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隋炀帝,从他的谥号来看,其个人的历史评价很低。在民间,隋炀帝杨广更是昏君中的代表人物,从而被各种野史随意抹黑。

而反观唐太宗,这个隋炀帝名义上的表侄,却是一代赫赫有名的一代明主。正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形象,几乎都是一片赞扬之词。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近年来,随着历史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为隋炀帝翻案。他们都指出:历代文人在评价隋炀帝杨广的功过是非时,总喜欢站在亡国之君的角度来评说。这种方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上,从正史角度出发,隋炀帝与李世民的功过,甚至可以大概相同。李世民的很多丰功伟业,其实是隋炀帝时开始的而隋炀帝身上经历过的不少荒唐事儿,李世民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犹有过之。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隋炀帝之所以为人诟病,其个人缺点当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弑亲、好色与滥用民力。

子杨勇、老皇杨坚,都是直接或间接死于杨广之手;但可别忘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也同样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并诛灭两个兄弟的满门,顺手还软禁了高祖李渊。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再说说好色。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而据相关史料记载,杨广对于女色可没有完全痴迷。他本人最爱做的,还是治理国家,算是比较敬业了。反观李世民,也曾好女色,还曾将女人、兵器与战马称为平生最爱三件宝贝。

最后是滥用民力。诚然,隋炀帝修建长城、建立寝宫、挖掘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这些措施,并非全是过错。就像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经济,其功在千秋。而后来的李世民,不也曾顺着这些措施继续实行了吗?就连他征讨高句丽,也落得个与眼光一样的结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但奇怪的是,隋炀帝与李世民的历史形象,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前者有多昏聩无能,后者便是怎样英明神武。那么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当初有个叫窦静的官员,当时担任司农卿,曾有过一段精彩论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

很显然,隋炀帝与李世民的最大差距,在于前者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而后者却无比重视民生问题。在历史上,李世民不止一次强调过:百姓就像是水,国家就像是水上的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正因如此,李世民在继位之后,便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他注重轻徭薄赋,关心民生问题,不仅很快让唐代恢复了国力,更是令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不难看出,《资治通鉴》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谓是一针见血。所以说,当我们在遇到一些历史疑问时,不妨读一读《资治通鉴》,其中犀利而又准确的点评,足以让我们醍醐灌顶。

因此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便需要对《资治通鉴》进行精读、细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与体会。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小编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名为——彩图全解《资治通鉴》。它采用我们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一一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隋炀帝的功绩不输唐太宗,为何被后人骂作昏君?司马光一句话道破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不仅可以让你学习到古人的伟大智慧,更是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想要阅读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把带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