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市联盟瓦解,娃哈哈终于决定上市了?

继2017年顺丰借壳上市之后,资本市场中“永不上市联盟”(华为、顺丰、老干妈以及娃哈哈)抵抗资本市场诱惑的能力开始走下坡。剩下的三大家携手不上市的决心更在近期娃哈哈的各项举动和发言中“打脸”。

5月27日,娃哈哈集团公关部部长宗馥莉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一个举动,因为对于整个企业来讲,可以通过上市去做到一个上下游的一个整合。”宗馥莉为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女儿,也被外界视为娃哈哈集团的接班人,她的此番表态意味着,娃哈哈似乎离上市之路越来越近。

1

娃哈哈“不上市”的决心还在吗?

成立于1993年的娃哈哈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饮料企业,目前娃哈哈集团在全国建有近80个生产基地,180多家子公司,拥有员工3万名,有190多个饮料品种。

娃哈哈曾是一个以民营为主导的公司,在2018年春节前后员工持股回购风波未发生之前,创始人宗庆后及员工合计持股54%,杭州上城区国资委控股的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据市场人士分析,宗庆后始终坚持娃哈哈不上市与相对平衡的股权结构脱不了关系。上市后的公开操作很有可能使其控制权旁落,宗庆后也许正是担忧这一点,所以对外一直声称不上市。

此外,作为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宗庆后相对比较保守。即使娃哈哈业绩最好时达到了783亿元,宗庆后也登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但是宗庆后也一直坚持着几个原则:公司不上市、不贷款。手里有着100多亿的现金,也不做投资,宁愿放在银行里吃利息。

不过,随着近几年娃哈哈产品销量下跌,销售业绩也随之下滑明显,公司几次尝试转型都以失败而告终。再加上2017年浙江发布“凤凰计划”,希望十三五期间将国资控股企业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75%的影响,多种原因导致宗庆后“食言”宣布娃哈哈会考虑上市。

2017年,更有媒体报道,娃哈哈集团已清退员工持股,而这背后的主导者则是娃哈哈公主宗馥莉。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宗馥莉很早就加入了娃哈哈集团,不过跟父亲的想法不同,在西方学习很久的宗馥莉对于实体经济并不太感冒。相反,宗馥莉回国后,先后投资过地产、股市,而且还曾代表娃哈哈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前往香港收购上市公司,很多外界人表示,娃哈哈或许已经将上市订上议程了。

2

公司业绩连年下滑,需要通过上市提振信心?

娃哈哈曾有辉煌的过去。2010年娃哈哈步入销售500亿元俱乐部,彼时,宗庆后踌躇满志,放出豪言“再造一个娃哈哈”,要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2013年娃哈哈年销售额达到783亿元,离宗庆后的千亿目标一步之遥,但谁都没想到,这却成了娃哈哈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此后数年,娃哈哈的业绩逐年下滑。2017年,娃哈哈的营收只有456亿元,较2013年的销售高峰暴跌327亿元。

不上市联盟瓦解,娃哈哈终于决定上市了?

跨界探索大多打上“失败”烙印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娃哈哈或许已经有点“土”气了。不过,品牌和产品的老化娃哈哈并非看不见,相反,这些年娃哈哈的新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003年,娃哈哈涉足童装,宗庆后扬言年销售额要突破十亿元!但直到2015年,其销售额都不到2亿元;

2010年,娃哈哈宣布进军奶粉行业,推出高端婴幼儿奶粉“爱迪生”,但目前爱迪生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还不足1%;

2012年娃哈哈又高调进军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杭州设立首个试点娃欧商城,但经历改名等操作,目前娃哈哈旗下商城仅有一家;

2013年,娃哈哈斥资150亿进入白酒业,推出高端白酒“领酱国酒”,如今已经沦为边缘产品,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2019年6月1日,娃哈哈对外宣布进军大健康产业,不仅要开设1000家功能食品馆,还要开发保健型食品,并趁机推出新品“娃哈哈天眼晶睛”发酵乳。

不上市联盟瓦解,娃哈哈终于决定上市了?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天眼晶睛推广没有采用娃哈哈传统的线下代理,而是依托IP互动和粉丝经济做起了社交零售。说白了,娃哈哈要做微商了。

娃哈哈的设想也非常理想化,即利用互联网粉丝经济来连接实体经济和个人,让消费者变成“代理+代言”的联营者。简言之,娃哈哈正在尝试“粉丝变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微商环境并不乐观。因为代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整个微商行业名声堪忧,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已经过去,娃哈哈已经错过进军微商的最佳时机。

公司治理内部问题有待解决

曾有内部人士表示,娃哈哈创新不足,没能迎合当前消费主力人群的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源于宗庆后“独断”的管理模式,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梯队,并且市场维度过度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

有机构分析认为,娃哈哈除了资金外,品牌、渠道、人才等优势都归零。以童装为例,作为饮料起家的娃哈哈,进军童装领域,童装市场与饮料行业截然不同。又采用OEM模式,与加工厂属于合作关系,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脱节,童装质量无法保障。

渠道问题在娃哈哈进军白酒领域时体现得最明显。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史贤龙曾表示:“娃哈哈用饮料的渠道做白酒,不抓市场、不抓终端、不抓消费者,靠饮料的经销商去跟其他白酒品牌的经销商拼渠道、拼终端、拼关系,没戏。”

最大的问题则是,宗庆后的“亲力亲为”导致团队发挥受限。曾做过宗庆后秘书的罗建幸表示,宗庆后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导致娃哈哈缺乏人才优势。“娃哈哈所有的公司决定都是由宗庆后一个人拍板,没有人敢提建议,也没人敢顶撞宗庆后,包括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

3

上市松口

从产品、宣传到分销,娃哈哈一套体系在其早期竞争中无往不利。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其他品牌的进步,以及电视渠道宣传效果的下降,娃哈哈一套打法疲态尽显。

原本,“联销体”为娃哈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销体出现之前,按行业惯例,经销商都是先拿货,过段时间再结账,因此常常会有拖欠货款的情况出现。而娃哈哈创立的联销体则规定,经销商必须预付保证金才能拿货。

娃哈哈通过构建一整套价格体系,让经销商、分销商以及最后的零售终端都能赚到差价,既保证了每个环节有钱赚,又避免了经销商拖欠货款。因此,宗庆后才可以豪言娃哈哈“不差钱”。

铺货慢、撤货慢、反馈更慢,当饮料界进入“快速迭代”时代,娃哈哈还在以“年”为单位缓慢前进。还在坚持“联销体”的娃哈哈,似乎逐渐老迈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中国家族企业的通病也是如此,娃哈哈近年的衰败就是鲜明案例。

日前,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我应该是准备退居二线了”。这也是宗庆后第一次公开地表达自己的退休计划。一直被外界传为娃哈哈接班人的宗馥莉,并没有出现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中。而关于对女儿宗馥莉的安排,宗庆后表示:“让她自由发展吧,她愿意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宗馥莉提出的一种接班方式是这样的——“假如我做得成功的话,我期望可以去并购娃哈哈。那就是一种拥有,不是承继”。

上市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帮助:一是通过资本平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规范企业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增加知名度。而对于娃哈哈来说,与资本市场对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是现代企业成长必经路径。假如要接手这家具有我国饮料职业霸主地位的传统企业,宗馥莉深知要审时度势,从头调整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