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下,各國在華企業供應鏈回遷不是“過家家”

近期,美國、日本都表示,鼓勵在華部分企業迴流本土,並提供鉅額資金支持。對此,很多文章都在擔心我國產業的生存情況。

在此,針對一些問題,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疫情這下,各國在華企業供應鏈回遷不是“過家家”

01


供應鏈轉移政府不一定說了算


在一個健康和自由貿易的市場中,生產自然會流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商業的本質是逐利的,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變得膽大起來……“如果有10%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利潤對每一家參與競爭的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持續不斷地施加壓力,不論這些企業目前的經營績效處於什麼水平,他們都必須不斷改善經濟效益和效率。這些都不是政府,或者某個官員用硬性手段能解決的。因此,就算美日政府出錢,企業和資本也需要考慮轉出中國到底值不值?!畢竟那些叫囂著將中國供應鏈遷出的言論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也是每個普通人都懂的。


02


疫情讓世界看到了

中國供應鏈拼的不是價格,而是效率


疫情初期,部分國家政府和媒體均唱空中國,表示要“重新考慮是否需要與中國脫鉤”。甚至有文章表示,“隨著世界各地不確定性的增加,製造商可能會重新考慮生產過程中分散和冗餘的好處。”對於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產業,的確是這樣。但對於大部分產業而言,完全拋開利潤談安全是不現實的。而利潤的實現是靠降低生產成本,講求經濟效益和效率。


目前,在全球抗疫戰場上,中國已成功打贏了“前半場”,而國外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下半場。此次疫情中的中國速度、中國執行力已經給全球上了一課,那些在2月還在擔心供應鏈斷供的外國企業,到了3月已經感受到中國各地復工復產的速度。4月10日,日本安川電機社長小笠原浩表示,“中國工廠(製造主力產品為馬達和逆變器)自3月下旬起‘進入滿負荷生產’……中國工廠復工速度很快,4月將超出滿負荷生產……5G相關的半導體需求強勁。我們認為面向半導體的業務將全年維持(同比)增長。”


鄧白氏(Dun&Bradstreet)曾在2月的一份報告中顯示,COVID-19在中國大片地區的爆發和隨後關閉的工廠可能影響全球超過500萬家企業。那麼現在美歐疫情的爆發將影響全球多少企業呢?


03


供應鏈回遷不是“過家家”


富士康計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立的工廠,曾被特朗普盛讚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承載著“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厚望。然而,這個號稱美國史上最大的綠地投資項目,自2018年6月奠基以來就充滿變數。到目前為止,該工廠的建設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富士康助理胡國輝曾表示:“因為美國勞動力成本太高了,與其在美國製造液晶屏,倒不如在中國或印度製造,然後運到墨西哥組裝,再把成品出口到美國,這樣公司才能利益最大化。”資本從來都是“用腳投票”的,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建立新工廠,除用工成本高昂外,還存在許多宏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不是嘴上說一說,玩玩“過家家”的遊戲,就能實現的。


紀錄片《美國工廠》呈現了中國福耀玻璃集團在美國設廠後面臨的重重困難。中美文化差異、資本與工會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已經享受了中國人工、基礎設施優勢的美國企業回國後能適應嗎?


反觀我國,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啟動奠基儀式。2019年12月30日,該廠生產的首批特斯拉Model 3電動汽車在上海進行交付。從奠基儀式結束算起,特斯拉中國工廠僅用了不到10個月就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新車交付。期間,上海政府的支持、中國工程團隊的建設和特斯拉中國團隊強大的執行力缺一不可。不僅是在汽車行業,在任何一個領域裡面,這樣的速度都足以令人咋舌。


還有日本,自己國家老齡化有多嚴重心裡沒數嗎?2019年日本企業還普遍反映沒有熟練工人,招不到工人……鼓勵企業遷回本土,是打算讓誰去上班呢?機器人嗎?


