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出生在亂世年代,他的父親為躲避戰亂,將一家子人都送去了宿州符離,所以儘管生在亂世,他還是也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童年。白居易少年聰穎,學習又十分的刻苦,因為太努力,年紀輕輕就白了頭,十六歲初遊長安,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名滿長安。每一個讀書人最初都希望自己能在官場上大展身手,白居易亦是,但見慣了官場的爭鬥之後,他心中的幻想,也就破滅了。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被貶江州司馬,應該白居易最為人熟悉的經歷,畢竟那一首《琵琶行》,流傳千古,“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引人動容。然而白居易在江州時雖不得志,在思想上卻大有改變,大體上是能夠恬然自處的。他常常與當地的僧人交流,也曾在廬山上建一間草堂,被貶江州司馬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想要兼濟天下,而此後,他仍然關心百姓,只是多了“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公元825年,白居易擔任蘇州刺史,這時候他已經有五十三歲了,江州司馬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他越發覺得政治生活過於紛擾,尤其當今的職務,政務是真的繁忙和冗雜。濟世的抱負少了許多,常常覺得很不自由,面對著閒適的白雲泉水,不僅產生了羨慕之情。這時候他心中最希望的,應該是早日擺脫這煩人的俗物,過上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生活。詩人越想越有這樣的衝動,便寫下了他的一首山水名作《白雲泉》,暗含白居易坦蕩淡薄的情懷。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太平山上流淌著的白雲泉,泉水清澈可人,白雲自由自在的在天上舒捲,泉水自在從容的奔湧著。開頭兩句描寫的,就是吳中的山水美景,那奇山麗水,秀麗的風景,便是吳中風景的精華。天平山在蘇州往西南二十里,有“吳中第一山”、“江南勝境”的美稱,海拔兩百多米,山勢陡峭。然而在詩人眼中,這樣的名山勝水變為了白雲飄飄,泉水自流,好一幅自在悠閒的景色。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沒有描寫太平山的陡峭和險峻,也沒有刻意的描繪白雲泉的清澈,卻著筆描寫“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境。白雲的淡薄和坦蕩,泉水的悠閒雅緻,在詩的前兩句都能夠看出來,連用了兩個“自”,強調雲水的逍遙子油,自在悠閒。而在這樣的景色描寫之中,是詩人移情注景,“雲自無心水自閒”,不但是白雲的狀態,還是詩人自身情感的真實寫照。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何必奔衝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雲泉啊,這般的悠閒自在不好嗎?何必要奔湧到那人世間,給那原本就紛擾的時間,再增添波瀾呢?白雲泉真的能夠聽懂詩人的問句嗎?我看未必,詩人也許是在問自己,而不是那“無心”的白雲和泉水。俗務纏身,好不容易有短暫的空閒,在山中游玩,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詩人還是要回到紛擾的塵世中,看著白雲泉的流水也向山下湧去,便生出了這樣的感嘆。

白居易一首山水名作,雲水逍遙自由,暗含詩人坦蕩淡薄的情懷

在結尾的兩句中,詩人流露出了想要擺脫俗世的願望,這是詩人後期的思想: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白雲和泉水雖“無心”,卻在詩人的筆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點綴著詩人的情感,以山水的悠閒比喻自己閒適的心情,意蘊深遠。這一首七絕簡單自在,就像是一幅明快的淡墨山水圖,在後人的心中描繪了一個不一樣的白居易。想必詩人對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實在厭煩,不然有“雲自無心水自閒”的描寫,也不會有結尾兩句的發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