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分類投放、就地堆肥、屋頂養花。在垃圾分類過程中,海淀區學院路街道為二里莊社區購入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變“廢”為“肥”,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種出屋頂花園。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清新的雛菊、熱烈的月季、香氣撲鼻的梔子花……沿著臺階走上學院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屋頂,一片空中花園躍入眼簾。花園裡,幾位身穿綠色“垃圾分類志願者”馬甲的居民正在忙碌,有的澆水,有的修剪,還有人在晾曬花肥。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剛出爐的,晾上兩天,乾透了就能用。這不,今兒早剛收了一撥,大夥都領走了,就剩這幾袋。”今年70歲的居民志願者車振明一邊幹活一邊給記者介紹。

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後院是一個小廣場,周圍包著綠地。屋後的一小片空地周圍圍起了木柵欄,中間安裝了一臺一人高的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

“我們叫它‘廚餘終轉站’。”二里莊社區黨委書記魏立介紹。把菜葉子、水果皮之類的廚餘垃圾投放進去,攪拌均勻後發酵,經過24小時,就變成肥料了。再晾曬48小時,就變成可以養花的營養土了。

屋頂花園花架旁有一組不鏽鋼架子,掛著“廚餘堆肥晾曬區”的牌子,車振明把剛從樓下抬上來的肥料攤開,平鋪在上下兩層的槽裡。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理論上,這臺機器一天可處理500斤廚餘垃圾,目前,社區每週處理兩次,一次約200斤,可晾曬出花肥30斤。不但屋頂花園用,還分給養花的居民,社區綠地養護也在用。

這裡,還不是起始站。再往東,是二里莊社區的“垃圾分類驛站”,貼著牆的遮陽棚下放著藍、綠、黑、紅四色垃圾桶。就近的居民、菜市場、餐廳等單位,在這裡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其中的廚餘垃圾就地進了“廚餘終轉站”。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垃圾分類驛站旁邊的宣傳欄裡,貼有“二里莊垃圾分類工作地圖”,轄區的垃圾桶站分佈情況標的一清二楚。住哪棟樓、最近的分類垃圾桶在哪兒,一望便知。地圖下還印有“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和“垃圾分類寶典”兩個二維碼,遇到不知道怎麼分類的垃圾,一掃便知。

北京這社區種出一片“屋頂花園”!廚餘垃圾就地利用

包括垃圾分類驛站、廚餘垃圾終轉站、屋頂花園,以及宣傳欄、貼在地面上的垃圾分類飛行棋等,組成了露天的“二里莊社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這個小廣場是居民最喜歡來的地方,在這裡建廚餘垃圾終轉站、打造屋頂花園,不但能實實在在解決垃圾就地資源化問題,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宣傳展示教育的作用,吸引居民都來了解、參與垃圾分類。”魏立表示。

下一步,學院路街道將因地制宜,為具備條件的社區安裝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讓更多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