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小白們,收好新入職的六條錦囊

又是一年入職季。一大波小鮮肉從象牙塔裡走進職場。從學生時代到白領時代,肯定有諸多不適應。越快融入,越早成長,對職業生涯成長越有利。下面,就讓我傳授幾條錦囊,讓你少走點彎路。

(一)相比內在,外在不重要?

對於職場小白來說,這個一定要放到最前邊講。

知乎上有個問題“內在和外在那哪個更重要?”高票回答大意是,姑娘的外在決定自己會不會了解她的內在;姑娘的內在決定自己會不會一票否決她的外在。

作為不修邊幅、不拘小節的糙漢子,我是有著慘痛教訓的。每當回想起來糗事,不禁鞠一把熱淚。

你知道嗎,辛曉琪唱的“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也讓我們想起了初戀女友身上那淡淡的海飛絲髮香和小護士護手霜的味道。多麼美好的故事啊,但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出現事故啊!

一開始分到基層班組工作,身邊都是豪放的老爺們,工作環境也算是髒亂差。有天同事一進屋就聞到一股怪味,以為是哪裡東西過期變質了。殊不知是兄弟我浸淫了多天的臭襪子在發威。

不巧的是,單位經理又叫我出去陪客戶。我抓緊到附近的體育用品店買了雙新襪子換上,才敢去應約。你問舊襪子呢,現在還在廣袤的田野裡搖曳著呢。

後來,我調到部門,並且在大領導身邊工作。部門主任默默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委婉而堅定地向我提了幾點要求。然後我就把我的劣質襯衫換成了品牌襯衫,向他學習每天洗頭後出門,時刻注意個人衛生。

儘管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卻再也沒有遭遇到一票否決項。

我非常慶幸遇到了這麼負責任的領導。相信我,第一印象特別重要,職場小白第一步從個人形象抓起!

(二)力爭完美,完成是前提!

有人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眾多重度拖延症患者的通病。

基本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常常遇到這樣一個場景。接手了一項任務,我一定要把它做完美。默默在腦海中推演了好多遍,先做這個,再做那個…結果時間過去很久了,任務還沒有開始。總是在Deadline前匆匆了事,質量不高。

這個缺點曾經在我從事文字工作後被無限放大。我經常勉勵自己,要獨闢蹊徑,讓人眼前一亮。蒐集素材、認真思考,但隨著時間流逝,曠世大作還沒誕生,焦慮情緒騰然升起。

前輩告訴我說,你一定要摒棄完美主義傾向,放低自己期望,告訴自己無論多爛先寫出一稿。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反而慢慢雕琢一下就能出來自己比較滿意的東西。

後來的實踐也證實了這一點。要完美,先完成。

萬事開頭難。一件事情只要你開始做了,你就會沉浸其中,遇到困難了,就逐一分析,各個擊破,事情就慢慢往前推進了。這樣最終交付的結果肯定不會差。

向拖延症say no,從立刻行動開始!

(三)寧做百靈鳥,不做貓頭鷹!

有人按照生活習性的不同,將人們大致分為早起鳥兒有蟲吃的百靈鳥型和晝伏夜出的貓頭鷹型。

這一點見仁見智,在我工作單位裡,大家對於早到的評價始終大於晚走。

剛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職場小白,早上起床恐怕是一件非常考驗革命意志的事情。

早到一小時、晚走一小時,在我們的腦海裡是沒有區別的,反正不都是多為革命貢獻一小時嗎?

但在你的BOSS心中,真的沒有區別嗎?恐怕未必。即使兩者的工作量相當,前者的標籤是自律,後者的標籤是拖延。

大家普遍認同早起是一件困難的事。你能夠克服困難,堅持早到,證明毅力勝於常人,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四)對待領導,工作上要靠前,生活上不靠近

初生牛犢不怕虎。剛畢業的時候大家見到大領導應該都不發怵。工作幾年後,有了得失心,見到領導就容易患得患失了。

要記住一條原則:領導聘用你去完成工作,那麼達成工作目標永遠是第一要務。

剛參加工作時我遇到一個接待任務,提前被告知大約幾點客人要到達火車站,需要我和領導去迎接。領導也說了,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去喊著他,就回辦公室了。等時間差不多了,我去喊領導出發,結果敲門前發現領導在打電話。

我就站在門外等,儘管心裡很焦慮,但是仍然執著地等著領導打完電話才敲門。我想當然認為,這是對領導的尊重。結果錯過了這十分鐘,讓客人出站後還等待了一段時間。

後來交談中才知道,領導那通電話只是打發時間的閒聊電話,他也一直在等待我去敲門喊他。

再就是網上已近成為陳詞濫調的“覆命”意識。任何事情佈置了,就必須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即使再小的事、不緊急的事,當面或者電話彙報不方便的話,也應該通過短信或者微信答覆。

有次,領導佈置我發郵件的小活,我認為郵件發完了,對方肯定收到了,也就沒有彙報。結果第二天領導反饋郵件對方沒有收到,問我是不是忘發了。經過落實,對方將郵件地址發錯了,但由於沒有及時對接,也沒有發現,差點耽誤事。這就很容易落下“不靠譜”的評價。這種負面影響在職業生涯中是致命的。

另外,人與人之間是有心理安全距離的。越線了,人的心裡就會不舒服。特別是不熟悉婚姻、孩子等家庭情況的時候。有人與領導混熟了,特別是平易近人的領導,就容易產生“倆人是朋友”的錯覺。甚至還有基層單位副職搭部室正職肩膀,回頭被狂奚落的事情發生。

當然,這個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小心謹慎總比犯錯後彌補要好得多。

(五)團結同事,要眾人拾柴,不要相互拆臺

現在,成熟的團隊都比較注意梯隊建設,注意老少搭配和年齡層次。但同齡人的競爭仍然不可避免。

剛工作時,年輕人爭強好勝,或多或少有“吃獨食”心理,總想著獨立完成一件漂亮的工作,一朝成名天下知,唯恐被別人搶佔了功勞。

這個思維定勢很正常,越早走出對你的職業生涯越有利。大家都是來養家餬口的,都是一般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除非公認的“攪屎棍”,同事關係維繫起來並不是那麼頭疼。經常分享點吃的,見到本好書送給同事、在職責範圍外稍微搭把手、救個急,都容易讓別人產生好感。

一件稍微有點難度的工作必然是需要協調配合的。默契越高,效果越好。

拆臺、詆譭是要命的缺點,它會損壞別人對你的信任基礎。即使通過踩著別人爬上去,但是留下的風評太差,容易讓人有戒備心理,與人合作有困難。

不團結同事特別是搭班子的成員之間有嫌隙,有時甚至影響兩個人的進步。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六)不犯顛覆性風險,爭做突破性貢獻

入職之初,我領導就跟我說,“一年之中,千萬不要犯顛覆性風險,要做一兩件自己滿意的事情。”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因為平時工作太瑣碎了,事務性工作充斥工作時間,很容易就在庸庸碌碌中過了一年又一年。

有句俗話說的好,永遠不要用戰役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工作久了,要低頭拉車,更要抬頭望路。

“業務+改進=工作”,所謂突破性貢獻,我更願意用增量貢獻這個詞來界定。一個是別人幹80分你能幹90分,一個是別人想不到我能想到而且幹成。

每年都確立一個小目標,積跬步以至千里,長期積累下來,成長也就比較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