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范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社论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范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既要增强增长动力,又要避免资产价格上涨。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系统性改革。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已向深圳市各商业银行下发通知,紧急自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

最近几天,深圳楼市突然火爆,上海楼市亦出现类似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源于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之后的资产升值预期。疫情之下,当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标准大幅放松,使得一些企业通过房产抵押轻松获取经营贷、消费贷,其中一部分或流向了房地产市场。

这并不陌生。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最大的问题是供需挑战,中国已经逐步复工,但需求增长依然有待于提振,国内消费与出口恢复需要时日,进而也影响了社会投资。这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状况类似。

在投资与需求低迷的情况下,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尤其是鼓励银行主动为企业投放信贷,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需求不足导致一些企业的投资意愿不强。因为在一些领域产能已经相对过剩,有的企业更愿意拿着这笔钱去干其他业务。比如2009年后,大量央企以及大型民企都纷纷进入房地产业,大量企业信贷资金流向楼市,导致房价在短时间内大涨。

当时,比较典型的是温州。2008年后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温州民企融资发展较快,大量企业信贷资金流向了楼市,形成了楼市泡沫。但随着房价见顶以及银根收缩,温州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于是企业开始通过民间高利贷融资。最终,温州楼市泡沫破裂,温州一些企业因为民间融资实施“联保联贷”措施,导致企业连锁性倒闭和逃债。

在需求不足的环境里,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需要防范经济脱实向虚,以及部分资金流向资产领域。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多元化投资,以为跨界有机会,实际上大部分投资或许长期没有收益,但投入却像滚雪球一样,会带来更多债务。最终,非理性投资会让一些企业陷入债务困境。

深圳也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自2015年开始,实施了五次降准和五次降息。之后,先是股指出现大起大落。然后,以深圳房价大涨为起点,这种趋势从一线城市向其他城市发展,“脱实向虚”现象凸显。这一轮的尾声,则是整顿在此期间形成的庞大的影子银行,减少金融空转和套利,降低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可以说,这一轮改革非常必要,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深圳有的楼盘价格再次上涨,也与深圳的城市结构性问题有关,一方面,这几年大量外来人口落户深圳;另一方面,深圳住房供给因为土地问题而存在供需失衡现象。再加上区域经济建设等利好,市场主流看好深圳房价继续上涨。因此,需要及时防范深圳房价上涨,避免进一步抬高商业和生产成本,以更好地维护和支持实体经济。目前,深圳相关部门已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目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3.85%,较上月下调20个基点,创下去年8月份启动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5年期以上LPR为4.65%,较上月下调10个基点。

当需求不足的市场与大量流动性并存,部分资金一定会流向资产领域,因为产能相对过剩压缩了投资空间。当前,商业银行为了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已经大幅放宽了信贷门槛,例如,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APP上就有融e借、经营快贷、小微e贷、e抵快贷等多种便利的放贷方式,而且利率成本远远低于民间借贷。应该对每一笔资金进行严格审核,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既要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又要避免资产价格上涨。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系统性的改革。从历史经验看,应该坚持结构性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积累更多的债务、更高的资产价格、更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更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难题。

因此,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