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在A股市場,甚至說在中國,一說到“華誼”兩個字,你最先想到的是誰?非王中磊、王中軍兩兄弟的華誼兄弟莫屬,曾經的華誼兄弟拉來了馮小剛入夥,成為了A股市場最火熱的影視類上市公司,但是馮小剛的效應沒有火多久,所拍的電影是一部不如一部。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作為曾經的影視頭部企業,華誼兄弟的衰落當然不能簡單地歸咎到馮小剛身上,禍起蕭牆的主因是王中磊、王中軍的雄心壯志,華誼兄弟上市之後,正好趕上了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漲,市值最高漲到了1000億,這兩兄弟的自信心徹底爆棚,提出了“打造東方迪士尼”的口號,通過資本市場和銀行大舉融資,投入大把資金建設電影小鎮,朝著地產、文娛領域進軍。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然而,連地產大亨王健林都沒有完成的壯舉,王中磊和王中軍也失敗了,本來保持主業經營至少還能良性發展,投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使得華誼兄弟陷入了困境,好在這兩兄弟在公司運營良好的時期買了大量的房產和字畫,靠著賣字畫勉強支撐度過了艱難的2019年。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2020年,華誼兄弟迎來了更大的危機,疫情的發生,使得本來就舉步維艱的華誼兄弟直面影視行業的寒冬,電影沒法拍,電影院歇業,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王中軍以2.2億港元賣掉在香港的半山豪宅。電影業的寒冬還沒有過去,不知道華誼兄弟和王中磊、王中軍能否安然度過2020年。

近日,另外一家名叫“華誼”的A股上市公司卻比華誼兄弟更加悽慘,這家公司叫做“華誼嘉信”,屬於廣告公司,和華誼兄弟在業務上也算類似,都是泛傳媒行業,難道類公司都喜歡取名為“華誼”嗎?不過2020年,“華誼”這兩個字可以算是悲催的代名詞。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2020年6月23日,創業板上市公司華誼嘉信發佈《關於公司實際控制人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的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劉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消息發佈後的第二天,華誼嘉信大跌7%,市值只剩14.7億元。為何股價沒有跌停?投資者已經淡然了,這家公司的股價從2015年末開始連跌了5年,市值蒸發86%。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作為華誼嘉信的實際控制人,劉偉硬生生地掏空了華誼嘉信。

華誼嘉信成立於2003年,2010年登陸創業板,主要業務是汽車、IT產品、食品飲料類產品整合營銷服務,簡單點說就是從事廣告業務。本來華誼嘉信發展得非常好,上市之後更是穩步前進,到了2014年,公司的市值近120億元,儼然是廣告類頭部企業,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華誼嘉信犯了與華誼兄弟一樣的錯誤,開始溢價併購。

2014至2015年期間,華誼嘉信有兩筆併購非常驚人:2014年6月,華誼嘉信花費4.6億元收購迪思文化傳媒100%的股權,而迪思傳媒的淨資產為4475.92萬元,這筆交易相當於溢價10倍;2015年10月,華誼嘉信花費4.67億購買浩耶上海100%股權,而浩耶上海在2013-2014年分別虧損2800萬和8700萬。因為收購了這兩家公司,華誼嘉信在2017和2018年期間累計計提近5億元的商譽損失。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難道華誼嘉信的老闆劉偉經營水平這麼低嗎?NO!人家只是太聰明,浩耶上海是劉偉事先從其前任股東好耶集團手中買入的,之後以高溢價轉手給華誼嘉信,這一來一去,劉偉直接從上市公司手中大賺3億,這絕對是一筆好生意。

看到上市公司公然向大股東輸送利益,難道證監會就不管嗎?並不是, 2015年4月,華誼嘉信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但是遲遲沒有調查結果出爐,被證監會盯上之後,劉偉預感到了情況不妙,於2018年5月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並一直減持手中的股票,截止2020年4月初,劉偉對華誼嘉信持股佔比只有16.96%,與去年同期的30.31%的持股比例大幅下降。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終於被立案,名字帶“華誼”的公司不好過

最近一年華誼嘉信的股價一直在下跌,可是劉偉卻一直在減持,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他當然知道,整個公司都被自己掏空了,未來還能有什麼前途可言,趕緊套現走人才是王道。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劉偉瘋狂地利用上市公司向自己輸送利益,最終還是迎來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

儘管劉偉被證監會又對其立案調查,深交所也對其進行了公開譴責,可是那些購買了華誼嘉信股票的散戶們依然是欲哭無淚,5年時間股價暴跌90%,有多少散戶被劉偉坑慘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