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文 | 李珂


達利這個有著閩南人“敢拼”氣質的企業,在食品行業裡有著驕人業績的同時,也時不時地傳來些質疑聲。都說管中窺豹,本文的細枝末節,對於今天的達利都是“小問題”,可快消君希望:達利能再完美一些。


01

這個春節,還是有人賺了


今年伊始,快消君曾在《2020年了,達利的經銷商為何還這麼難?》一文中報道過,兩位分別身處黑龍江、浙江的達利經銷商庫存嚴重,廠家拖欠款項的情況。


從快消君對以上經銷商回訪的情況來看,在經歷了一個“史上”最為焦慮的春節後,這些經銷商的生存現狀依舊喜憂參半。


“從大年初二忙到現在 ,唯獨達利這邊挺‘操蛋’的。”一位位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的前達利經銷商劉先生告訴快消君。


大多數情況下,對經銷商而言,一句“忙”,意味著有錢可賺。這個春節,雖然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橫掃了絕大多數行業,但作為一個深耕快消行業近二十年的“老江湖”,劉先生還是憑藉對市場的敏銳度賺了不少錢。


他表示,因消費者恐慌性囤貨,大年初三到初八的時間段成了一個“瘋狂搶購”期。縱觀整個食品飲料行業,掛麵、方便麵、火腿腸,延伸到麵粉、豆油的銷量,都是幾何倍增。其中,康師傅的方便麵、雙匯的火腿腸都是典型例子:銷量提升特別迅猛,來一車貨都不用進庫房,分一分就沒了,且幾乎一直是脫銷的狀態。


此外,雖然近期部分工廠已經復工,但疫情對產業鏈依然存在較大影響。工人、原料、包裝,上下游產業鏈全面復產難度很大。由於疫情的發展,各個國家都限制出口,導致市場上小麥、黃豆等農產品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一系列情況導致的結果是,主流超市的貨架一直處於“被搬空”的狀態。


“客觀而言,抓住這些機會,這個春節賺了不少錢。”劉先生告訴快消君。


“相對地,飲料、禮盒、罐頭、啤酒等品類銷量受疫情影響則比較大”。劉先生表示,截至今時,以上品類的銷量也沒見到明顯回暖。以齊齊哈爾為例,春節期間,所有的飯店都被要求關閉,供應這些飯店的酒水飲料經銷商就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倉庫裡囤積了大量臨期和過期產品。


“雖然,牛奶類影響相對小一點,但飲料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保守估計過半。”劉先生說。他還表示,經銷商退換貨壓力依然很大,基本上折損都靠自行解決,部分廠家頂多承諾未來銷量好的時候在當地市場上補點費用。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飲料整體不好賣,但最讓劉先生“揪心”的,還是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達利的欠款和產品庫存問題。即便此情況曾被報道過,但當地負責人卻依舊“任性”。


02

達利,一道過不去的坎


“完全沒進展。十幾萬塊錢的貨物幾乎沒消化,面臨過期難題。達利還欠我2萬的質保金,一萬多墊付的、已經上賬的費用。打電話依然沒人接,從上到下 。”劉先生表示。


最後和達利的對賬日期是今年1月14日,直至3月9日——東北地區大部分解封,飲料行業秩序已經恢復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達利負責對賬的人員也沒有給予相關回復。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關於這批十幾萬元的貨物,劉先生解釋稱,“這批貨是一車、3800件,這個品類的飲料在當地每個月的銷售在300件左右,當時的城市經理承諾貨到後可以和周邊的經銷商分出去。”他還表示,如果不是因為達利城市經理彼時的這個承諾,他也不會以整車的形式如此大量地提貨。


合作伊始,達利的模式是:為經銷商配業務員,並承擔底薪五險一金;經銷商承擔的則是每賣出一件商品相應的提成。例如,青梅綠茶是八毛錢,樂虎是兩塊錢。


“和我合作跑店的達利基層業務員的工資、待遇其實並不低,在本地甚至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劉先生稱。不過,雖然拿著穩定的薪水,但這位業務員此後不久便辭職了。究其原因 ,他先生回憶說,“他慢慢發現達利在當地的運作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狀況。”


