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說起古代神話,我們知道中國神話故事有:“盤古開天闢地”、“共工怒觸不周之山”、“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還有希臘神話,如“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丟卡利翁奉神旨造人”,人物如宙斯、雅典娜,以及《聖經》裡面的“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等等。但是說起北歐神話,我們卻知之甚少,事實上,有些人物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已經有看到過,如美國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雷神》就有北歐神話的影子,只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借鑑了北歐神話而創作出來。

為何人們對北歐神話如此陌生?原來北歐神話源於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此神話最早的傳述者所編的著作《大埃達》出現在在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但不知何種原因,這本記錄了北歐神話故事的書籍見知於世的時間很晚,直到17世紀《大埃達》才被公佈出來,比希臘神話的出世晚了一千年光景。

不但如此,《大埃達》的傳說中的編輯者薩蒙德及其公佈者勃利尼奧夫.斯維因松都是基督教中人(基督教和北歐神話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神話體系),他們對不同於基督教體系的神話學說自然不會熱情地為之宣傳,甚至在某些方面會有扭曲北歐神話的嫌疑。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由於基督教勢力的入侵以及打壓,阻礙了北歐神話的傳播和發展,因此當今所傳的北歐神話是未完全成熟的半成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歐神話已經不是古時原汁原味的東西,而是增加了許多其他的色彩,所以北歐神話也就不能完全算是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原始信仰的代表,自然也不受人們特別是考古學家的注意,也就很少為其做宣傳或研究了。

雖然北歐神話沒有希臘神話發展得那麼燦爛,卻也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一脈,斯堪的納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血脈的淵源,北歐神話不能正確地反映原始北歐人的信仰,但在文學上,北歐神話卻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而這,也是正是本書作者茅盾寫下此書的目的之一。

茅盾寫此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供給文學上的關於北歐的一些古典,所以這本書偏重於記述北歐神話故事,而不是解釋北歐神話。但在我們看來,這些故事雖然有些老土,但也同樣生動有趣。

01 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之差異

由於原始的北歐人生活在冰島、挪威等地,特別是原始的冰島人最初看到的自然現象就是巨偉的山川、慘淡的太陽光、北極極光的耀亮、時常捲成巨浪的大海以及高大的冰山,惡劣的環境讓生活在此地的原始人飽受痛苦,因此,短促的夏季、溫暖的太陽和植物的榮茂在他們看來彌足珍貴。就是在這樣寒冷和溫暖的強烈對比中,他們將寒冰和霜雪稱之為惡勢力,而熱與光明稱之為善勢力。善勢力與惡勢力不斷地鬥爭著,從而造就了北歐神話的骨骼。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北歐人創造天地的故事和中國神話有點類似,他們同樣以為最初宇宙是沒有地,沒有海,沒有空氣,沒有人,一切都是在黑暗中,有名為“萬物之主宰”的力存在著,後來經過冷熱的交替作用,代表著惡勢力的伊米爾出現了,因為他是寒霜所產生的,所以稱之為冰霜巨人。

既然有惡勢力,那肯定就會有善勢力與之作鬥爭,代表著善勢力的祖神布利(意為生產者)出現了。伊米爾和布利各生出子女,兩方人馬戰鬥了很長時間,勢均力敵。直到布利的兒子包爾(意為生產)娶女巨人貝絲特拉為妻,生了三個兒子:奧丁、維萊、維伊——相當於精神、意志、神聖,最後才分出勝負。

奧丁等將伊米爾殺死,諸神將他的肉塑成大地,血和汗成為海洋,骨頭造成了山,牙齒成了崖石,頭髮成了樹木百草,顱骨成為天體,腦子改造為雲。看到這裡,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這個創造天地的故事和中國神話"盤古開天闢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看來,無論是北歐人古還是中國古人,對天地的創造都有類似的思維,那就是由巨人的身體創造出天地萬物。當然,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的不同之處在於,北歐是將惡人作為創造萬物的基礎,喻為善勢力戰勝了惡勢力,而中國人普遍認為盤古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還有,北歐神話說日月蝕是天狼吞食之故,和中國神話的天狗食月不謀而合;女神去人間遊玩,脫下衣服到水中洗澡,有人藏起女神的衣服可以強迫她為妻,這和中國神話“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也極為相似。

