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補充蛋白質,守護家人健康

近期在談到個人防護熱點問題上,張文宏教授提到,蛋白質是抵抗病毒最最關鍵的食物,喝牛奶、吃雞蛋、隔三差五吃一塊牛排,旅途中帶點牛肉乾,都是抗疫的好方法。

蛋白質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建造身體的主要原料,從每一個細胞,到肌肉、血液、皮膚、頭髮,都需要蛋白質作為主要原料,甚至牙齒和骨骼中,蛋白質也是重要成分。

作為與病毒鬥爭的武器,抗體也需要蛋白質來作為原料,如果缺乏蛋白質將會直接影響抗體合成,相當於打仗沒有刀槍,機體極容易被病毒“戰敗”。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很多,其中就包括張文宏教授提到的牛奶、雞蛋、牛肉等,那此類食物應該怎麼選?怎麼吃?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蛋白質怎麼選

根據氨基酸模式進行劃分,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即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的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就越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這就是那些被稱為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奶類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類的卵清蛋白及卵黃磷蛋白,肉類的清蛋白和肌蛋白,大豆蛋白。

食物的選擇應該優選牛奶(或酸奶)、雞蛋、魚和禽肉、紅肉、豆製品。對於素食者來說,豆類是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特別是黃豆。

科學補充蛋白質,守護家人健康

蛋白質怎麼吃

一般情況下,正常體重範圍內的健康成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蛋白質攝入量為1.0~1.2克。比如,一個人體重60千克,即每天需要攝入的蛋白質總量為60~72克。《食物交換份表》顯示每份谷薯類(25克)、蔬菜類(500克)、水果類(200克)、大豆類(25克)、奶類(160克)、肉蛋類(50克)和硬果類(15克)分別提供約2克、5克、1克、9克、5克、9克和4克蛋白質。

一般來說,每日吃適量主食(男性6兩以上,女性5兩以上),1~2袋鮮牛奶或等量的酸奶,1個雞蛋,3兩瘦肉和2~3兩豆類製品,就可以滿足一天蛋白質需要。提倡多種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科學補充蛋白質,守護家人健康

哪些人不宜補充蛋白質

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不適合補充蛋白質,比如有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腎功能受損,如果吃太多蛋白質會加重腎臟負擔,此外,肝性腦病、肝功能衰竭且血氨升高等也都屬於特殊人群,需要減少食物中蛋白質攝入量且對蛋白質來源有特殊要求。

大豆、肉類中含有豐富的嘌呤,痛風患者也不宜多吃,否則會增加尿酸生成,加重病情。

科學補充蛋白質,守護家人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把一天的蛋白質量,集中在一頓飯,比如早上吃好幾個雞蛋、喝牛奶,午餐和晚餐又不重視;或者晚上和午飯吃很多肉,蛋白質攝入過多,早飯特別簡單,這樣會造成每餐蛋白質攝入不均衡,不利於蛋白質的吸收。

最好能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到每頓飯,每餐能攝入蛋白質約20~25克。比如早餐有雞蛋、牛奶,午餐可以保證肉類或魚類的攝入,晚餐則可以吃點豆製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