04


對我國汽車、醫藥和電子行業供應鏈

的質疑並無實證


疫情早期,國外評論最多的我國供應鏈問題集中在汽車行業、醫藥行業和電子行業,認為由於我國的原因,導致全球這些行業面臨極大的風險。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汽車行業中,國外文章認為,湖北是中國主要的汽車零部件產區。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球汽車供應鏈面臨斷供風險。但根據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情況來看,湖北省零部件的出口額並不突出。以該省2019年出口金額最高的三類汽車零部件產品看:“其他機動車輛用轉向盤、柱、器及零件(千克)”,我國該產品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省市為江蘇、上海和浙江(湖北排名第四);“車身(包括駕駛室)的未列名零件、附件(千克)”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省市為廣東、上海和江蘇(湖北排名第七);“品目8701至8704所列其他車輛用未列名零、附件(千克)”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省市為廣東、浙江和江蘇(湖北排名第八)。當然,不排除具體車型零部件不同的情況,但也不能因為湖北就把我國整個汽車零部件乃至汽車行業都抹殺了。更何況其他省市早已復工復產,湖北也已有序恢復。4月13日,福特汽車稱,目前只有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還在生產汽車。


醫藥行業中,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數據,13%的品牌和仿製藥活性成分(API)製造商的總部設在中國。中國是向美國出口藥品和生物製品的第二大出口國,也是最大的醫療器械出口國。2月27日,FDA更新說明COVID-19對美國醫藥企業供應鏈影響的聲明中指出,FDA已經確定了大約20種其他藥物,這些藥物完全從中國採購活性藥物成分或成品。然而,截止到目前,仍然沒有聽說因為中國的原因導致美國藥品短缺的情況。反觀印度在3月3日限制26種活性藥物成分(API)和與之相關的藥物出口;3月25日,禁止出口羥氯喹和由這種藥物製成的製劑;而4月6日,又取消了24種藥物出口限制。之前有國外媒體分析說,印度限制出口是因為中國原料藥供應問題,但近一個月時間就又解除了禁令,這難道是在變相誇我國原料藥供應鏈復工復產迅速嗎?


電子行業供應鏈問題更多的應該看日本和韓國,而不是中國。因為日本是硅晶圓、光刻膠等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國家,全球市場份額均超過50%。韓國則是全球存儲芯片(包括DRAM、NAND閃存等)、CIS圖像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國家。而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重要採購國,將受到日韓的影響。3月17日,據DIGITIMES報道,隨著中國疫情的緩解,在中國運營電子行業供應鏈的製造商正在加速恢復生產,上游組件供應商正在儘快完成發貨。


05


美國此舉更多是轉移注意,

收集談判籌碼


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疫情促使全球經濟下行,美國也無法獨善其身,美股、美債、油價、失業率等數據均證明了這一情況。4月12日,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稱,美國經濟從疫情所致破壞中的復甦可能將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部分經濟將週期性關閉並重啟。


同時,美國大選已經拉開帷幕。參選人在競選時主張對華強硬,上任之後政策趨於溫和,轉而尋求對華合作,是大選期間反覆上演的戲碼。更不要說是疫情當前,經濟下滑,美國急於“甩鍋”的心態。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在美國福克斯一檔新聞節目上,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口出狂言,“1.6萬美國人死亡和1700萬美國人失業都要中國來負責。”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建議,製造商應使用更多來自國內供應商的材料,對美國製造的關鍵設備(如呼吸機)實施危機期間的出口管制,並向製造商提供投資補貼,以鼓勵他們將生產遷回美國。這些人中有多少是從企業家的視角為國家建言獻策?又有多少是政客?他們的言論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又能真正影響哪些有意迴流美國的企業?!