同時,北歐神話並非單純地謳歌神的無私或偉大或不食人間煙火,諸神當中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而正面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全是由褒義詞組成的,他們之間也有背叛、欺騙、殺害,更有父子殘殺,兄弟相殘,夫妻拔刀相向。另外,北歐神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神也會死,“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的基本思想。

為什麼會有這樣呢?前面提到奧丁等諸神都是神種和霜巨人種的混血兒,他們是善和惡的混合體,諸神不是純種的神,因此,他們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因為諸神身上埋藏著死的根源(霜巨人伊米爾被殺死),所以,神也有死去的一天。而中國神話的神幾乎都是向善的,為民造福的,他們是長生不老的,法力無邊的,除非是入了魔道,他們才會由善轉惡。這一點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有很大的差別。

看習慣了中國神話中的神貼的都是好人的“標籤”,再來看北歐神話的神,思想上會有一些衝擊,而這,正是中國神話所缺少的一種觀念,那就是無論人還是神,其實都會有善和惡的想法,不可能絕對的消除,而有正有邪才是人生的常態,只是看人們如何把握這個度。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02 正義與邪惡的混合體——奧丁

北歐神話的眾神之王是奧丁,他參與了殺死冰霜巨人的鬥爭,他象徵了宇宙間無所不在的精神,是空氣之人格化,他是智慧與勝利之神、貴族與英雄的保護者。由於他喝過密米爾的“智慧之泉”,他的智慧無人匹敵,但是為了得到“智慧之泉”,奧丁也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這個泉的深處,未來之事也映得分明,奧丁喝了泉水,對未來也瞭如指掌,但這並非是好事,因為他看到了諸神將來不可逃避的劫運——“諸神之黃昏”即世界末日終會到來,因此,他每天都很憂心忡忡。

雖然這個奧丁是眾神的領袖,但他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他也同樣陰險、狡詐,生活中對親人、朋友、陌生人也充滿著欺騙和背叛。比如,奧丁為了得到女巨人古恩露的仙酒,他用了種種方法,先是變成蛇,再變成英俊的神,使古恩露為之墜入愛河,等取得了古恩露的信任後,她將仙酒拿出來給奧丁喝一口,結果奧丁卻將所有的仙酒都吞進了肚子裡,然後飛走了。

又例如,奧丁為了讓死亡之海的女預言者說出光明神巴德爾命運的吉凶,不管不顧地用盧恩咒語喚起了這位長眠的女預言者,又假裝成一個凡人套她話:巴德爾死後誰為他復仇,得到的答案是:奧丁必須娶地之女神琳達生下的兒子瓦利才能為巴德爾復仇。於是,奧丁使用了種種手段以達到娶琳達為妻的目的,但琳達始終不肯答應嫁給他,奧丁便用盧恩文字的神咒水,將琳達弄暈,還把琳達的手足綁起來,強行讓琳達做他的老婆。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在北歐神話中,並沒有非白即黑的說法,所有的神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不但是奧丁如此,弗麗嘉這位眾神之後的性格也同樣有卑劣的一面。她是婚姻及母愛之神,但她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金珠寶石。有一次,她偷了奧丁的真金像上的一塊金子,又金像打碎,奧丁查出來之後,負氣離開神殿阿斯加德,由此給世界帶來了7個月的災難。

03 陰險的洛基

貫穿整個北歐神話的神是洛基,這個前期善良,後期黑化的火與惡之神,其實是灶火的人格化,因為火能為人造福,也能給人帶來災禍,所以他的行動是善惡參半,但最終洛基在惡的路上愈行愈遠,邪惡戰勝了為善,洛基成為了阿斯加德的叛徒。

