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營銷文案的核心,就是要讓人完成某個提前設定的行為。

但難點是,如何順暢地打動人讓他願意動起來呢?

方法很多,眾說紛紜。

但有2個落筆方向是萬金油一樣的存在,雖不至說馬上能讓文案大放異彩,但在你沒頭緒時,能讓你很快進入軌道。

一個是利用喜愛,一個是逃離厭惡。

基於這2個方向,有4個打法可以去寫營銷文案,這是今天老賊分享的。

01

強化喜愛——激發嚮往


如果我們完成某個行為後,能得到自己一直喜愛的東西,那就更願意行動起來,這是毫無疑問的,趨利是人最原始的天性

所以,如果用戶按你說的去行動(比如使用你的產品),剛好就能獲得自己一直喜愛的某些狀態、事物或滿足,那你可以去強化並放大這種 “喜愛”,通過趨利心理激發用戶嚮往。

告訴他,在行動後,他就能得到這種 “喜愛”,而且你這裡為他準備的是別人沒有的、稀缺的、更甚一籌的。

比如巴黎揚羅必凱在為法國眼鏡品牌Keloptic創作廣告時就充分利用了這個點,他們以梵高自畫像、巴黎聖母院等印象派畫為背景,製作了一系列創意廣告,不斷強化用戶追求眼鏡清晰度的這個喜愛點:

從模糊的印象派到清晰的寫實派,就只差一個Keloptic眼鏡而已。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再比如掌閱在之前推出的 #閱讀的百萬理由# 公益讀書活動時,邀請楊瀾、成龍、鄭淵潔、馬伯庸、饒雪漫等數十位大咖,在傳播打法上,都是在強調讀書帶來的好處和美好:

讀書帶來改變

開心的時候,我們會笑,

也會打開一本書晝夜不停地一口氣讀完;

哀傷的時候,我們會哭,

也會翻開一本書讓自己融入另一種人生;

煩悶的時候,我們會沉默,

也會著眼於字裡行間宣洩自己的情緒;

因為讀書,

我們都是孩子,對世界依然心存好奇;

因為讀書,

我們遠離浮誇,學會與自己相處;

因為讀書,

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體會一萬種情感;

......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還有之前吳青峰與知乎攜手推出六一短片《大小孩》,主題文案就是:

「童心」是需要「好奇世界」的能力來守護的

用你喜歡的狀態,塑造你更喜歡的,以此激發大家對於這種好奇和童心的嚮往。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02

消除喜愛——放大損失


同理,如果我們不完成某個行為,就會失去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那我們也更願意行動起來,因為趨利背後還有一個害怕損失

人在面對同等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會更加令人難以忍受。因為比起收益帶來的快樂,我們更在意損失帶來的不快樂。

所以,如果用戶不去行動(比如參加你的活動),可能會失去自己一直喜愛的某些狀態、事物,那你依舊可以去強化這種 “喜愛”,並放大不去完成可能會帶來的 “喜愛損失”,加速用戶行動。

比如索尼泰國創意廣告《女大十八變》,就是一個經典中的王者。一開始,屏幕上出現的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然後屏幕外有個父親帶著滿臉的感動和懷念在看,而且笑中帶淚,看起來非常感人。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而突然,背景音樂停了,旁邊一隻手遞來一張紙巾給這位老父親,神轉折來了,女兒已經 “女大十八變” 到.....不忍直視,看完你肯定會笑抽。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視頻在最後點出了sony的廣告核心——美好的回憶是值得珍藏的

很明顯,意思就是:不用sony的話,這些你喜愛的美好時光就一去不復返了。

再比如下面這個廣告,也是同道中人。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03

強化厭惡——製造恐懼


如果做了某件事,會帶來自己一直厭惡的某些場景、事物或狀態,我們肯定就不會再做這件事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所以,如果用戶不去行動(比如使用你的產品),會給他帶來自己厭惡的某些結果,那你就可以去強化這些 “厭惡”,甚至是將厭惡製造成恐懼,讓人再也控制不住,迫切地想要完成你想的行動。

泰國人壽保險有一個傳播覆蓋面非常大的TVC廣告《父與子》,也是在製造這種恐懼:

