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二次創業”!河南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將全面推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可欣

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開發區目前已成為各地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10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新聞發佈會。省委改革辦、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取得的經驗和成效。

發力“二次創業”!河南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將全面推開

隨著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開發區創新發展的政策優勢在不斷弱化,管理不科學、運營不順暢等體制機制障礙已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進行了安排部署。2019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制定出臺《關於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為我省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指明瞭方向。

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出臺後,全省上下把抓改革舉措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和重大發展任務。堅持高位推動,省委深改委將“全面推開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列入年度改革要點。堅持協調聯動和試點帶動,確定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的29家開發區為首批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截至9月底,開發區試點改革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各試點開發區通過改革提升了效能、增強了動力,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0個開發區納入了國家開發區公告目錄,總量居全國第3位。我省依託開發區,培育出了洛陽智能裝備、漯河食品、商丘紡織服裝等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127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區域品牌。

據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開。

新聞1+1

我省如何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

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對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新聞發佈會,就我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舉措、取得成效等問題答記者問。

開發區“幹什麼”“怎麼幹”?

2019年我省制定出臺《關於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明確以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開發運營去行政化和主責主業去社會化為切入點,著力突破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將開發區打造成為產業發展集聚區、改革開放試驗區、科技創新引領區。

意見明確了促進整合優化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4項重點改革任務,為我省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指明瞭方向。

隨後,我省明確了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的29家開發區作為首批改革試點,不搞一刀切,結合實際先行先試“純公司化”“政區合一+公司”“管委會(工委)+公司”三種改革模式,著力為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突出兩個聚焦,聚焦企業化運營去行政化,聚焦主責主業去社會化。

堅持市場化,破除“管”的思維,凡是能夠交給市場的,都交給市場,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明確權責邊界,釐清開發區區域內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建立更加符合開發區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充分賦權,根據實際需要,加大向開發區賦權力度,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開發區改革的重點有哪些?

探索多種管理體制。通過不斷“走出去”“引進來”,在總結先進地區經驗並結合我省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管委會+公司”為基本模式的改革路徑。其中,公司要依法合規獨立運營,實行市場化運作;管委會要通過“兩剝離、一加強”,即剝離開發建設運營職能交由公司承擔、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交由屬地部門或代管鄉鎮(街道)承擔、加強管理服務職能,實現“瘦身強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純公司化、“政區合一+公司”等多種改革模式。

不斷優化職能配置。調整優化管委會內設機構,同時,通過刻制部門“2號章”、設立派駐機構、開闢“綠色通道”等方式,進一步向開發區下放市縣經濟管理權限,從而更好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大膽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創新人員管理方式,打破人員身份界限,實行雙向選擇、全員聘任,探索兼職兼薪、年薪制和協議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成效如何?

據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底,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基本結束。29家試點開發區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從管理體制上看,開發區發展經濟的主業主責更加聚焦。各試點開發區把釐清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劃清職能界限,強化開發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濟職能。

其中,安陽高新區、紅旗渠經開區等積極與所在區鎮套合,新鄉經開區、三門峽經開區等將社會管理職能移交屬地政府,聚精會神協調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新鄉經開區改革起步較早,近兩年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省產業集聚區綜合排序中前進了23個位次。

從運行機制上看,開發區市場化運作的機構框架更加成熟。29家開發區採取新建、改建等方式,成立各類發展公司,作為開發區的運營主體,具體負責開發區的資金籌集、項目管理、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服務等工作,實現了運行模式的與時俱進。

焦作高新區、濮陽經開區等部分開發區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整合歸併管委會內設機構,建立了更加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實現了管委會的全面瘦身健體,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南陽高新區積極推進“大部制”改革,將原有的33個部門精簡整合為10個內設機構和2個專業化機構,理順了長期存在的部門職責交叉、責任缺失錯位等問題。

從人事薪酬上看,開發區幹事創業的內生動能更加充足。平頂山高新區、宜陽縣產業集聚區等打破過去的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實行競爭上崗、雙向選聘,一批年富力強有能力者被聘到管理崗,逐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提振了廣大幹部幹事創業、敢於擔當的精氣神。周口經開區、睢縣產業集聚區等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的薪酬平均分配模式,將幹部職工的收入與崗位職責、發展業績直接掛鉤,突出績效工資佔比,合理拉開收入層次,有效調動了大家的幹事創業激情。

從營商環境上看,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加堅實。焦作市、鶴壁市等全面梳理部門權責清單,按照“充分放權、加強指導”的原則,通過採取刻制部門“2號章”、設立派駐機構等方式,向開發區下放相應的審批權限,實現“辦事不出區”,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鶴壁經開區“服務管家”制度、襄城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企業保姆”服務機制等在疫情期間的企業復工復產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發展質量看,開發區發展速度更高效益更好。通過一系列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我省開發區“二次創業”按下了快進鍵。2019年,開發區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68.9%,拉動全省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1.6%,高於全省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20萬人,佔全省比重超過70%。

編輯:趙霄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