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少年得志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皇次子晋王杨广和王妃萧氏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杨广的长子叫杨昭,这位次子则取名叫杨暕。


杨暕九岁时作为皇孙受封豫章王,成年后学习经典和历史,还善于骑射,可谓文武双全;作为皇族,他十五岁就被拜为内史令,即内史省的长官。


十六岁那年,杨广夺嫡成功,杨暕一下子从一位普通皇孙成为了太子之子。杨广晋王的爵位由长子杨昭承袭,杨暕则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扬州总管的职务,而内史令一职第二年就由杨昭顶了,谁让杨昭是大哥呢?


杨暕二十岁时,皇祖父文帝驾崩,杨广登了基,史称隋炀帝,杨暕便又从太子之子升格为皇帝之子。


大业二年(606年),炀帝去视察东都洛阳,杨暕呈上许多户籍图册,还亲自充当军队前导。很快,炀帝就封杨暕为齐王、豫州牧,增封户四千。


同年,杨暕又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的大哥太子杨昭死了,朝野上下都觉得该轮到他这位皇次子顶上了。炀帝也命吏部尚书牛弘给杨暕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当属官,百官也都推荐自己的儿子、兄弟。


杨暕转任雍州牧、河南尹,都是方面大员,加开府仪同三司,杨昭的旧部二万多人也都归属杨暕;杨暕走到哪里,都有以大姑妈乐平公主为首的亲属和百官迎接致意,道路都堵塞了。


所谓人气偶像,也不过如此吧。


大业六年(610年)新年,有数十名强盗从建国门入城,抢夺卫士的兵器要作乱。正好杨暕路过,果断镇压了。


儿子挺身而出保卫父皇的江山,天经地义。​​和接下来的事相比,这简直是小打小闹: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出巡北部边塞,以杨暕统领后军;这次,他不幸遭到东突厥的围攻,杨暕屯兵崞县,与父皇共进退。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虽然这一次他们父子度过了这次危机,但有一些更大的危机是他们无法解决的。


自毁前程


杨暕以为太子宝座稳了,就飘了。


他变得骄恣,亲近小人,屡屡犯法。反正我爸是皇帝,你能奈我何?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上行下效,他的手下,也就是所谓的小人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人也都把国法当作儿戏。他们以杨暕的名义寻访美女,带到齐王府玩弄,玩腻了就赶走。厍狄仲锜、陈智伟有一次去陇西出差,就对胡人用刑,勒索名马,还把其中一些进献给杨暕。杨暕命他们物归原主,库狄仲锜等人却对外谎称这些马是齐王赏赐给自己的,既然王爷您不要,那我就据为己有了。


杨暕的手下就是这样狐假虎威,杨暕自己却不知道,虽然他自己其实也是个狐假虎威的人。但是如果有一天,狐狸做事过头了,把老虎惹毛了呢?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有一次,炀帝突然问乐平公主:大姐您曾经跟朕提起的那个柳家的美女呢?


乐平公主只能如实相告:上次您没兴趣,我送给齐王了。


杨暕在东都洛阳营造府第,大门却无故倒塌,大堂的房梁也从中折断。在迷信的古人看来,别看这位爷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已经命犯太岁了。


又有一次,杨暕带着五万步骑随父皇去榆林,却只在父皇后方数十里伺候。炀帝在汾阳宫打猎,令杨暕也带着一千骑兵来参加。


杨暕知道表现的机会来了,他打了许多麋鹿献给父皇。然而,炀帝自己却一无所得,偏偏儿子收获颇丰,他不觉得儿子青出于蓝,只觉得自己没面子,就责问随从。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随从们说:我们打不到野兽,实在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齐王的人不让啊。


抢完老子的女人,又来抢老子的风头?炀帝怒了。


御史韦德裕明白炀帝的心思,便弹劾杨暕两件事:


伊阙县令皇甫诩仗着杨暕的宠爱,违背县令不能出境的禁令到了汾阳宫;


长安人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因为擅长唱歌,经常受邀参加宴会,因而得以出入齐王府。


此举正中炀帝下怀,炀帝派一千多士兵去搜查齐王府,看看这小子平时都在干什么。


鉴于杨暕平时的作风,这一查,就查出很多黑料来了:


杨暕娶了民部尚书韦冲的女儿,但韦妃死得早。韦妃的姐姐嫁给了姓元的,杨暕和她私通,秘密生了一个女儿,偷偷在府中设宴,乔令则在庆贺的时候一时兴起,甚至脱掉了杨暕的帽子。杨暕还把相士带来家里,相士就指着那位杨暕名义上的大姨子和实际上的孩子妈说:“这个生孩子的妇人要做皇后,王爷您富贵不可言。”


