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本文為印度“國產武器”艱難發展之路專題——第1篇文章

說起印度,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南亞國家並不陌生,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它可謂是十分不老實,經常搞一些小動作,周邊國家對它也是嗤之以鼻。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雖然如今的印度軍隊憑藉過硬的軍事裝備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大家都明白印度軍隊的國產裝備佔比卻非常低,這主要集中在坦克、戰鬥機、軍艦等多維度兵器上面,究其原因還是國內軍事工業體系的不完善。

由於印度軍事工業起步晚,革新率低,國產武器並不怎麼受印度軍隊喜愛,印軍裝備的武器大多采購至歐美國家,所以印軍軍備又有“萬國牌”的稱號。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印度陸軍採購至以色列的長釘單兵反坦克導彈


當然,印度軍隊裡面也有不少的國產武器,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認識一下屬於他們的沙漠鋼鐵雄獅——阿瓊坦克!

坎坷的研發歷史

其實,說起阿瓊坦克啊,它的身世可謂十分曲折。在1971年底,印度陸軍的“勝利”坦克已經不適應於新型的作戰環境,印度陸軍急需換裝一款更加先進的主戰坦克。所以,印度國防部便在1972年的8月正式批准立項研製新型主戰坦克,其主要用於在西部沙漠地區執行軍事任務,要求其具備強大的機動能力。

既然是屬於印度陸軍的第二代主戰坦克,那自然需要原裝國產啊。所以,印度軍事部門直屬的戰車研究院便接下了這個光榮的任務。與此同時,印度國防部為了支持國產主戰坦克的研製,率先給戰車研究院拿出了1.5億盧比的研製費用。直到1983年,雖然戰車研究院把1.5億盧比到時消耗地所剩無幾,卻連一輛工程原型車都沒有建造出來,這可愁壞了印度高層。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阿瓊”坦克側示圖


最後沒辦法,在1984年,印度戰車研究院只好選擇和德國韋格曼公司(豹2坦克的製造商)等國際軍備友商合作。

隨後10餘年間,印度戰車研究院拿到的研製經費已經高達29億盧比,其中近9億盧比用於給參與合作的韋格曼公司支付軍備報酬。

最終,在印度強大的財力支持下,國產坦克“阿瓊”原型車終於研製完成,並在各項技術調試完成後展開了實地試驗。

但是,原型車在實驗階段的操控能力、安全及可靠度都比較差勁。印度陸軍甚至一度排斥阿瓊坦克,並且反對阿瓊坦克列裝陸軍裝甲部隊,但是印度國防部駁斥了陸軍的提議。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正在演練的印軍某型號主戰坦克


2004年,印度陸軍還是開始列裝陸軍。但是,服役沒多久,阿瓊坦克就暴露有嚴重的動力故障,這讓印度的國產軍事工業再受打擊。

同時,有相關資料報道,阿瓊坦克MK1型號的單輛售價高達470美元,而同時期採購俄國的T-90A坦克的單輛售價才為320萬美元。還真是應了那句話,造的比買的還貴。但是,印度陸軍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裡咽了,畢竟這是國產坦克啊,但是這款坦克的國產化率僅為40%左右。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阿瓊”坦克正在機動


既然印度戰車研究院在研製阿瓊坦克上花了近20年時間,也花費了數億盧比,那麼這款坦克的綜合能力又如何呢?

火力系統

首先,阿瓊坦克的整個車體和炮塔設計都較為方正,我猜這一點恐怕是直接沿用了豹1主戰坦克的外觀優勢。阿瓊坦克裝備了一門120毫米口徑的線膛炮,採用了分離式彈藥系統。由此,整個坦克可以發射穿甲彈、爆破彈、碎甲彈、特種炮彈等各類彈種,由此擁有多方位、多功能的攻擊優勢。

這裡可以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坦克的火炮到底是用線膛炮好、還是用滑膛炮好。一般情況下,如果炮管內有若干平行螺旋槽(可以直接理解為膛線,就像螺母上的螺紋一樣)的是線膛炮,而內部平滑的便是滑膛炮。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阿瓊”坦克的120毫米線膛炮


所謂線膛炮,其實就是讓炮彈順著線膛向前做旋轉運動,在出炮口時就能具有一定的轉速,使炮彈可以穩定飛行,從而擊中預定目標,其射程和威力也絕非滑膛炮所能比擬。

不過,現在很多國家主戰坦克的火炮在發射高爆反坦克彈時,其命中目標時所產生的破壞噴流又會因為線膛炮造成的離心力而擴散。所以,現代各國主戰坦克的火炮又開始偏向滑膛炮。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不需要在炮管內部刻出凹槽,並且滑膛炮的製造工藝也相對簡單,炮管的壽命也會相應延長。不過,正是因為其炮管內壁沒有膛線,其穩定性自然比不上線膛炮。目前,除開阿瓊坦克裝備了線膛炮外,英制“挑戰者”坦克也是青睞於線膛炮。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前裝線膛炮


其次,阿瓊坦克的火控系統是印度本土軍事製造商巴拉特電子的傑作。整個火控系統擁有夜視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等先進的輔助設備(不過,其中的精密設備依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舶來品),其信息化作戰實力大大提升。

同時,阿瓊坦克的輕武器系統擁有一挺近距離防衛的7.62毫米機槍以及1挺用於防空的12.7毫米高射機槍,攻擊佈局還算完善。不過,由於阿瓊坦克上方加裝的各種設備過多,導致其重量達58.5噸 以至於印度國內的多數道路、橋樑都不能正常行駛,只能採用特殊的重車運輸,這一點也自然限制了它的城野轉移攻擊效力。