“樂虎和豆本豆兩個產品,本地消費者第一次嘗試後,第二次大概率不會再買——即使是白送。”劉先生表示。不過他也坦言,由於“再來一瓶”活動的支撐,樂虎也曾有過一段暢銷的日子,但隨著豆本豆的上市,上述市場費用被逐步蠶食,去年十月份以後,樂虎也陷入了動銷不利的境地。


快消君曾報道過,“吃掉”費用的豆本豆,也沒得到應有的市場認可度。雖然達利廠家一再“利好”豆本豆的銷售額,但產品最終大多都是經銷商買單了,市場上流通的很少。劉先生表示,在部分市場,豆本豆一“到”貨就開始在大賣場甩賣,剛開始對摺,緊接著就三折乃至兩折拋售。


截止發稿,該經銷商倉庫中還有大概1800箱樂虎(每箱45塊錢出廠價),以及價值2萬多塊錢的豆本豆等產品。此外,豆本豆和樂虎賣不動,還間接“搗亂”了青梅綠茶的市場行情。


糟糕的是,青梅綠茶的季節性特別強,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冬季的銷售都挺難的;但當下最大的問題還是:青梅綠茶已經幾乎沒有利潤了 。“現在,整個達利在齊齊哈爾的飲料板塊,就指著達利綠茶了。隨著天氣轉暖,青梅綠茶雖然會相對好賣一點兒,但出廠價24塊出頭,終端來回竄貨可能已經可以做到25塊錢左右,經銷商完全賺不到利潤。”


這兩年,達利不斷地出新品,但是成活率都比較低。甚至,豆本豆和樂虎激醒,以及青梅系列茶等產品,都不太好賣。劉先生認為,最大的問題是達利所有的新品都是由經銷商買單,整車整車發貨。此外,達利每個月還給經銷商強配滯銷或是不好賣的產品,連返利補的也是上述產品。


“知難而退 ”的劉先生最終放棄了當地達利的經銷權。通常,有責任心的廠家更換新的經銷商,都會把老經銷商的庫存接收,並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事實上,當地的達利業務主管也曾承諾為其清庫存,但從去年十月放棄經銷權至今、半年時間內,達利並沒有履行承諾,甚至“一件商品也沒管”。


彼時,擺在他面前更大的問題在於,達利給接手的新經銷商配送了日期更新的貨物後,他手上日期過半的貨物就成了“定時炸彈”。而後來接手當地終端的業務員給他的說法則是:不經他手的產品,不負責。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十幾萬庫存,有的已經過期,有的面臨過期,最後一批貨是4月17號到期,如果得不到說法,我還得全面接管。已經投放市場的臨期、過期產品帶來的間接損失,大概幾萬塊錢。”劉先生說。


03

沒曝光的角落,也需要善待


劉先生的遭遇令人嘆息,相比起來,浙江的C女士(化名)則要好運很多。


針對快消君此前報道的“達利承諾退貨不兌現,並拉黑客戶”一事,當事人——來自浙江義烏的達利分銷商C女士反饋稱,文章刊發後,達利很快與其致電溝通,並於當週解決了款項的歷史遺留問題。看到C女士的訴求得到合理化回應,快消君由衷地替經銷商解決實際問題感到欣慰。


不過,同樣來自義烏的達利分銷商——丁先生卻向快消君反應,被解決的只是表面上的問題。以他為代表的義烏的達利分銷商們,仍在為市場和費用問題和達利糾纏不休。


丁先生稱,與達利的合作始於2016年9月。彼時,達利園找到丁先生希望合作。雖然義烏原本已有經銷商,但由於市場空間還是比較大,所以達利找來了幾個分銷商,希望通過合作把義烏市場做大。合作形式是廠家業務員跑單、車銷,分銷商主要負責配送。


和上文劉先生的情況類似,達利在義烏的操作手法也是經銷商先打款發貨,市場費用由經銷商墊付,經銷商花了多少錢,包括收回來的過期品、處理品,都由廠家業務員來記賬。最後廠家做費用、返利。


