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的蟋蟀皇帝

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的蟋蟀皇帝

朱瞻基在幼年的时候,就深受祖父朱棣和父亲的赏识与关爱。据说朱瞻基在出生的时候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朱瞻基从小就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他生得虎头虎脑,很像他的皇祖父朱棣颇有英气;他的性格非常沉稳、自信;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从不轻易表露出来。朱棣很欣赏他,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经常带他去狩猎,北征蒙古的时候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瞻基的早慧,很受朱棣的喜爱。朱棣尚武,经常带朱瞻基离开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朱瞻基不仅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他父亲,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这一切引起了其他几个叔父的警觉,他们对他的坚强的性格和他受朱棣的宠爱有很深的印象。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儿子朱瞻基好圣孙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少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的蟋蟀皇帝

朱瞻基从小就在北方长大,相对于南方那个陌生的城市,他更喜欢北平的空旷,那种习武的战场。他与朱棣的性格有点像,善骑马、尚武力,在朱棣死后他仍然保持着经常狩猎的传统,甚至带着几个侍卫深入北京附近的山中打猎。他非常喜欢骑在马上自由洒脱、神采飞扬的那种感觉,能够让人放飞自我。仁宗皇帝曾经打算迁都南京,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使得这一计划暂时中断。朱瞻基即位后,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十分英明的决定:取消父亲的迁都计划,继续以北京作为帝都。

年轻的朱瞻基即位后,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看到了机会,比如朱瞻基的皇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但是朱高煦并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建文帝。在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的建议下,朱瞻基御驾亲征,三两下就打败了朱高煦,并将他生擒。在打败朱高煦后,朱瞻基立即召见赵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兵权。

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的蟋蟀皇帝

朱瞻基对待朱高煦还是很仁慈的,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还去探望他——没想到,朱高煦故意伸出腿,将侄子绊倒在地。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居然将铜缸顶起来。朱瞻基随即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生生烤死在铜缸内……

就这样明初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朱瞻基在位时非常关注民生。在出游的途中,他遇见耕地的农夫,朱瞻基拿过犁推了几下,就已经感到非常累了。他回头对身旁的大臣说,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 ,何况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瞻基虽然身处皇宫,但他对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是有一定了解的。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朱瞻基派遣官员去消灭蝗虫,并特意下旨给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

在军事上,朱瞻基跟祖父朱棣一样,多次御驾亲征,外御蒙古、内平叛乱,清除军队中的腐败,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财政上,朱瞻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免惩罚性税赋,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实施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在外交上,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的蟋蟀皇帝

朱瞻基不仅工于绘画,而且还精于其他乐艺,他甚至喜爱蟋蟀。吕毖在《明朝小史》里记载:“帝酷好促织(蛐蛐)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是说朱瞻基爱好蛐蛐,经常从江南获得,以至于蛐蛐身价百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也提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皇帝可以有点爱好,但因为个人爱好,导致劳民伤财,显然就不是有德之君的所为了。以至于坊间大都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的说法。

朱瞻基是明代以来第一位开始享受宫廷生活的皇帝。经过明初几位皇帝的治理,明朝已经出现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朱瞻基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爱好,不像后期的皇帝,只知自己的享乐,导致出现奸臣专权的局面。朱瞻基乐而不嬉、欲而不淫、威而不苛,自有一种魏晋名士的风度。朱瞻基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在位的十年,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是最和谐的,也是明王朝最好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