2020年初,雖然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但還有很多核心問題懸而未決,對於即將到來的第二階段談判,任何事件都可以成為美國政客的談判籌碼。此次疫情及美國的行為,更多的是為談判桌上爭取足夠的籌碼。


06


各國將重新定義本國戰略性產業的範圍


歐美國家早已對本國關鍵資源、關鍵零部件、關鍵基礎設施、國防產品等進行了供應鏈評估。此次疫情後,各國也將重新定義什麼是戰略性產業。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本不屬於高端產業,但一場疫情也讓各國看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一些原本不起眼的產品將對國家起到多麼重大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個國家,到底需要保留哪些關鍵產品的生產能力將是各國待疫情結束後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07


中國新基建將是下一階段國外投資的重點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日本企業集團日立(Hitachi)預計,隨著中國政府努力推動經濟從疫情中復甦,中國將出現一波基建支出潮。日立集團鐵路和交通業務主管阿利斯泰爾多默(Alistair Dormer)表示:“這些情況要求各地政府切實讓勞動力返崗,因此基建支出將會上升。所有跡象均表明中國正在全速前進。”


08


全球供應鏈必然多元化,

現在更應該考慮需求端的恢復


全球供應鏈重組已不可避免,只是時間和幅度的問題。從整體而言,供應鏈洗牌也未必只針對中國,而是基於全球佈局風險分散的考慮。因此,中國也應考慮供應鏈多元化。


同時,比起原材料、零配件的供應端困難,目前更應該考慮如恢復需求。全球經濟下行,貿易伙伴幾乎全部發生疫情,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大面積停擺,企業在手出口訂單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訂單同比下降……在此情況下,需求是源頭,有了需求,生產和經濟活動才有可能轉動起來!


09


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管控

會越來越頻繁


美國一方面在言語上抨擊我國,一方面卻在真刀實槍地對我國“下黑手”。2020年後,新一代核心技術將逐步進入產業化,所以現在也是各國嚴守本國技術外洩,防止他國技術發展的關鍵期。比如近期,我國通訊行業頻頻遭遇美國“黑手”:


l 2月27日,美國參議員通過了一項立法——《安全與可信電信網絡法》(Secure and Truste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ct),禁止使用聯邦資金的機構向華為與中興等公司購買電信設備,同時還準備說服其他國家(或地區),停止向華為出口半導體;


l 3月中旬,有消息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中興通訊新的賄賂指控;


l 3月下旬,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已同意採取新措施,限制全球向華為供應芯片;


l 4月4日,美國總統通過行政令正式成立了一個跨部門委員會——外國參與美國電信服務部門評估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Assessment of Foreign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Sector),就外國所有或控制下企業的某些許可證申請涉及的國家安全和執法問題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供諮詢。司法部部長將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還包括國土安全部部長和國防部部長;


l 4月9日,美國行政部門(包括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國務院、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一致建議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撤銷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用於在美國開展業務的聯邦牌照,這是以國家安全為由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全球活的一部分。


10


最後的廢話


之所以稱“廢話”,是因為我個人認為,外資企業願不願意迴流本土,是企業自己說了算的,不是政府,更不是我在這裡說什麼就能起作用的。


對於外資遷出中國的趨勢,我認為:


l 一些成熟的低端製造業(加工貿易)其實已經遷出了一批,移至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地區(企業根據要素情況考慮)。會不會繼續遷出?我認為會!但更多的是建立組裝廠,是“中國製造”的溢出,而非替代!


l 一些戰略性產業,如醫藥行業中生產抗生素原料藥的外資企業,將在獲得本國政府補貼後,會重新考慮在本國建廠,但會不會拋棄已形成規模的中國市場?我認為未必!中國製造的成本和效率優勢短時間內還不會消失。但出於本國戰略性考慮,建立第三、第四全球生產基地是沒問題的;


l 我國的新基建將吸引外國資本進入我新興行業市場。規模多大,有待觀察;


l 隨著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進入執行期,服務業開放將吸引更多美國金融資本進入我國,至於疫情過後美國是否還有錢拿來投入中國市場,就不敢說了……我們拭目以待吧!


l 至於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這是美國的“萬能鑰匙”,其針對我高科技產業只會不斷加力,不會放鬆!因此我國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合規體系是企業必須構建的,但即使有了合規,就能逃過美國的制裁嗎?我看也未必!可沒有合規,就像“裸奔”,更是萬萬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