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彬:銀行業平穩運行,持續發力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4月22日上午10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銀行業保險業一季度運行發展情況。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多項政策安排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銀行業積極響應政策要求,一方面加大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強自身建設,處置化解風險,取得了積極成效。

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一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疫情發生以來,銀行業有效運用降準、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4月8日,3000億元再貸款中,已經向6158家重點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2379億元,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給;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中,已向42.5萬戶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3453億元,支持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畜禽養殖、外貿行業等領域。此外,各家銀行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銀行業各項貸款新增7.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其中,向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基礎設施行業的貸款分別增加1.1萬億元、0.9萬億元、1.5萬億元,有力支持了重點領域發展。

二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央行加大降準、降息力度引導LPR下降的基礎上,各家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更大程度向企業讓利,切實降低貸款成本。據統計,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給到企業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51%,財政貼息後的實際融資利率為1.26%。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給到企業的利率不高於4.55%的政策要求。五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3%,比2019年下降0.3個百分點。今年3月,一般貸款平均利率為5.48%,比年初下降0.26個百分點,比LPR改革前下降0.62個百分點,降幅超過MLF利率和LPR的降幅,有效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

三是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運用各種政策和考核工具,引導銀行業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等的支持力度,助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支持小微企業方面,按照“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的總體要求,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減免罰息,提供徵信保護,增加信用貸款,提高首貸率,做到應貸盡貸,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一季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5.93%;對企業、商戶和個人經營者發放的信用貸款增加2.5萬億元,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對8800多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還款;共辦理續貸5768億元,其中近九成資金投向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復工復產方面,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提供應收賬款、訂單、倉單質押等服務,在支持核心企業的同時,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一季末,共對21.8萬戶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日常資金週轉支持,餘額到達21.4萬億元;分別對29.7萬和35.3萬戶產業鏈上游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餘額分別達到5.8萬億元和9.3萬億元。

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風險方面,一是強化中小銀行公司治理。隨著部分中小銀行風險逐漸暴露,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問題引起關注,銀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細化了各項要求,強化對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的完善與監管,目前在股東股權違法違規亂象治理、高風險機構違規股東股權清理整治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受疫情影響,銀行業一季度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達到2.04%,小微企業、餐飲、住宿等行業上升相對較快。針對不良率上升的情況,銀行業加強風險防控,拓寬不良貸款處置渠道,大力處置不良貸款,一季度共處置4500多億元,同比增加810億元,有效降低了風險水平。總體來看,目前銀行業保持穩定運行,各項監管指標均處於較高水平,具有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仍然比較繁重,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下階段,銀行業要按照4月17日政治局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切實做好“六穩”和“六保”工作,維護經濟恢復與社會穩定的長期發展大局。一方面,要繼續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優化信貸結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製造業、新基建等給予重點支持,並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風險管理,防範化解中小銀行風險,大力化解不良貸款,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並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作者: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溫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