虽然听到相士这般预言,杨暕还不满足,明明自己已经是最年长的在世皇子,众望所归,可为什么父皇迟迟不立我为太子呢?名分未定,就意味着可能有变数,万一父皇心目中还有别的立储人选呢?大哥杨昭虽然死了,却留下了三个儿子,其中最大的燕王杨倓很受父皇的喜爱,现在他们还是孩子,国赖长君我还有点优势,但如果父皇长命百岁看到他们长大成人了,我这个做叔叔的是不是就要给这几位腾地方了?只有他们都死了,我才能放心。


于是这次搜查,又查出杨暕竟然丧心病狂地以巫蛊之术诅咒侄子们。


杨暕的好日子结束了:他那些作威作福的府僚杀的杀,贬的贬,那个所谓有皇后命的大姨子也被赐死了。炀帝说:也就是朕只有这一个儿子了,不然朕要“肆之市朝”,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叫国法。


“肆之市朝”的意思是,不仅要在闹市处决,还要暴尸。


其实除了杨暕,炀帝还有一个在世的庶子赵王杨杲,炀帝对他也很喜爱,被东突厥围困那次,他就把杨杲带在身边,危急时刻,他吓得抱着杨杲哭,疼爱之情可见一斑,他这个做父皇的绝不可能无视杨杲的存在。但杨杲年纪太小,比侄子们都年轻。如果炀帝希望把江山传给成年人,眼下仍然非杨暕不可,如果他寿终正寝两腿一蹬,杨暕再作什么妖也轮不到他操心了。


但是在他生前,他决不允许杨暕作妖作到自己头上来。


杨暕虽然捡了一条命,身上还挂着一个京兆尹的要职,但炀帝已经不让他管事了,还派虎贲郎将监视他,任何微小的过失都要报告炀帝;杨暕作为皇子、王爷,少不得一些伺候左右的人,炀帝就派老弱凑数。


每当听闻杨暕高兴得摆酒席了,炀帝就想:这小子是什么阴谋得逞了,那么开心?


如果回报杨暕不高兴,炀帝就想:这小子有别的奇怪念头了吧?


看你不顺眼了,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父子陌路


隋末民变,天下大乱,炀帝出巡江都,把长安丢给了嫡孙代王杨侑,把洛阳丢给了次孙越王杨侗,只有长孙杨倓、次子杨暕、幼子杨杲还在身边。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这时候的炀帝身边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关中精锐,即骁果军。而杨暕既有个人武勇,也有统兵经验,和炀帝也利益一致,如果炀帝有心杀回关中,不怕杨暕这个做儿子的不为他冲锋陷阵。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但是,只有有心自救,才能指望别人来救。炀帝干脆放弃了治疗,醉生梦死,偶尔拿一点主意,也是效仿陈后主割据江东算数。为了让骁果军安心陪他在江都割据,他在当地给他们找媳妇让他们就地安家。可是,骁果军还是纷纷逃跑。虽然炀帝其实已经制止不住了,但有些士兵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将领还是担心被秋后算账,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那个可能算账的人干掉。


就是这场变乱,在这对父子人生的最后时刻,彻底揭下了塑料父子情的画皮:

听到异响的炀帝竟然看着十月怀胎生下杨暕的萧皇后,问:是不是阿孩造反了?


叛军搞定了炀帝,就去抓杨暕。


叛军作乱前,杨倓等人已经得知了,想报告炀帝,却被拦在宫外未果。即便如此,杨倓们似乎宁可束手待毙,也没去找同一条船上的杨暕共商对策,所以杨暕仍然蒙在鼓里,当时还在蒙头睡觉。看到有人来抓自己,只当是父皇派的,急忙辩解:


使者您别急,我这个做儿子的哪有对不起国家啊!


叛军当场就把杨暕和他的两个儿子拖到街上杀了,至于这是不是您父皇的意思,您自己下去慢慢琢磨去吧,我们没义务解释。


炀帝至少在生前看到了造反的是宇文化及,而杨暕则彻底做了糊涂鬼。


杨杲、杨倓也没逃掉,杨侑、杨侗则分别成为了权臣改朝换代的牺牲品。却是宇文化及杀人不彻底,杨暕还有一个遗腹子叫杨政道。所以,炀帝的男系血脉只能在杨暕这一系延续了。


太讽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