裝甲防護

從阿瓊坦克的方正佈局來看,我們可以明顯知道它的防護等級傾向於硬防護。然後,印度戰車研究院便拿出了他們的傑作——“坎昌”式複合裝甲,甚至誇誇其談說可以和英國“喬巴姆”複合裝甲的防禦能力不相上下。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複合裝甲的抗打擊能力(圖示)


隨後,我從相關資料上查閱到了“坎昌”式複合裝甲(一般情況下,複合裝甲多采用金屬、非金屬、間隔複合裝甲三種。或者說採用兩層以上不同指標的防禦材料而組成的非均質坦克裝甲層)的真實信息。如果它的裝甲防護效力真的和“喬巴姆”複合裝甲一致,那就說明其採用了氧化鋁陶瓷材料。

不過,這種複合材料的生產工藝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嚴格的技術封鎖範疇內,印度國內的軍工部門也根本不具備氧化鋁陶瓷材料的工業化生產能力。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閱兵中的“阿瓊”坦克


即使印度花錢想買這套材料生產工藝,人家也壓根不會把工業或者說軍用級別的生產工藝出售給你,最多是民用版本(民用版本的防護能力非常不足,不足以支撐軍用裝備展開防禦)。從外形上來看,阿瓊坦克的複合裝甲非常酷似氧化鋁陶瓷材料,但是從阿瓊坦克的抗打擊實驗中卻表現地非常脆弱。

思來想去後,我覺得阿瓊坦克的複合裝甲只能是採用氧化硅基陶瓷材料,其整體塑造形態和“喬巴姆”相差無幾,建設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這種材料所展現的防禦能力卻沒有同質量的均質鋼裝甲優秀。在實際測試中,印度坦克兵還認為阿瓊坦克的複合裝甲就像劣質的廢鋼材一樣脆弱,根本無法抵禦其他蘇系坦克火炮的多波次攻擊。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阿瓊”坦克(221號)


當然,阿瓊坦克也擁有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的三防裝置,並且在複合裝甲外部還可以增加反應裝甲,兩層的裝甲配置也能稍微減輕被擊毀的概率。總體來說,其防護效力和99A坦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機動能力

因為阿瓊坦克的主要合作方是韋格曼公司(阿瓊坦克可以算是“豹1”坦克的改良款),所以坦克的動力主要是採用由德國MTU公司生產的838Ka510V型10缸柴油發動機,其輸出的功率高達1030千瓦。

按照阿瓊坦克58.5噸的基準重量,這款發動機能夠帶動的極限速度為72km/h,總體續航里程為400公里,相對於英制“挑戰者”坦克的450公里,阿瓊坦克的表現也算是比較“優秀”了。並且,阿瓊坦克的傳動系統還採用了比較前衛的5檔自動排擋箱,由此可以大為減輕駕駛人員的駕駛壓力,從而也提升了坦克的運轉自動化水平!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挑戰者2”主戰坦克


同時,據相關資料披露,阿瓊主戰坦克可以直接越過3米寬的戰壕和0.9米高的垂直矮牆,整體爬坡度為60%。我們知道阿瓊坦克的部署地域主要集中在西部沙漠地區,其便可以在廣袤的沙漠以及高地形成良好的地理作戰優勢,72km/h的機動速度也可以讓其在運動中有效打擊敵方固定或者移動的軍事目標。

當然,至於戰車研究院為何要把阿瓊坦克的動力艙室設置為柴油引擎,我就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其實,柴油引擎比較安全可靠、易存儲、燃燒效率高,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柴油價格比汽油便宜。

柴油機最高熱效率可達46%以上,而汽油機僅30%,並且柴油機燃油消耗量比汽油機節省30%~40%。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90式”主戰坦克


從資料來看,對於國內能源儲備量並不豐富的印度來說,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柴油發動機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目前,就連日製的90式主戰坦克也採用了更加經濟耐用的二衝程柴油機,世界上範圍內的柴油機坦克和汽油機或者燃氣輪機坦克也處於平分秋色的地步。

但是,困擾柴油機的最大問題便是其低溫下啟動非常困難,工作時噪聲大(這一點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大卡車或者拖拉機得到實際檢驗。不過,目前許多柴油坦克都會裝備消音裝置,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坦克的輕機動)。


40%的國產率,服役後故障頻發的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難以接受

緩慢行駛的“阿瓊”坦克


所以,對於大多數裝備柴油機的坦克來說,甚有“未見其車,先聞其聲”的諺語。

總結

目前,在印度陸軍裝甲部隊裡服役的阿瓊坦克已經達到336輛以上,而在阿瓊坦克MKI基礎上改良的MKII的國產率也達到了90%(此項提升數據來自印度戰車研究院,並無實際資料佐證。不過,MKII型卻拋棄了韋格曼公司,隨即讓以色列IMI公司和日本三菱機電公司參與合作改進)。

如此看來,印度軍隊對於裝備大型國產武器的趨勢可謂是信心勃勃,卻又是道阻且長。至於阿瓊坦克的真實戰鬥力還是需要經過實戰檢驗,絕非聽信戰車研究院的一家之言。

文:歷史小記者,參考坦克資料,文章僅供參考

圖:部分站內配圖、站外配圖,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