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朋友推荐我去看《安家》,追完之后我和朋友聊天,都不禁得出一个结论:原生家庭可以很大程度上拖累一个人。

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出生时因为是女孩,就被家人扔在井里,但是幸运存活,又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四,所以人们就给她取名字叫房四井。

似锦明明成绩很好,却老是被妈妈强迫早早出去赚钱养家,供弟弟生活。

似锦最后终于熬出头,变身公司高层。但她妈妈也越来越过分,找她要钱动辄百万,如果似锦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妈妈还会去公司闹,不过所有的一切,似锦都忍了下来。

然而,最新播出的一集就真的让人非常抓狂了:妈妈瞒着似锦爷爷去世一事继续“骗钱”,一下子激怒房似锦,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把所有矛盾都点燃了,最终似锦彻底与妈妈决裂,并决定与原生家庭断绝关系。

还对窝囊无能的弟弟说:“从今往后,你是你我是我,我再也不会管你了,我再也不会给你钱了,我和这个家没有任何关系,我说到做到”。

暴力、虐待、剥削、辱骂……不是每个人都想似锦那样可以“忍辱负重”,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正在饱受磨难。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当原生家庭出现这些状况,带给孩子的心理摧残是巨大的。

1. 孩子的心理容易出现扭曲

很多孩子是缺爱的,他们并不缺衣少食,却从来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父母之间有强烈的距离感。

虽然有时这些父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比如我们这一代人,父母常常不懂很好地表达爱,几乎都是以严厉的一面去示人。那我们就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很行,让父母去认可自己。

同样的,孩子也会担忧,一旦做了什么我们不期望的事,就会失去我们的爱。甚至孩子将来需要自己组建家庭,对于伴侣也是百般殷勤,生怕失去爱。另一个极端的可能是,他们会十分依赖另一半,希望另一半可以弥补他们从小缺失的父母的爱。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心理都是比较扭曲的。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2. 孩子会认同加害者

如果孩子在充满家暴、辱骂、心灵控制的原生家庭中长大,那么孩子往往会认为大声争吵和辱骂是正常的沟通方式。

因此,在他们成年后,往往也会用这种沟通方式去和他人相处,这很容易伤害亲密关系。另外,在一个父母双方都经常情绪低落、互相争吵的环境中长大,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焦虑水平。

他们可能会产生信任问题,认为家庭生活是不稳固的,所有的关系都是脆弱和不可靠的。对于以后的家庭组建,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3. 孩子会将加害者理论继承

一旦孩子构建起“这种行为是对的”的认知,孩子就会把这样的处事规则,当作自己日后在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以自己认为的所谓“真理”去威压下一代。

当孩子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发泄给下一代,下一代又继承给下一代,如此代代相传,就非常地不乐观:试想一下:如果整个世代都在高压、负面的环境下长大,请问后代能有好的未来吗?所以这是恶性循环,必须从现在开始遏止。

身为家长,我们应该自我排查,看看我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原生家庭,先问问自己:

  • 我们是否有些心结没有解开,并把它带进了日常生活中?
  • 我们是否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很多矛盾?
  • 这些矛盾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往的经历影响了我们?

如果都没有,那么我必须要说,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但就算有,也不用惊慌,这时候正视问题,把它解决掉是最上策。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如果我们有原生创伤,应该如何治愈?

1. 埋葬忧伤的过去,正视往昔不恋旧

对于童年受到明确负面影响的人(比如家暴),我们还是要明白,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一味纠结过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甚至没有多大的好处。太沉溺于过往的伤痛而不想着走出来的家长,很难带给孩子良好的成长体验。

当然,有些家长其实无形中受到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但不自知。在处理原生家庭问题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稳态(Homeostasis),即:

我们需要不断自我调整,来适应家庭中可能出现的矛盾、负面事件等等。如果一个原生家庭是充满负面氛围的,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也会把自己调节得很负面,来适应环境。

稳态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有着糟糕的原生家庭的人,想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角色是那么的困难——因为原生家庭往往会试图将他拉回到过去的角色中,这时候如果再不想着破除旧的思维,很容易就越陷越深。当我们怀疑自己有心结,但不知道所谓何物、如何摆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试着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2. 将自己抽离历史,第三视角看问题

有人会问,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回去看呢?假如你现在的生活相当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也许你回顾过去的需求还没有那么大。但如果你发现,目前与人相处,时常会有冲突不愉快的经验,就需要重新检视过去。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情绪过激的反应,比方说异常的愤怒、过度的敏感,一般来讲,多少和你成长的经验有一些关联。

我们不妨把自己抽离出第三视角,以旁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遍我们的成长经历吧?小时候爸妈对我们的无端责骂,其实是不是我们之前做错了什么,但自己没有发现?

又或是,爸妈当初那么做,其实是不是没抱什么坏心眼,只是有些苦衷?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可能就会发现小时候没想到的盲点,最后真正做到与过去和解。

“受害者”变“加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是父母犯错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花凋谢了就结束了,但未曾想到花凋谢之前偷偷埋藏了它的种子,在不知何时的将来又结出了果实。

当我们发现我们对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心理创伤,最好还是要从自己开始做心理工作,强迫自己对过去“断舍离”,千万不要“屠龙者终成恶龙”,对孩子继续施加伤害。当我们回头再看这些事情,或许就有不一样的心境,或坦荡,或释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