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隨著中國應試教育越來越成熟,各大教育機構、補習班也日益增加,只要是中國有的考試,那就一定能找到與之相對的輔導班。

這些輔導班不僅能帶著學生們有針對性的複習,有的經驗豐富的老師還會押題,增加學生考中的幾率。

實際上輔導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考試,科舉輔導班應運而生,也就是古人口中的書院、文社。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科舉的帶來的好處

在科舉制誕生之前,朝廷的官員基本上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人想要做官那是難上加難。

換句話說,要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只要不出意外,那你自己加上子孫後代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不僅能做官,還可以享受到不同尋常的待遇。

若是出生在普通人家,除非天大的機遇,不然祖祖輩輩都沒有改換門庭的機會。

至於讀書就更不可能了,先不說平民百姓有沒有權利讀書識字,要知道書都在官員家族中,而且把控特別嚴格,那是作為延續家族命運的存在,根本不會流出來。

科舉制的誕生,將當官的權利下放到了每一個人身上,不管你是富二代還是官二代,想步入仕途都要經過科舉。

從這方面來講,科舉制給每個普通人家提供了平等的機會,不計出身,只要高中,就可光宗耀祖、改換門庭。

除了可以做官外,科舉還有其他福利待遇,即使是中一個最小的秀才,那也是令普通人仰慕的存在。

首先是有幾十畝的田地不用交稅,在糧食為主的古代,這就意味著家中生活綽綽有餘。除了不用交稅外,還可以僱傭下人,這可是花錢都買不來的待遇。

若是中了舉人,不僅田地不應交稅,還有了為官的資格,領朝廷的工資。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科舉難度及考試內容

科舉考試有如此大的“報酬”,考試難度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所有的考生都要經過三關的童試,全部通過的人就叫做秀才,若是童試都沒有通過,那連讀書人都稱不上。

童試之後就是鄉試,只要通過了鄉試,那麼恭喜你解鎖舉人成就,從此可以為官一方造福百姓了。但可不要小瞧鄉試,范進那麼大歲數才中了舉人,足見其試題難度。

鄉試考察四書五經等文學作品外,還會考察考生對國家大事、百姓民生的瞭解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到現在叫做時事與政治,在古代叫做測問。

更重要的是,鄉試三年才有一次,若是落地就要三年後再考。所以實際上范進承受的是是身心的雙重摺磨。

中舉之後的考試叫做會試,在鄉試第二年春天舉行,通過了就可以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這一系列考試除了考察考生的還是含量外,多種角度的切題及寫作能力也是重點。不僅要求你的文采好,還有與眾不同。若是實際問題,那你的建議必須有可行性。

畢竟是為國家培養官員,所以考察內容表面上看是死記硬背的內容,其實更是綜合實力的考量。

家族輔導班

家學一直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雖然科舉制的推廣使得各個豪門望族失去了直接做官的機會,可經過幾代的積累,各種資源數不勝數。

為了能讓家族長久發展,族長會為所有適齡的後代開設科舉課程,從最簡單的識字,到最後的拆題、寫作,都可以在家族中的學堂學到(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府)。

更重要的是,擔任家族中教師一職的還有已經科舉高中的官員,他們有著最直接的科舉經驗。

而且與學子們都是親戚關係,由他們來傳授解題方法和技巧,不僅能使考生應試能力更上一層樓,還可以極大程度增加他們的通過率。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書院、書社

大家族子弟有機會學習科舉的應試技巧,寒門子弟缺乏資源,如此一來科舉的勝利者不還是豪門望族嗎?

這一點我們聰明的古代商人就已經替你想到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寒門子弟沒有學習科舉知識的地方,那就專門開設一個這樣的組織,一方面能夠使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學習到科舉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能獲得不菲的收入。

於是以書院、書社非包裝的古代科舉輔導班瞬時間佔領了市場,並且收到了廣大科舉考生的熱烈追捧。

雖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補習機構,但在師資力量上卻從不敷衍。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能夠在書院裡當先生的人,有的是高中後退休的官員,有的是花重金聘請的學者,也有的人是本身在書院學習,科舉通過後回來報答書院的學子。

像我們熟知的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都是古代比較出名的科舉教育機構。

隨著科舉制度越來越成熟,參加科舉的學子越來越多,書院也就越來越多。甚至去書院學習,隱隱成為了主流複習方式。

因為書院中的老師與現在補習機構的老師一樣,拼的是業績,拼的是學生的上榜率。一位先生通過科舉考試的學生越多,他的名氣也就越大。

到後來,甚至有些貴族子弟都會被送到書院中進行學習。

輔導資料與押題

無論是在家族中學習,還是在書院中學習,所用到的最基本的學習資料是一樣的,都是四書五經,明清時期還會加入八股文,這應該算得上是國家指定教材。

可若是將四書五經完全背下來,也未必就見得能夠考出好成績,如何破題如何解題都是一種技巧。

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將這些應試技巧編輯成冊發放給學生們,然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當然歷年科舉真題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每年的真題遊刃有餘的做出來,才有可能洞悉其中的高分規律,才能在自己科舉時有高中的可能。

比如宋朝時期的呂祖謙老師,他編著的《東萊博議》就是當時最搶手的科舉複習資料,據說只要將這本書背下來,那至少也能中個秀才。

不要以為能編著習題,能講解科舉規律就能成為名師了,又想在古代成為名師,與現代教育機構名師一樣,都需要一個技能——押題。

像上面提到過的呂祖謙,他押題準確率就極高,這也是他培養科舉應試人才的秘密武器。

除了像呂祖謙這樣有著豐富科研經驗的老師外,有種最直接、最準確的押題方式,就是找到負責本次科舉的主考官,以大價錢賄賂他,然後獲得相關考試資料。

但能成為主考官的人都是皇帝信任的重臣,一般是不會做出這種洩露考題之事的。所以即使有門路能與朝廷中的大臣說的上話,那你得到的也不會是最直接的考題,最好的結果就是給你一個範圍。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作弊

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圍觀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此時的讀書人目的只有一個,參加科舉並且獲得功名。

可以說這時的讀書人已經失去了作為文人應有的高尚節操,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和不擇手段。

為了能通過考試,夾帶小紙條進入考場的人不計其數,只要能帶的進去的物品,都有可能是小超的載體,中間隱藏暗格的書香更是成為考生必不可少的作弊工具。

為了防止作弊,朝廷想盡了一切應對措施,更是通過連坐制來加強對考生的盤查。若是考生作弊被抓,那給他檢查的人員甚至會有掉腦袋的可能。

替考

若說是最鋌而走險的作弊方式,替考絕對可以c位出道。替考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考取秀才的時候,舉人及其以上的公民是不會有人替考的。

首先,若是想替別人考上舉人,那是自己最起碼得有舉人的實力才行。

可是自己考得上巨人,證明自己有做官的資格,何必冒這種風險呢?一旦被發現,不是流放就是砍頭。所以考秀才時替考現象發生最多。

古代科舉的應試手段--科舉輔導班

總結:

古代科考制度衍生的“輔導機構”雖然增加了考生中榜的概率,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中榜之人最後都要到各個地方做官。

可這種教育模式之下培養出來的官員,大多思想死板,不會變通。

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是應試教育催生出來的“官員”,大部分人很難有造福百姓的信念與能力。

我是小楚,一個有態度°的文史科普作家。歡迎您的關注、點贊、收藏、評論四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