當洛基是善神的時候,他象徵了“生活的精神”,當他是惡神的時候,他象徵了“生活的誘惑”。因此,人們常常將他和雷神索爾放在一起對照,索爾是北歐人活動的象徵,洛基是消遣的象徵,“活動”和“消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消遣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就會墮落,因此而養成了遊手好閒的惡習。

洛基所代表的惡並非一開始就是大惡,他一開始很不起眼,而且不大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他是潛移默化的,一點一點的腐蝕著人的思想。洛基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做小惡,又不易讓諸神覺察,他之所以能為諸神所容納,也正是這個原因。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洛基私下有很多暗戳戳的小動作,比如他暗算索爾,偷了索爾的妻子希芙的頭髮;他不守信用,答應給鷹四分之三的牛肉卻不肯放手,被鷹抓住,結果洛基答應了鷹一個苛刻的條件,騙取春之女神伊敦恩及其青春之蘋果;洛基妒忌光明神巴德爾,於是設計讓黑暗神霍德爾殺死了巴德爾;另外,由於眾神害怕霜巨人的後代殺上阿斯加德,他們打算再建造一座城堡,但建築師要求以日月及美神弗蕾雅為報酬,洛基想出了一個詭計使得建築師的要求無法實現,由霜巨人化身的建築師一怒之下,差點殺了諸神,幸好雷神索爾回來將其錘死。

然而,洛基最大的惡在於,他在尤騰海姆與女巨人安吉布達(意為憤怒之身)結為夫妻,還生下了三個妖魔孩子:一是芬里爾狼,一是死亡女神海拉,一是海蛇尤蒙剛德。而這三個孩子正是毀滅諸神的關鍵人物(他們參與了諸神之黃昏的戰鬥並且是站在神的對立面)。

洛基就是這樣,不斷地給諸神惹下麻煩,但依然自由出入阿斯加德,像極了小說中的反派人物,詭計多端且每次暗算別人都能得逞,他卻逍遙法外,讓人恨得牙癢癢。

諸神明知道洛基為人狡詐,卻不採取行動,還給予了他最大限度的寬容,直到洛基卻盜走了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光明神巴德爾,代表純潔和天真的化身,諸神才知道洛基的可惡,但這個時候,已經無法挽回事實了。這就像是人類惰性的放大——總以為做一點小惡無傷大雅,於是疏於改正,卻不知以小見大,最終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04 北歐神話講的是神,揭露的卻是人性

北歐神話說的是神,但重點在於揭露人性。由於諸神之間除了善也可以有欺騙、掠奪、殺戮,且手段層出不窮,中間更夾雜著人性的妒忌、貪婪以及懶惰,比惡勢力有之過而無不及,意喻著人性的兩面性: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在善惡之間的思想鬥爭中,誰佔了上峰,誰就主導著這個人的行動是行善還是行惡。這讓人不由地想到孟子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以及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這兩種說法人們至今爭論不休,而北歐神話則更像是這兩種思想的結合體。

《北歐神話》顛覆人們傳統認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惡,神也是如此

但北歐神話的諸神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他們不懼挑戰,不懼惡勢力,諸神們明知道他們最終會毀滅於“諸神的黃昏”,但只要有戰,召之即來。這是人性/諸神的閃光之處——勇敢、拼搏、力量,面對困難,不後退不找藉口,積極應對。

05 結語

北歐神話的整體結構是由鼎盛走向衰落然後滅亡最後重生,如此的循環復始,彷彿是自然界萬物的輪迴。不過,由於基督教的入侵,北歐神話只走到了奧丁領導的諸神的死亡,而重生後的維達諸神卻尚未開始便被基督教的信仰銜接上去了,因此,原本可以演繹出更多關於北歐諸神的神話故事被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礙我們認真一讀茅盾的這本《北歐神話》,他用了極其簡單明瞭的語言,重現了遠古時代的北歐神話故事。這一部寫於20世紀三十年代的著作,給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百姓帶來一絲的希望——經過烈火的煉獄,最終會獲得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