便。走入市場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它都是孩子心目中的高級食物,一般只能出現在春遊的菜單上。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春都陷入了困境,但河南火腿腸的大旗並沒有倒下,洛陽400裡之外的另一家肉聯廠崛起了——它改制之後叫雙匯。

2003年,雙匯收購了美國巨無霸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這個美國豬肉商的體量甚至要大過雙匯自己。

現在,雙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市面上每賣出10根火腿腸,有一半來自河南,一半里又有3根來自雙匯。如果算上全部肉類加工產品,河南省佔了全國七成份額……

雙匯的廠子在漯河。1992年那位老人其實畫了兩個圈,一個是深圳,另一個就是漯河。

這趟東風雖然遠不及深圳,但一座食品城也就此拔地而起。萬千8090後的摯愛衛龍辣條,也是漯河的榮譽出品。

河南的肉類加工厲害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中國養豬最多的省之一,每年要出欄6000多萬頭豬。

雞、鴨、牛、隨便拎一種都不瓤,畜牧業總產值全國不是第二就是第一。

你吃的肯德基,炸雞不來自美國,正兒八經來自河南永達。

還有河南首富秦英林,你都想象不到他是個養豬的。疫情這倆月,他不斷捐款、捐款、捐款,但是他的公司還沒賠。

承認吧

沒有河南的香料

中國菜還真不香了

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六集《香料歧路》講的是香料的故事,導演陳曉卿的分集概括為:“將目光聚集在香料,這美味的秘密武器上。每一次香料與食材的碰撞,都是中國人因應環境的智慧策略,也是對味道的新一次探索”。

通俗點說,食材因香料而精彩。

中國香料文化博大精深,大到幾十味辣椒炒制而成的火鍋底料,小到方便麵調料。

中國每生產10包方便麵,就有3.3包來自河南。在全國方便麵十強裡,河南佔了五強。

全國各地的超市,都有河南方便麵的影子:北京、豫竹、白象、思圓、科迪、國華、海嘉、天方……

方便麵拯救了不會熗鍋做麵條的年輕人,熱水一開,麵條往水裡一下,融在熱湯裡的香辛料會帶給麵條全方位的寵愛。

河南最奇妙的地方不在於承包了你家的速食,而是霸佔了你家調料盒。

沒有調料,你壓根都做不好中國菜。

沒落貴族蓮花味精,它最輝煌時期產量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43.4%,在1999年就是上市企業了。

那個時候,一個廠就能代表整個行業。

還記得那個戴著白帽的王大爺麼?他是駐馬店的。

沒有他做出來的十三香,餃子餡兒你都盤不好

跟王大爺畫風相似的老乾媽,這幾年放棄了貴州辣椒,把原料採購地放在了河南。

河南人廚房裡都會有一種萬能調料包——南德。

許多河南的小夥伴來說,南德的意義,是童年,是情懷,是從小到大從老到幼的必需品,是味蕾最熟悉的味道。

秒殺各種調味料,涼拌、炒菜、煲湯必備。

南德調味料裡的香辛料其實並不神秘,說起來跟王守義其實有點異曲同工,無非就是那些: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陳皮啥的。

胡椒,可去腥及增添香味;小茴香氣味濃郁鮮香;白芷、八角、豆蔻適合烹調牛羊肉,可以去羶增鮮;肉桂、花椒、陳皮、乾薑粉用來燻肉,可以增香解膩;而肉豆蔻、丁香用於燻雞、鴨,也能增添風味。

就是靠著小小的料包,早在1990年,南街村就做出14億元年產值,集體奔了小康。

在食品加工業強大的背後,是河南的糧食產量和河南勞動力。

河南的耕地佔全國的1/17,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5畝。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河南省的糧食產量佔全國1/10,甚至種的小麥、花生、芝麻產量都是全國第一。

中國用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河南用1.7%的土地養活了中國近10%的人口。

糧食,在平時一點也不起眼兒,但是在關鍵時刻,它們卻給人提供了最直接最踏實的安全感。

我們可以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但只要有糧食,多難過的日子總還能熬過去。

是時候改變你的刻板印象了,河南不是美食荒漠,畢竟全國二分之一的火腿腸、三分之一的方便麵、四分之一的饅頭、五分之三的湯圓、十分之七的速凍水餃都來自河南。


原文標題:河南的飯不香?你可拉倒吧!丨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