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誠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著人生的去向。——《曾胡治兵語錄》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頭採訪中碰到這樣一個問題:正義的對立面是什麼?你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邪惡。

這個問題和答案的本身都沒有錯誤,但在我看來更高一層的或許是利益。在這個浮躁並且充滿物質誘惑的年代,一個人可能為了一己私慾,改變良知第一選擇的立場。那些堅守良知本身立場的人,踐行著偉大的正義,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二十一世紀初,美中情局啟動一項秘密任務——稜鏡計劃,負責從世界各國挖取數據進行監聽。本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卻被自己國家的一個公民斯諾登揭穿,隨即斯諾登成為全美秘密追捕的人物。為了逃命,斯諾登向俄羅斯申請避難並得到允許,期限為七年。如今斯諾登在俄羅斯的居留權已經到期,他將何去何從。

非凡能力

愛德華·斯諾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伊麗莎白市。家裡的三代人都是替美方機構服務的人員,也正是因為這樣優越的家境,斯諾登擁有較好的教育環境,包括自己所處的地方也都是上流層次,特別是受到自己家境影響,斯諾登如願以償地走向父祖的老路,然而替中情局工作不是斯諾登的理想,他不滿足於這樣的現狀,想要追求自己熱愛的東西。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青年時代的斯諾登和同齡孩子一樣,喜歡上網打遊戲,學習根本和他沾不上邊,逃課早已是家常便飯。業餘時間,斯諾登喜歡鑽研計算機方面的漏洞。斯諾登擁有極高的天賦,愉快玩耍的同時,仍然順利地完成學業,絲毫沒有影響自己畢業找工作。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術,斯諾登自己申請18000美元貸款參加培訓班。先後參加微軟系統工程師認證所需要的七類考試,全部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

趕巧小布什發出號召鼓勵年輕人前往伊拉克戰場,熱血澎湃的斯諾登深受“感召”,決定去伊拉克“解放”那裡受苦受難的百姓。躊躇滿志的斯諾登在進行新兵訓練時,發生意外不慎摔斷雙腿。面對這樣的現實,斯諾登也只能選擇提前退役。因為自己之前在計算機方面專業有很高的造詣,再加上特殊的履歷,中情局向斯諾登拋出橄欖枝。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計劃曝光

因為工作表現十分突出,經過中情局的系統培訓,斯諾登很快成為“頂級網絡技術專家”。換做一般人來看,斯諾登的人生簡直是登峰造極,令人羨慕不已。工作中,斯諾登發現中情局的網絡問題有一定的隱患,隨後向上司反映。上司覺得一個小兵卒子,能有什麼重大研究,不但沒有重視斯諾登的建議反而置之不理。斯諾登覺得自己本職工作的需要,自作主張修改代碼,結果引來上司的大發雷霆。

這段經歷多少讓斯諾登有些心寒,隨即決定辭職。憑藉中央情報局的工作經驗,斯諾登來到戴爾做外包僱員。有時候,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很多事不完全受自己控制。辭職下海跑銷售的斯諾登,無意間發現中情局可能對公民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監聽。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他開始調查證據。幾番周折之後,斯諾登確定中情局監聽事實。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2013年6月4日,批判作家格林沃爾德與志同道合的憤青帕特阿斯,以及英國《衛報》專業記者馬卡斯基爾。他們約定來到Hong Kong。隨後將斯諾登掌握的所有秘密和計劃曝出,其中包括各式各樣有名的服務器,都是美中情局的“惡行輔助工具”。這一消息傳開後,立刻引起全球的關注,美中情局成為全世界指責的對象,斯諾登卻也成為美洲大陸的“罪人。”

生活安逸

兩週後,時間來到6月21日。美中情局正式宣佈斯諾登成為頭號追捕人員,格林沃爾德、帕特阿斯、斯諾登所在的酒店遭到美特工的層層包圍。意識到危險的斯諾登經過周密計劃,成功躲避特工人員的跟蹤。乘坐飛機飛往莫斯科,尋求俄羅斯的保護。歷經30天的周旋,俄羅斯同意給斯諾登為期一年的暫住權。斯諾登大腦中緊繃的弦暫時放鬆下來。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經過俄羅斯的幫助。四個月後,斯諾登見到自己的父親,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完全可以理解,斯諾登突然有這樣的遭遇未免讓父親感覺心寒,若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父親更多的是替孩子驕傲。隨後,俄羅斯兩次給斯諾登提供三年的居住延續,斯諾登似乎逐漸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生活意氣風發。2016年,生活悠閒的斯諾登和法國鋼琴家聯手打造一首《出口》的單曲。

斯諾登說出“稜鏡計劃”,獲得俄羅斯七年居住權,現狀如何

人類的命運支配在於自己,如果受限於人錯就在於自己。斯諾登從“熱愛”到“背叛”,背後付出很大的代價。為了人類的利益,斯諾登選擇站在站在正義的一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必內心也沒有任何遺憾。從這一點出發,他已經贏得全球百姓的尊重。如今七年過去,斯諾登再次獲得俄羅斯的居住權,意味著他仍然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俄羅斯,或許俄羅斯將會成為他的第二個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