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這幾天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其核心內容是自動駕駛市場預測及實施路徑,如果再加上新能源汽車,代表著行業專家研判的兩條路就齊了,之前的猜測也落地。

針對於兩份路線圖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汽車人參考預判了以下三個結論。

第一,電動是標配,盈利靠智能

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兩者結合起來看,智能化和電動化的融合基本上成了定局。

彙總內容如下圖: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路線圖2.0

業界的認識逐步從“先電動後智能”的彎道超車,逐步轉變為“智能電動一起抓”的換道先跑策略。

對於主機廠來說,汽車電動化和L2成為了標配,或者說是基本門檻。

在三電系統滿足續航、充電、安全以及成本的背景下,未來拼的是智能化,也就是要靠著“軟件”來盈利。

對於公眾來說,會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標準配置的電動車,硬件價格下降,“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特斯拉”,主要的消費在售後,軟件價格會越來越貴。

第二,L3法規五年後成型

無論是SAE還是我國自動駕駛分級,通俗講就是“L1是脫離雙腳(DA)、L2是脫離雙手(PA)、L3是脫離雙眼(CA)、L4是脫離大腦(HA),L5是無人駕駛(HA)”。

目前L2基本實現了量產,很大程度和政策有關。

如果要拿到E-NCAP或C-NCAP的“五星車”評選,必須標配自動緊急制動AEB,而要實現AEB,需要裝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那麼也可以“順便”實現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功能,而對車企來說增加的成本不會太多,還可以作為一個新的賣點。

但是對於L3卻是另外一回事,不同於L2出了事人負責,L3定位於人車共駕,人可以脫離駕駛狀態,但需要隨時接管汽車。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這就存在了何時接管、如何接管及人車責任界定等一系列問題,目前至少在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法規和標準,市場上只能用L2.5、L2.99等字眼。

到2025年,L2和L3新車佔比為50%,到2030年佔比要到70%,L2已經量產,那麼未來5年的增量在於L3,意味著針對於L3的法規必須要出臺

最近本田宣佈推出全球首個L3級別汽車,前提是得到了日本政府法律的認可,要合法使用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需要有清晰的界定,或許能夠有一些參考意義。

只要政策法規沒有放開,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就是無稽之談。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第三,2035年全面無人駕駛,技術絕不是難點

在智能網聯路線圖中,將汽車分為了乘用車(私人轎車、Robotaxi)、貨運汽車(包括物流配送)、客運汽車(城市城際公交、通勤小巴)三種類型。

對於私人轎車的實施路徑,是從2020年應用於交通擁堵的L3功能,到L3在2025年高速公路上大規模應用,2030年L4規模化應用於城郊和城市道路,最後2035年,L5無人駕駛開始應用。

貨車相比於私人轎車實施路徑稍有落後和不同,從2025年L2高速公路應用,傾向於直接跳到2030年L4配送、隊列行駛大規模應用。

而客運汽車以BRT為入手,實現2030年的城際高速和城市公交的L4運行。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私人轎車自動駕駛實施路徑

總體而言,都指向了2035年實現L5級別的無人駕駛,願景宏大。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目前無人駕駛領頭羊特斯拉,其CEO馬斯克不止一次表示,今年年底特斯拉已經具備了汽車實現無人駕駛所需要的技術。

那麼未來很多年,我們重點關注和解決的,應該是“技術實現”與“大規模量產”之間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應該不是一點點。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兩份路線圖,三個結論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