丁先生說,合作伊始,一切還比較順利,費用核銷的落實情況也比較好。不過隨著達利產品動銷逐漸受阻,費用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由於達利的貨物有一段時間在義烏市場賣不動,打款和庫存壓力逐漸增大,達利業務員提出由他們想辦法處理,主管核對後記在經銷商賬上,但貨物便宜處理後的差價卻一直沒有補給丁先生。此外,從開始打款、發貨至今,公司承諾的返利以及墊出去的費用都一直沒有兌現。當丁先生提出索要相關費用的訴求時,也一直得不到具體答覆。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2017年4月以後,達利在義烏市場的經營索性不經過丁先生了,轉而直接讓業務員跑市場,公司自己送貨。在丁先生看來,此舉無異於“卸磨殺驢”:經銷商們把市場做成熟了,然後被無情甩開。


在整個問題待解的過程期間,義烏總共換了三個城市經理。第一任城市經理承諾了會解決丁先生的費用問題,但不知什麼原因很快被調走了;接手的第二任城市經理,看過丁先生的倉庫後也答應會想辦法補回相關費用。一直到當下的第三任城市經理,丁先生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未得到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丁先生想要的錢沒要回來,該賺的錢卻賺不到了。


他稱,第三任城市經理上任以後,義烏地區達利總經銷商直接停止了所有分銷商的訂單和供貨,轉而讓業務員直接賣貨,並給到業務員5塊錢一箱的提成。彼時,是聽裝樂虎最好賣的時間段,業務員也“沒日沒夜”地去賣貨。不過,丁先生等分銷商的利益,卻被置之不理。


“有錢他們自己賺,但拖欠我的錢卻一直沒有下文。”丁先生表示。


關於這筆款項,最新的消息是2019年3月,丁先生終於把達利在義烏的相關負責人請到了自己的家裡,和對方理出了一個明細賬目,對方再次承諾會給出解決方案。不過,還是一直拖,直至今日。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時間拖的太久了。當初就這麼一心一意把達利在我這個市場做好。辛苦了整整兩年。市場是做好了,但投資了這麼多錢。到最後返利和墊付的費用都沒得到保障。現在只希望公司能給我一個處理方案。一次性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丁先生如是說。

後記:


2019——轉型之年,財務數據一向好看的達利終於也有點“力不從心”,其中貢獻利潤的重點板塊——飲料營收下滑了2.1%。


作為一個港股上市的企業,達利的賬面數據一直都是比較好看的。這幾年,“達利淨利潤能超康、統之和”已經成為了年報季媒體慣用的題目。也難怪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達利一直是一個好企業,甚至是“產業印鈔機”。


不過,對於經銷商而言,重要的不是達利甩開康、統多遠,也不是許世輝能多少次登上食品行業首富的寶座,而是自己能否賺錢。近年來,業內一直有類似聲音:達利終端動銷壓力大,貨都壓在經銷商倉庫裡,能賣得動的產品利潤也不夠,更多的是靠“割經銷商韭菜”成就賬面業績。


當然,信息充分的時代,廠家也不會不明白下面的實際情況。或許,達利堅信“敢對經銷商強勢才是快消君企業的底氣”;但實際上,達利的品牌並不算特別強勢,而對渠道的掌控力才是達利真正的核心資源。


快消君認為,一個好公司應該和供應商、經銷商實現共贏。如果不好好維護渠道,過往的渠道紅利總有耗盡的時候。現在,消費品的競爭如此激烈,長期壓制經銷商的利潤空間,甚至“卸磨殺驢”,不是長久之計。


更何況,由疫情啟幕的2020年,註定比2019年更具挑戰。對存量經濟的搶奪戰,將會愈發慘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每一個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值得被重視。畢竟,無論消費者還是經銷商,大家手頭都越來越緊,沒有那麼多“傻白甜”可以騙了,能割的 “韭菜”也越來越少了。


“被坑”經銷商生存樣本:這個春節賺到錢了,但達利依然“操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