爸爸從小一直不支持兒子玩音樂,總是痛罵兒子,不理解不支持......在車裡他非常自責:

“我需要一些時間去理解他。”

"我需要一些時間來做那些我從未做過的事:更好地照顧他,愛他多一點。"

可就在回憶這些的時候,突然一輛公交車衝過來,從正面撞在了他的汽車上,他死了。而他是去參加兒子音樂演出的。

最後的字幕是:泰國人壽保險。

你品品。圍繞親情入手,劇情很簡單,但泰國廣告就是總能做到催人淚下,在各個細節的情緒點上打動人。據說,當時的市場效果很不錯。

這種利用強化厭惡的 “恐懼營銷” 雖效果不錯,但一不小心也容易造成負面效果,讓人非常反感。

要有度,不要過分去營造恐懼,你的解決方案也要靠譜合乎邏輯,讓人感知到它確實可以解決厭惡,而且行動非常容易。

比如定位於高端商務人士的《經濟學人》雜誌廣告深諳厭惡營銷之道,它沒有直接說服讀者來讀,也沒有赤裸裸的嚇唬你,而是在廣告裡巧妙地引起你的 “不適感” :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我從未讀過《經濟學人》”

一名42歲的管培生說。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Money talks,有錢能使鬼推磨。但錢說了什麼,你不一定懂,所以你需要《經濟學人》解釋給你聽。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你的見解主張要能好到發光才行,光是腦殼亮到放光可不行。

還有臺灣山葉鋼琴經典的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這是臺灣地區最有名的廣告語之一,它就是抓住父母害怕孩子變壞的心態,採用攻心策略,再加上一系列操作,讓父母去認可山葉鋼琴,解決他們內心最大的擔心。

04

消除厭惡——規避痛點


同理,如果做了某件事,能夠避免或減少現在自己一直厭惡的某個場景、事物或狀態,那我們肯定願意做,人人都想從自己當前厭惡、痛苦的情境中抽身出來

所以,如果用戶去行動(比如使用你的APP),能夠讓他避免或減少自己現在非常厭惡,但苦於得不到解決的某些結果,那你可以去挑明當前他身處其中的一些痛點,刺激他行動起來逃離出去。

告訴他,在完成這個行為後,他現在厭惡的這些痛點是可以規避的,而且還會朝著他 “喜愛” 的方向轉變。

比如陌陌之前就推出了一組以動物隱射年輕人的廣告,整個主題圍繞 “就這樣活著吧” 進行發聲。

通過正話反說,挑明現在很多年輕人生活中的痛點,如 “按部就班”、“畏懼社交”、“膽小”、“生活無趣”等等,旨在激起他們想要逃離其中的情緒,從而引導行動(用陌陌)。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不要追求改變

一成不變最好

就這樣活著吧

類似的還有京東雙11 “戲謔” 天貓的廣告:雙11,怎能用慢遞?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告訴用戶我可以幫你解決。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還有一個Berlitz商務溝通培訓的創意廣告,把人與一動不動的道具擺設組合起來:

融入對話好嗎,而不是當個背景!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收好!大多營銷文案都在用這個打法

好了,總結一下:

營銷文案的核心,就是要讓人完成某個提前設定的行為。

在你文案沒頭緒時,利用喜愛和厭惡能讓你快速進入軌道。基於此,有4個方法可以去寫營銷文案。

1、強化喜愛:不斷強化並放大完成某個行為後能獲得的 “喜愛”,通過趨利心理激發用戶嚮往。

2、消除喜愛:強化完成某個行為後能獲得的 “喜愛”,並突出沒有完成會帶來的“喜愛” 損失,讓人因害怕損失而加速行動。

3、強化厭惡:強化沒完成某個行為會帶來的 “厭惡”,甚至恐懼,讓人迫切想要行動起來。

4、消除厭惡:挑明並強化當前用戶身處的一些痛點,刺激他行動起來逃離這些痛苦。

以上,希望能馬上幫到你,或者給你的思考帶來一些啟發,感謝!

文 |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我【木木老賊】,可以第一時間和我交流、答疑。免費獲取最新新媒體運營、營銷妙招、文案進階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